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风波》教学实录.docx
9页《定风波》教学实录 生:周瑜 师:他想到了周瑜这位年少有才而且早早就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年轻将领想到自己已经早生华发,但是至今仍然功业未成,有了壮志未酬的感慨,所以他说“人生如梦”那么,苏轼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在那里哀叹、满腹愁情的文人吗?难道这就是豪放派的真正风格或者是豪放派风格的全部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首创作于同一年的词——《定风波》 师:首先,我把这首词给大家朗诵一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作品教师范读,学生鼓掌)谢谢大家的掌声我想如果大家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入一点,你们会比我读的更棒接下来就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词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之后请一位同学来答复 (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生1:这首词主要是写苏轼遇雨后的感叹 师:说得很好,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呢?我提示一下,一件事情应该有时间、地点、经过等等 生2:大体上的经过就是苏轼与一些人同行,在途中遇雨,和他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一个人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师:刚刚这位同学的答复抓住了这首词前面的“序”的内容,词前小序大体上告诉了我们诗歌写作的背景。
序中写的故事在词作中有没有表达出来呢?刚刚我们说苏轼和一行人到沙湖,去干什么呢? 生4:看田 师:你从哪里得到的答案呢? 生4:注释中讲的 师:很好读一首诗词,小序和注释我们都不能忽略作者到沙湖买田,买田干嘛?注释中还有两个字——“终老”,“终老”是什么意思呢? 生:养老,安享晚年 师:对,作者到沙湖看田,准备买田养老,结果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雨词作中,哪里写到了雨呢? 生:“穿林打叶声”说明下雨了,雨 下得挺大 师:那么何以看出众人皆狼狈,“余独不觉”呢? 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吟啸且徐行” 师:不惧风雨,在风雨中吟诗长啸,何等洒脱啊!这里我们围绕词作前面的序大体上了解了一下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可是,有一个问题,苏轼写这首词,仅仅是因为在半路上遇雨,然后雨过天晴,所以通过词来表现自然界的风雨变化吗?(生:不是)如果不是,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他要表达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诵读这首词,把你的疑问找出来,然后再就你的问题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我希望大家可以出声朗读 (生出声自由朗读,然后互相交流、讨论) 师:我看大家刚刚刚刚讨论得很热烈,很多同学不仅提出了一些问题,而且写下了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5:我想知道下片的第一句“料峭春风吹酒醒”中的“酒醒”是不是有两层意思词中好似没有提到他喝过酒,他是真的喝过酒还是有什么别的引申意义? 师:我也看到很多同学把这个“酒”字给圈出来了,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见解 生6:我觉得可能是说他没有从以前的生活中清醒过来,这次遇到雨过天晴的天气,他豁然开朗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意思 师:那你能不能答复刚刚那位同学的问题? 生6:我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喝酒,“醉”是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师:他有一种如醉如梦的感觉,是不是?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同行皆狼狈”,为什么苏轼“独不觉”? 生8:在古诗文里面,“酒”往往和愁联系在一起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感到非常惆怅,所以他可能就喝了一点酒,但是现在他看到这种天气,心情开朗了,他也想通了,所以酒就醒了,我觉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生9:我认为“余独不觉”是因为在这首词中“雨”象征着仕途的坎坷,随着雨的逝去,冲走了苏轼的烦恼,雨过天晴象征着人生从头再来让我不解的问题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为什么作者这样说?还有,“回首向来萧瑟处”是否不仅是他回头看雨,而且是看他以前的经历什么的? 师:很好,解决了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刚刚那位男生关于酒的见解,大家赞同吗?他被贬黄州之后,借酒浇愁,有没有这个意思呢?(生赞同)有可能有,是不是 ?苏轼酒量不大,稍许喝酒就容易醉,况且古人习惯上借酒浇愁,所以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下面请大家继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生10:他以前在官场上做事的嘛,被贬以后才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不对的在官场上做的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情,所以现在有一种如醉方醒的感觉 生11:我认为“谁怕”表现了他对于仕途坎坷的坦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很聪明,把风雨和作者坎坷的仕途联系起来了,鉴赏一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他所生活的时代,这叫什么方法?对,这就是“知人论世”这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12:我觉得“谁怕”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生13:我认为酒醒仅仅就是酒醉醒来他们一行人外出,朋友在一起喝点酒很正常,酒后遇风吹醒而已 生14:我想问一下,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和他的朋友到沙湖买田,他们买田的时候难道还带着酒吗?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引申的意思? 师:难道买田之前要喝酒吗?如果大家读过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甚至其他的一些诗文,我们就会知道苏轼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所以林语堂说他是一个“酒量不大但是饮酒成瘾者”。
古代的文人喝酒是常见的现象,来到黄州惊魂甫定的苏轼,酒可以去消解内心的忧愁所以我不太赞同把喝酒作什么引申的理解 生15:“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好似给人很平淡的感觉,虽然他说不怕“雨”,但是雨过天晴他应该是心情舒畅的,可他又为什么说“也无晴”呢? 师:确实,没有雨了,好似还说得过去可明明“山头斜照正相迎”,怎么能说“也无晴”呢?请大家继续说说你的看法 生16:我觉得“也无风雨也无晴”深层意思是苏轼被贬之后,他那种能超越荣辱得失坦然自若地面对生活、不因被贬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能冷静的看待自己的生活 师:这位同学抓住苏轼的思想开展了分析,很好 生17:我认为这要联系上文来理解回首向来萧瑟处”,说明他原来遭受了一些坎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首先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说明他内心不再在乎这些坎坷,表现出了一种坦然自若的态度 师:请大家看看注释⑦对这句话是怎么解释的书上解释的意思是“风雨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异”这在 现实生活中,在物质世界里能能一样吗?(生:不一样肯定不一样,对不对?如果一样就不会出现“同行皆狼狈”了。
那是什么没有差异呢? 生:心中没有差异 师:对,在心中没有差异,那就是不在乎这些风雨我也有一个问题,上片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还有,下片中说“归去”,归向何方呢? 生18:我认为是归于自然 生19:我觉得他是希望重新回到朝廷,自己的仕途也雨过天晴 师:大家赞同哪一个说法?(学生沉默)请注意我们刚刚说到的一个问题:作者苏轼到沙湖干什么? 生:买田终老 师:就是说他准备在这里安享自己的晚年那么他还寄希望于重新回到朝廷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归去”一词不能理解为回到朝廷 生20:“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蓑”可以解释为他的才华,“烟雨”的意思是官场上的坎坷整句应该是说他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历经坎坷,壮志未酬,没有什么成就 师:这种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大家觉得如何呢? 生21:我认为“烟雨”就是指他人生中的那些坎坷无论他的人生困难有多大,遇到的坎坷有多少,他都不会因此而感到失落,而是坦然自若的面对 师:我本人赞同这种说法我有一蓑在身,任凭那平生的烟雨淋湿他把他所有的坎坷都比喻为“烟雨”,可以这样解释吗?可是他身上有蓑衣吗?不是“雨具俱去”了吗? 生:心中有“蓑衣”。
师:那么他心中的蓑衣是什么呢? 生:理想、人生态度 师: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22:我觉得苏轼有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在遇到雨之后,同行“皆狼狈”,而他却能“不觉”,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这也暗示着此时虽然被贬,但是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情绪,他在沙湖买田,希望在此安度晚年,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词词中多次写到了雨首先写到了—— 生:大雨,“穿林打叶”之雨; 生:“一蓑烟雨”; 生:最后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师:对前者写的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后者写的是人生中的风雨,最 后写的是他心灵的天空无风无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情怀,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师:好,下面请大家试着把这首词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然后请一名学生背诵,最后全班齐背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学习了怎样去鉴赏一首诗歌,大家都很自觉的运用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认识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可以说,这就是苏轼之为苏轼的最重要的原因。
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题”,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选择,当我们的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走入绝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的生活 第 9 页 共 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