天工开物.doc
10页《天工开物》教案学习目的:1.进一步打文言基本,诸如文中的文言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把握阐明文的特点:被阐明对象的特性,阐明措施,阐明顺序等3.学习《〈天工开物〉两则》,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结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学习重点: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记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第一学时预习案:一、《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国内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获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天工开物》一书具体记述了领先行于当时世界的多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一方面,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哺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另一方面,在纺织方面,作者具体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可以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措施清晰地体现出花机的构造、机件和形状大小、互相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简介,是研究国内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措施制造铁器与铜器的工艺过程,其中不少技术至今仍在应用。
《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并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全书自始至终充足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二、作者简介: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时明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四十三年她和她的哥哥床应升同步考中举人,后来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爱好,因而把重要精力放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毕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三、朗读全文,注意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粘: 粳 俟 潦 刈 炽 枵 淬导学案:一、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近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种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近年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 二、单元简介: 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种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种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2、社会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华,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增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虽然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逞日趋没落之势。
某些开明知识分子,某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空谈性命的虚无她们通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摸索上,于是浮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穿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出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觉得,明代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虽然不一定与西方科学有联系,但其学术水平足以与之匹敌三.疏通课文稻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jīng),米曰粳(jīng);粘者,禾曰稌(tú),米曰糯( nuò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本来)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wù)源光之类),不可为(酿)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洁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疏通: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米叫粳米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
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尚有洁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第一段:稻的种类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形状和色泽几种方面加以阐明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此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等到)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左右),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就)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早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虽然)栽于亩中,生谷数粒,成果(长出谷粒)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此前,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后来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虽然栽到田里也但是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练习案翻译下列句子1、凡稻谷形(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洁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2、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此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第二学时预习案:1、自主预习三四两段的翻译2、思考南方一年两季水稻的播种时间导学案疏通课文凡秧既(已经)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方言)语百千,不可殚(尽)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十天)失水,即愁早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lǎo洪水)已过,六月方(才干)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名称诸多,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干收获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就是广东的稻,由于此地没有霜雪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干插秧育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农时。
第三段: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以及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下的关系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第二次)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日刈(yì割)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己偕(一起)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奇特的稻种)也凡再植稻,遇秋多睛,则汲(jí)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育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营养)全无,局限性尚(崇尚)也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六月割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步播种早稻秧一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种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农家不惜勤苦,以满足用稻米造春酒的需要稻要是十天离水就要死,于是育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带粘性,虽然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秧,这又是一种奇特的稻尚有一种香稻,只取其香味以供贵人但结实甚少,滋养全无,不值得崇尚第四段: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某些特殊品种练习案《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稻》体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她继承了中国古代老式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予以了充足的注重,同步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合理分秧等,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体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第三学时治铁预习案自主翻译课文,写下重点字词思考炼铁的工序导学案一、疏通课文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制成)之。
先铸铁成砧(zhēn),觉得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jī)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她器与本器,再经锤煅,十止(只)耗去其一也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器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刚出炉的熟铁,叫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用过的废品尚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以改制成别的器物或本来的器物,再经锻造时只损失其十分之一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措施凡炉中炽(chì)铁用炭,煤炭居十七(十分之七),木炭居十三(十分之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火焰)更烈于煤即用煤炭,也别(另)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虚散)者,与炊炭同形而有分类也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在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硬木条烧成火墨(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焰比煤更猛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长处,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似而种类不同第二段:炼铁用炭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chuí),泥滓(zǐ)成枵(xiāo)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
胶结之后,非灼(zhuó)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通过)炉锤,水火未济(调合),其质未坚乘其出火时,入清水淬(cuì)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另)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粉),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究竟)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只)事冶铸也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作为接合的媒介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用斧砍,否则是永不会断的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水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