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老年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docx
5页浅析老年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刘萍【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整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3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17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乙组17例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甲钴胺和叶酸对比分析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症状指标评分低于甲组,症状改善良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老年帕金森病;美多芭;甲钴胺;叶酸;治疗R742.5 B1004-4949(2015)02-0374-01帕金森病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属于神经变性临床疾病,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等特点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患者可出现少动、活动灵活性差,继而出现四肢和脊柱弯曲困难[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修复性治疗三种,通过应用药物加快患者功能恢复,缓解症状,延缓病程发展,改进生活质量[2]现搜集2012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老年帕金森病34例患者,对其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老年帕金森病3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共17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是(65.265.58)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1例、6例,病程是4个月~9.5年,平均病程是(5.21.1)年乙组共17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是(66.254.29)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2例、5例,病程是5个月~9.8年,平均病程是(5.31.2)年甲组和乙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给予甲组常规治疗,对乙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甲钴胺和叶酸常规药物选择美多芭,美多芭(多巴丝肼片,国药准字H10930198,包装规格250mg),3次/d,口服,初始剂量为1~2片/次,增加剂量为1~2片/w,维持剂量为3次/d,1片/次指导患者长期坚持用药,并严格按照药物用法用量规范用药,不得自行减量或加量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厌食、失眠、抑郁、幻觉、焦虑等不良反应,应适当减少剂量,或不再增加剂量奇信(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52325,包装规格0.5mg),3次/d,5mg/次,口服叶酸片(国药准字H12020215,包装规格0.4mg),3次/d,500mg/次,口服[3]治疗1年后,观察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对患者症状指标进行评分,并比较。
症状指标包括面容、上肢协调、言语、起立、姿势、自理能力、步态、僵直、手部活动过缓、震颤[4]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效果 与甲组相比,乙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见表12.2指标改善与甲组相比,乙组各项症状指标评分较低,症状改善良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的症状指标评分比较情况见表23讨论目前,帕金森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该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构成的威胁较大,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运动障碍、意外骨折、僵直和感染等[5]美多芭是常用的治疗药物,治疗时主张小剂量应用研究分析,大剂量应用美多芭虽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多,加快病程发展,疗效不甚理想[6]甲钴胺主要用于临床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元髓鞘形成及卵磷脂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叶酸为水溶性维生素临床主张,对该病患者应用美多芭时适当补充甲钴胺和叶酸,对保证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7]。
在本文研究中,对乙组应用美多芭治疗的同时给予甲钴胺和叶酸,治疗有效率为82.35%,仅应用美多芭治疗的甲组治疗有效率为58.82%,乙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表明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叶酸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甲组面容、上肢协调、言语、起立、姿势、自理能力、步态、僵直、手部活动过缓、震颤等症状指标评分均低于乙组,表明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叶酸能迅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结果与临床研究基本一致,提示对接受常规治疗的帕金森病老年患者宜积极补充甲钴胺和叶酸,疗效确切根据本文研究可知,对于老年帕金森病的治疗,應用美多芭联合甲钴胺与叶酸共同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仅采用美多芭治疗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加强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向患者讲述在出现此种疾病后的早期应及时入院治疗,并指导患者掌握疾病预防措施及康复干预措施,以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再次发生此种疾病的几率,实现老年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通过给予应用美多芭治疗的帕金森病老年患者同时给予其甲钴胺和叶酸治疗的效果较佳,能够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段伟,罗德欣,王洪慧,等.老年帕金森病80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11):58-59.[2]孟文超,王纯莹.帕金森病的现状与治疗研究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13,13(15):55-56.[3]李冰华,黎锦如,陈玲,等.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0(19):65-66.[4]赵鹏,朱红灿,赵幸娟,等.60例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1(14):42-43.[5]文诗广,陈伟群,蒋云,等.帕金森病患者姿势平衡障碍的定量评定[J].现代康复,2010,14(02):189-190.[6]黄柒金,徐如祥,张世忠,等.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治疗并发症的防治[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2,13(02):123-124.[7]李冰华,黎锦如,陈玲,等.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0(05):99-10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