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doc
3页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反复强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价值教育 1.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3.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怎么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们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以此作为依据,我们会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做法背离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是不可取的还有单纯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而忽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4.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此次新课标的修订,考虑了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5.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措施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些偏差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的偏差,课标也有意提示纠偏,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一)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错别字情况严重;2.书写质量普遍偏低;3.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从全国来看,写字质量普遍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地遏制汉字书写的教学问题成了一个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位老师的高度重视。
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关注到了,在2011版语文课标中有关“识字、写字”的目标中,做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与修订,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二)关于阅读教学1. 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请老师们关注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认真读一读这些增添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性要求正是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弊病提出了加以改正的建议和措施那么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病,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五种:成人化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过分讲究形式,对家常课的影响很不好殊不知成人的那些唯美追求,可能会令听课的教师赞叹不已,但不一定为学生所赏识,所接受 虚高化的深度解读教师在解读教材上花工夫没有错,但“深入”必须“浅出”,重要的是引发学生自己的解读如果教师只能“深入”而不能“浅出”或是一味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学生则难以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僵硬化的全盘预设教师的预设精细绵密,而教学过程就成了滴水不漏地“走教案”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学生的现场生成,有的只是让学生俯首应和,被教师牵着走,上演了一出教学的“木偶戏”泛泛化的人文灌输语文课程有很强的人文性是对的,但如果教师不牢牢把握“人文就在语文中”这个度,落入人文灌输的误区,学生也就只能成为被灌的“容器”边缘化的儿童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是教师引领下学生亲身从事语文实践的过程,这也是修订版的课标十分强调的当有限的课堂被上述的几个方面占领,没时间让学生作语文的实践活动,学生怎能学好语文! 基于以上几种现象,新课标做了修订,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2.正确认识有感情朗读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3. 提出新的阅读要求——“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要求学生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但对这类阅读材料并不陌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指导根据2011版课标的要求,五、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只是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目标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阅读这类文本要着重指导学生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学生刚阅读这类文本,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了解文本提供的材料主要是讲什么,然后展开阅读,整体了解所讲的内容,用勾画的方法找出和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4.此次课标修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读书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学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读精品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不呈“显性”状,多方面语文因素的提高会出现语文水平的“跳跃”抓好“读书”这一环节还应对课外阅读格外重视这次新课标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5.具体提出各学段阅读评价要求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三)关于写作教学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
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课件)关于写作教学,在“教学建议”中,把“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一句改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学建议”继续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还要求“抵制抄袭行为”此外,还对写作教学建议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在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关于“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问题有教师提出,希望在课程标准修订时补充“语文知识的序列”和“内容标准”但是为了防止过分细化和系列化,不使课程标准显得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修订工作组采用了“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来进行提醒,其实这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理念在课标中得以贯彻的一个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