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亲历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概念.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53044109
  • 上传时间:2024-03-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亲历探究过程 形成科学概念□钱光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科学课中不言而喻,科学课要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亲历探究过程,从而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然而,在众多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流于形式化的现象较为突出,如何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概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创设生动情境,诱发探究问题美国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指出:“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教者应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出可以探究的问题我在公开教学活动中,执教三年级自编教材《吹气球》时,先让学生开心地吹气球,气球很容易被吹大了,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把气球放入塑料瓶内,把气球套在瓶口上,再来吹瓶内的气球,可气球很难吹大有些小组还请“大力士”吹,可还是吹不大强烈的好奇心一下子诱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瓶内的气球吹不大?”孩子们探究问题的兴趣盎然,自主学习的愿望显得十分强烈学生在教者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也能驱使学生去寻求答案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此外,教者还应注意收集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新问题,在每节课的课前,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自然、社会、科学的感受和思考,谈谈他们的新发现、新问题因为这些是他们真实的思想,也是他们强烈愿望研究解决的教师了解这些,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使我们很容易找到科学探究的切入点二、强化思维训练,经历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教师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有效的办法是注重指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强化思维训练,让探究的价值更有实在意义,避免功利性1、动手前先动脑,让探究更有实效性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提高,既要重视学生动手,更要重视学生动脑,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颠倒了关系,他们愿意重视动脑,但实际上更重视动手有些老师在学生探究思路不清的情况下,就匆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科学探究活动场面热闹,学生探究非常投入但实质上,这种探究活动目的不明,方法不清,活动无序,探究缺乏科学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想:任何动手活动之前需要先动脑,动脑是为了保证动手顺利进行,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只有让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动手动脑中提高科学素养我在公开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中,学生在理解了磁铁的磁性概念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弱吗?”教者首先引导学生做出猜想或假设,接着,我用教者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材料,启发学生先动脑制定实验计划各实验小组分工合作,讨论热烈他们记的记,说的说,二三分钟后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很多方案有的说把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用回形针分别放在条形磁铁的两端和中间,观察吸附的回形针的数量多少;有的说把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观察钢珠被吸附滚动的情况,从而判断条形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有的说把大头针均匀平铺在桌上,直接把条形磁铁放到大头针堆里,观察条形磁铁不同部位吸附的大头针的多少……学生汇报完毕,再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设计方案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这时进行实验时是有目的,有科学性的,他们探究科学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实验中学生们看自己或同学的方法行不行,察看预测的现象对不对,看在实验中还能有什么新方法教室里不时地发出“啊!我猜对了!”“我们成功了!”的声音整个探究过程,孩子们既玩得开心,又学会了探究的方法,而且使他们的分析能力、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我在课后反思,中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学生思考并有准备的去探究,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才更有效,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的科学实验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有提高2、充分选择、利用材料,让探究更具充分性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充分保证,科学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学校条件、当地环境资源等情况出发,精心准备探究材料,切忌“多而烂”,应做到“少而精”,真正使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经历充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公开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试教阶段,我提供了大头针、回形针、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等材料,学生又自带了小钢珠一元硬币小铁钉钥匙等材料,材料可谓充足在让学生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弱吗?”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一股脑地拿出所用材料做探究实验,学生无所适从,玩这玩那,教室里热闹非凡看上去场面热烈,学生探究积极,事实上学生探究的有效性很差后来,我认识到,有了充足的材料,教师要会控制材料。

      在正式公开教学时,我先提供条形磁铁和大头针让学生探究,再用其它形状的磁铁做一做,然后,让学生用自带的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试一试,从而探究出“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若”的结论通过控制材料,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集中精力展开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经历探究活动,提高了探究效率3、相机贯穿教学评价,让探究更显成就感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科学学习,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互相评价与反思,师生互相评价与反思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科学素养的水平,促使自我发展和全体同学的发展,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在《磁铁的磁性》教学中,当学生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磁性时,有些学生吵吵闹闹,教室内杂音较大我风趣地问道:“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一类的东西外,它能吸引噪音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能!”继而又会意地笑了,接着室内的声音明显的小了教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适时地进行课堂评价,既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有效控制了课堂纪律在学生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制定计划,各组交流计划时,除了发挥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和魅力外,还不时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下抚摸等无声语言,对学生说出的方案逐一评价。

      对其他小组所陈述的方案,让学生在倾听中相互评价,让各自的方案更趋于完善在实验验证过程中,有的小组未能看到预期的结果,我及时地启发他们自我评价,找出其中的原因因为失败的教训同样是孩子们一种伟大的收获,失败也有它的正面效应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应采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探究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究、再学习的动力,让探究更有成就感三、分析实验证据,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活动起源于认识上的冲突,动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事实对动手所获得事实证据的利用,反映出教育者更深层的科学教育素质,特别是对于异常数据、意外事实的处理科学课程标准说,(学生要)“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式整理有关资料”;“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考虑对同一现象作不同的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等等,要达到这些标准,只能通过学生真正地研究既得的事实材料,才能达成在实验探究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的实验中,有的小组把条形磁铁不同部位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记录下来,用数量的多少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有的小组用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靠近同一根回形针,看在多长距离内把回形针吸上来,根据距离的远近判断磁性的强弱;有的小组用磁力的大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利用所获得的科学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有个小组一不小心把条形磁铁摔断了,可他们竟探究起“摔断的磁铁是否有两级”这一问题来,导致了新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通过实验,他们惊喜告诉我,摔断的磁铁同样有两级这个“意外”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价值,相信科学证据,还看到了这个“意外”不是意外,它同样遵守特定的规则这个“意外”不仅强化了科学探究的兴趣,更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教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这些科学证据进行整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最终形成“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磁铁都有两级”的科学概念因此,科学证据应是科学认识的催生剂,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玩味这些科学证据,要让学生发现科学证据中的新信息,更要让学生利用科学证据来说话,要让科学证据帮助学生做出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科学解释,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忠实于事实证据,让事实说话,这正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只有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亲历探究过程中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强化思维训练,学会分析科学证据,就易于形成科学概念,让探究活动变得更有效而实在,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