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完整版.ppt
92页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简介陈瑞玲 药剂科 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指南简述•指南共分四部分 *总论 *惊恐障碍(惊恐障碍(PDPD)) *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GADGAD))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SADSAD))总论部分•概念、流行病学、防治现状、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治疗、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人群的防治等各论部分•各论包括惊恐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三部分•每一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概述、临床评估与诊断分类、治疗、规范化治疗程序、特殊人群的焦虑性障碍、康复和预防与总论部分篇章布局一致焦虑的概念 焦虑,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烦躁,表现为坐立不安坐立不安,忧心忡忡忧心忡忡地似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常伴有头疼头疼、头昏头昏、心慌气短心慌气短、易出汗易出汗、口干口干、尿频尿频等躯躯体不适体不适对于不确定的、麻烦的或者感到措手不及的情境,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令人不快的情绪反应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焦虑焦虑是生活中的一个正常部分,焦虑的体验是非常正常的,适度的焦虑将有利于发挥才能,甚至当情形所需还应该有高度焦虑,身体利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某些事情不大对头。
它以提醒我们快速行动,逃离或避开危险•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会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并会力图预防引起焦虑的不利情况,积极去做减轻焦虑的活动,这就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保护性反应焦虑障碍的概念•焦虑障碍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或焦虑性疾病,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障碍•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之为焦虑症状焦虑症状焦虑症状(anxiety disorder)•精神症状精神症状:是指一种提心吊胆、恐惧和忧虑的内心体验伴有紧张不安•躯体症状躯体症状:是在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基础上伴发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或颜面潮红、苍白等焦虑障碍的分类情况•CCMD-3: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ICD-10:分两大类: *恐怖性焦虑障碍:广场恐怖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社交恐怖(SADSAD))、特定(孤立的)恐怖特定(孤立的)恐怖 *其他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惊恐障碍(PDPD))、广泛性焦虑障广泛性焦虑障碍(碍(GADGAD))、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DSM-4: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所涵盖的种类最多,包括ICD-10中除焦虑抑郁混合状态外的全部病种,还包括强迫障碍强迫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躯体疾病躯体疾病或物质应物质应用用所致焦虑障碍等焦虑障碍的发病情况•焦虑障碍属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焦虑障碍焦虑障碍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抑郁症、酒精滥用酒精滥用或依赖等合并存在,各种焦虑障碍也可能共同存在,使诊断和治疗更为困难焦虑障碍的预后•与个体素质和临床类型有关•经恰当的治疗,多数患者可在半年内半年内好转•病程长短、症状轻重、病前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完好、有无刺激因素、个性有无缺陷均可作为预后的参考因素•对于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需长期治疗以预防复发流行病学资料•WHO调查资料:人群中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13.6%-28.8%;年患病率5.6%-19.3%。
•特殊恐惧障碍最多,其次社交恐惧障碍•我国的发病情况(中国浙江省为4.3%,河北省为5.3%)焦虑障碍的发病年龄•80%-90%在35岁以前发病,其发病高峰年龄是10-10-2525岁岁,不同焦虑障碍亚型的发病年龄有所不同•特殊恐惧障碍与社交恐惧障碍通常发病于童年期或青春早期青春早期,一般不超过20岁•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惊恐发作及场所恐惧障碍多发病于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平均首发年龄在25-30岁焦虑障碍的共病现状•指南认为焦虑障碍的共病率高,可以同时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精神障碍•全美共病调查表明,3/4的焦虑患者在一生中至少会共病一种其他精神障碍任何一种焦虑障碍(74.1%);惊恐障碍惊恐障碍(92.2%);场所恐惧场所恐惧(87.3%);社交恐社交恐惧惧(81%);特殊恐惧特殊恐惧(83.4%);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91.3%)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家族史•儿童期或青春期焦虑障碍病史,严重的害羞、早年的不良教育方式•应激性生活事件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创伤事件•女性、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失业、低收入•共病精神障碍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焦虑障碍的临床评估•评估作用:确认焦虑症状是否存在,焦虑的特征、内容和严重程度;掌握发作及波动情况、持续时间、病程特点;了解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社会功能的影响和精精神痛苦感神痛苦感;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探询有无可能的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及其他可能引起此种情况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从而为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何评估•病史采集:特殊性,信息来源,患者,知情者,观察、叙述。
•焦虑的内容、症状特点和发生背景是病史采集的重点病史采集•发病年龄•相关躯体、心理和社会因素•发作的临床现象学特征•病程特征•既往病史和共病•治疗情况•个人史•家族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合理地进行体检与实验室检查十分必要精神检查与量表•系统地精神状况检查•量表对诊断的辅助作用•什么情况下焦虑会成为一个问题并足以诊断为“障碍”呢?诊断问题•焦虑障碍是以过度焦虑、恐惧、担心、回避过度焦虑、恐惧、担心、回避和强迫强迫性仪式动作性仪式动作等为主要特征的组合,达到损害功能或引起患者明显苦恼的程度•结合发生时的家庭、社会、文化、行为习惯和期待等各方面背景考虑,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超出通常所理解或期待的范围•导致职业、社会或人际交往功能的损害甚至丧失•为了减轻焦虑而采取的回避行为影响了日常活动•包括出现有临床意义的、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和强迫症状等•焦虑障碍的治疗治疗目标治疗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治疗持续持续12-2412-24个月个月,加强长期随防,减少复发率•改善预后,减少社会功能缺损抗焦抗焦虑药分分类•苯二氮卓类药物•5-羟色胺(5-HT)1A受体部分激动药•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药物首选5-HT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NRIs):文拉法辛(venlafaxine)和度洛西汀(duloxetine)•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5-HT、多巴胺受体选择性再摄取抑制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根据诊断的亚型,临床表现特点选择•考虑到可能合并躯体疾病等情况因人而异地施以个体化用药•对于妊娠妊娠和哺乳期哺乳期的用药应特殊关注•注意安定类药物依赖记忆受损记忆受损和停药综合征停药综合征•一般单一使用抗焦虑药,足量、足疗程。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告知药物性质、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二线),抗抑郁剂的使用(一线)抗焦虑药物治疗策略抗焦虑药物治疗策略•为预防焦虑复发,近年来主张12-24个月的长期治疗,个别患者尤其是GAD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治疗•小剂量开始,1-21-2周周后加量,在治疗1 1周周时评价患者的耐受性、对医嘱的依从性和治疗的进展,4-64-6周周采用推荐剂量,以后每1-2周评估一次理想的抗焦虑药物标准理想的抗焦虑药物标准•能消除焦虑,但无过度的镇静作用•作用快,见效快•能产生松驰作用,不引起锥体外系症状或共济失调•不抑制呼吸•对记忆等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无损害•其他:安全系数高、治疗指数高、无成瘾危险、耐受性好、停药后无“ “反跳反跳” ”作用、应用范围广泛、对老年人也适用、使用方便抗焦虑药物的种类•苯二氮卓类•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药物•优点:作用强、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缺点:耐药性耐药性、依赖性依赖性、共济失调、镇静作用镇静作用、记忆下记忆下降降、肌肉松驰–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明显,如镇静、白天困倦、药物过量时出现共济失调或言语不清,记忆减退最为突出;–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将有30%~90%的患者出现痛苦的戒断症状,或可能会引起癫痫发作,甚至患者原来的症状可能复发•短期内优先使用安定类: *短期应激短期应激所致GAD样反应; *伴有严重的焦虑(惊恐)发作焦虑(惊恐)发作; *存在躯体疾病时,需要尽快控制焦虑戒断综合征•焦虑、易激惹易激惹、失眠、疲倦、头痛、肌肉抽搐或疼痛、震颤、摇摆、出汗、头晕、注意力集中困难、恶心、食欲减退、明显抑郁、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感知觉增强等5-HT5-HT1A1A部分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包括丁螺环酮(常用剂量:丁螺环酮(常用剂量:15~60mg/15~60mg/日)日)和坦度坦度螺酮(常用剂量:螺酮(常用剂量:20~60mg/20~60mg/日)日)•药物无耐受性和依赖性,停药后无戒断反应•与其他类苯二氮卓类药物无交叉耐受现象•镇静作用轻,不易引起运动障碍,无呼吸抑制作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小•起效相对较慢起效相对较慢,需2-42-4周周,个别需6-76-7周周方能见效,持续冶疗可增加疗效•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不安等,孕妇及哺乳期不宜使用,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禁止与单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抗抑郁剂抗抑郁剂•TCAs: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多塞平,以及四环类马普替林•SSRIs :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SNRIs:文拉法辛文拉法辛、度洛西汀•NaSSAs:米氮平•SARIs:曲唑酮•其它:噻奈普汀、圣约翰草、黛力新黛力新、普萘洛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小剂量合并使用)、舒肝颗粒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阿普唑仑(常用剂量0.2~2.0mg/日)、劳拉西泮劳拉西泮(常用剂量:1.0~4.0mg/日)、艾司唑仑艾司唑仑(常用剂量1.0~2.0mg/日)、地西泮地西泮(常用剂量5.0~20mg/日)、氯硝西泮氯硝西泮(常用剂量2.0~6.0mg/日)。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广泛性焦虑,可改善睡眠,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只需3~63~6周周停药应缓慢减量•优点:抗焦虑作用强、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广泛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选择性选择性5-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帕罗西汀帕罗西汀用于焦虑障碍5种亚型的治疗–适应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常用剂量为20~40mg/日•舍曲林舍曲林可治疗除除GADGAD外外的其余4种亚型–是强效的SSRIs,常用剂量为50~100mg/日–其对胎儿的影响被美国FDA定为B B类类药物•近年FDA已批准艾司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为治疗PD和GAD的一线抗焦虑药物–西酞普兰常用剂量为20~40mg/日,艾司西酞普兰常用剂量为10~20mg/日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选择性选择性5-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镇静作用较轻,可白天服药,如出现嗜睡无力可改在晚上服用•为减轻胃肠道刺激,通常在早餐后早餐后服药•年老体弱者宜从半量半量或1/41/4量量开始。
•没有证据显示SSRI类药物可以导致依赖性,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可出现停药症状,建议逐渐停药逐渐停药,减药时间可持续几周持续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禁忌证禁忌证:对SSRIs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色氨酸联用•SSRI类停用1414天天后才能开始使用单胺氧化诶抑制剂,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414天天后才能开始使用SSRIs类药物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选择性选择性5-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胃肠道胃肠道:口干、恶心、便秘、腹泻;•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失眠、头晕和震颤;•性功能障碍:男性射精延迟,女性性高潮延迟或缺乏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5-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NRI))•2003年2月,文拉法辛缓释剂文拉法辛缓释剂获FDA批准用于GAD治疗,它是第一个获准用于GAD治疗的抗抑郁药物多个国家和组织推出的指南均将其作为一线抗焦虑药物一线抗焦虑药物其疗效显著,长期治疗药效稳定,耐受性好其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头晕、嗜睡和口干,随用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逐渐减低。
•2007年,度洛西汀度洛西汀获FDA批准用于GAD治疗,目前尚需要多循证研究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5-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NRI))•文拉法辛文拉法辛 有速释剂和缓释剂两种具有5-HT和NE双重抑制的作用起效相对较快,对焦虑障碍伴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常用剂量150mg/日•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患者慎用•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其他5-HT激活药联用•不良反应:常见为恶心、口干、出汗、乏力、焦虑、震颤、阳痿和射精障碍,大多与剂量相关大多与剂量相关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5-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NRI))•度洛西汀度洛西汀 是继文拉法辛后上市的SNRIs•常用剂量为30~60mg/日•禁忌证:对本药物成分过敏者,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其他5-HT激活药联用,未经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避免使用度洛西汀•不良反应:①胃肠道:恶心、口干、便秘、腹泻、呕吐和食欲减退;②神经系统:眩晕、嗜睡、震颤、出汗增多、视物模糊等。
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NENE和特异性和特异性5-HT5-HT能抗抑郁药(能抗抑郁药(NaSSAsNaSSAs))•米氮平米氮平•常用剂量为10~30mg/日•常见不良反应为镇静、嗜睡、头晕、疲倦、食欲和体重增加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5-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和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ARI))•本类药物应有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作用,可治疗各种焦虑障碍•曲唑酮曲唑酮((TrazodoneTrazodone)):是四环结构的三唑吡啶衍生物常用剂量为100~200mg/日•噻奈普汀噻奈普汀((tianeptinetianeptine)):药理作用独特具有良好的抗焦虑兼抗抑郁作用,对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推荐剂量为一日3次,每次12.5mg,但肾功能损害或老年人慎用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三环类药物(三环类药物(TCAsTCAs))•TCAs为典型的抗抑郁药,包括丙米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及四环类马普替林•推荐剂量TCAs治疗指数低,剂量受镇静、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限制•一般使用剂量为50~250mg/日,剂量缓慢递增,分次服用。
•减药宜慢减药宜慢,突然停药可能出现胆碱能活动过度胆碱能活动过度,从而引起失眠、焦虑、易激惹、胃肠道症状和抽搐等•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过度镇静、记忆力减退、转为躁狂发作;循环系统: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抗胆碱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病、癫痫、急性闭合型青光眼、小于12岁的儿童、孕妇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TCAs过敏者,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其他其他圣约翰草圣约翰草•药理机制复杂,与阿米替林具有相当的疗效,耐受性优于阿米替林阿米替林•适用于各种焦虑患者及伴轻、中等抑郁者,同时能改善失眠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其他其他瑞波西汀瑞波西汀•有研究证实,瑞波西汀瑞波西汀或帕罗西汀治疗,虽然瑞波西汀疗效不如帕罗西汀,但药物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瑞波西汀瑞波西汀组明显较帕罗西汀组少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其他其他氟哌噻吨氟哌噻吨- -美利曲辛美利曲辛•氟哌噻吨氟哌噻吨为神经传导阻滞剂,低剂量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美利曲辛为双相抗抑郁剂,低剂量具有兴奋特性,可用于临床各种焦虑障碍•Deanxit具有抗焦虑、抗抑郁和兴奋的特性,适用于轻、中度的焦虑及伴发抑郁患者,尤其是心因性焦虑心因性焦虑、躯体疾病伴发焦虑、更年期焦虑、酒精及药物依赖伴发的焦虑抑郁。
•长期使用应注意椎体外系反应及药物依赖药物依赖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其他其他β β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以普萘洛尔普萘洛尔为代表,常用于治疗伴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焦虑患者,可有效减轻躯体性焦虑症状•单独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加量的作用有限•禁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支气管痉挛、代谢性酸中毒及禁食的患者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其他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近年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利培酮、喹硫平喹硫平和奥氮奥氮平平治疗焦虑障碍的报道有增加趋势•一般作为临床焦虑障碍治疗的增效剂增效剂和一线抗抑郁药合用如阿立哌唑可作为难治性GAD和PD的增效剂•此类药物常导致体重增加、糖尿病和其他代谢反应常用药物的特点常用药物的特点其他其他疏肝解郁颗粒(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颗粒(丹栀逍遥散加减)•目前临床重性抑郁障碍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为主结合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发病机制,发现疏肝解郁颗粒成分中当归、香附、茯苓等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可能对下丘脑下丘脑- -垂垂体体- -肾上腺轴肾上腺轴的功能产生了影响,从而进一步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焦虑症状,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苯二氮卓类与止痛药、抗组胺药/血管收缩药、避孕药、利尿药/抗高血压药、激素、镇静催眠药、乙醇等相互作用明显•多数SSRIs对CYP2D6有抑制作用,其中氟西汀、帕罗西汀的抑制作用最强,因此氟西汀氟西汀与有CYP2D6代谢的药物如TCAs、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中枢镇咳药右美沙芬、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合用时应慎用•尤其SSRIs与TCAs合用时,会因TCAs血药浓度升高而延长QRS间期,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相对氟西汀、帕罗西汀而言,舍曲林舍曲林对CYP2D6的抑制作用小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行行为习惯为习惯、情绪障碍情绪障碍、认知偏见认知偏见以及帮助患者解决其适应问题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般焦虑障碍患者不使用•某些反复发作,或在患者急性焦虑发作,尤其是运动性焦虑,有极度烦躁有极度烦躁不安的自伤自杀伤人行为时不安的自伤自杀伤人行为时,可短程进行,一种有效的对症疗法,迅速缓解焦虑症状,从而继续药物治疗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老年焦虑障碍•妊娠期、围生期、哺乳期妇女焦虑障碍惊恐发作的起源与表现惊恐发作的起源与表现•惊恐体验的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叫Pan的天神,他习惯睡在路边的岩穴里,如果有人经过时惊醒了他,他就会发出一阵夺人心魄的尖叫,许多路人被他这种骇人的叫声吓死。
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怖与惊吓就被称为惊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怖与惊吓就被称为惊恐恐我们都曾因为突然面对威胁和危险情景时有过极度恐慌的体验譬如乘飞机时突然被告知飞机出了故障,过马路时突然有汽车向你冲过来,游泳时突然腿抽筋了、或者在拥挤的剧院里突然有人尖叫“着火了”•惊恐发作时会让我们感到心惊肉跳惊恐发作时会让我们感到心惊肉跳: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头昏、头晕、出汗、无力、发抖、发热,并且感觉非常恐惧可怕当危险消失以后,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这种可怕的恐慌不再出现,我们会放松下来,恢复平静,继续我们的生活惊恐发作概念惊恐发作概念•在日常活动中,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操持家务等,突然感到心慌、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呼吸困难,喉头堵塞,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恐惧感,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的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这种感觉来得快,去的也快这种感觉来得快,去的也快一般经历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这种发作便称之为惊恐发惊恐发作作•惊恐发作过后有精疲力竭感,并且无比地担心:“如果再次发作怎么办?”惊恐发作惊恐发作•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或不适感 ,毫无预兆且症状迅速达到顶峰(10分钟内),涉及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DSM-5):•心悸或心动过速 发冷或发热的感觉•出汗 感觉异常•颤抖或震颤 感觉眩晕或欲晕厥•呼吸困难 非真实感或人格解体•窒息感 害怕失控或发疯•胸痛或不适 濒死感•恶心惊恐障碍概念惊恐障碍概念•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反反复出现的复出现的、突然发作的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恐强烈的惊恐体验体验,一般历时一般历时5-205-20分钟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发作时伴有很特异、很强烈的心脏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让他们非常担忧并且在持续1个月内患者对再次发作的持续性焦虑和关注,害怕发作产生不幸后果,并因此出现与发作出了相关的显著的行为改变,如回避工作或学习场所等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起于惊恐发作,由于在某些场合会诱发惊由于在某些场合会诱发惊恐发作而产生回避行为恐发作而产生回避行为一些患者因担心在这些场合发病时不易得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场合,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这些问题就称之为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他们的生活空间会变得越来越狭小,因为总是不断提防下一次惊恐发作他们固定地生活地两点一线,或者总是需要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安全的人”陪伴在身边最极端的患者,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离开家门半步病因问题•未明围绕着个体的“焦虑和恐惧”环路•神经递质系统异常神经递质系统异常:乳酸盐代谢异常、肾上腺素和5-HT神经受体功能失调、苯二氮卓类受体敏感性降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神经解剖假说神经解剖假说:杏仁核和边缘结构参与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一级亲属15%,一般人群5%;童年的精神创伤在潜意识中的反应,通过特定的神经生理途径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诱发。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惊恐障碍是从特殊环境下获得的条件反射,是一种恐惧反应恐惧反应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惊恐发作惊恐发作•预期焦虑预期焦虑•求助求助和回避回避:60%人存在回避行为•常伴有抑郁症状 •有的患者可在数周内完全缓解,病期超过6 6个月个月者易进入慢性波动病程不伴广场恐惧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继发广场恐惧症者复发率高且预后欠佳约7%有自杀未遂自杀未遂,半数以上合并抑郁症诊断•CCMD-3、ICD-10都只对惊恐发作进行了定性描述,只有DSM-4标准中给出了量化的诊断条目标准•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次发作外,无明显症状;•发作时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恐惧、焦虑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濒死恐惧或失控感失控感等痛苦体验;•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时意识清楚,事后能回忆临床评估•病史采集•体检•精神状况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目标•降低惊恐障碍发作的发生濒率和发作严重度,缓解预期性焦虑、恐惧性回避,治疗相关的抑郁症状,使患者达到临床痊愈•最大限度地降低共病率,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治疗原则•综合治疗•长期治疗•个体化治疗治疗策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场所•制订治疗计划:评估潜在的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应激、社会支持和日常生活环境,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疗程:急性期急性期1212周周,维持治疗1年药物治疗原则•一旦确诊,早期治疗•评估后选择合适药物和治疗场所•处方有治疗适应症的药物!•FDA批准的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有:帕罗西汀、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氟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缓文拉法辛缓释剂释剂和艾司西酞普兰;•SFDA批准: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治疗的效果欠佳,不建议惊恐障碍患者长期接受该类药物治疗,应避免处方镇静性抗组胺药或抗精神病药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所有准备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前,要让患者知情药物的起效,疗程、可能的不良反应、需要遵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停药反应,必要时签字为据•抗抑郁药治疗初期,患者的焦虑性躯体症状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治疗后的第第1 1周周建议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巩固治疗6个月到1年药物治疗原则•加强心理治疗,保证服药依从性•逐渐停药,至少持续3个月,如出现停药反应,建议到医院就诊•急性期治疗一般急性期治疗一般3 3个月个月,维持治疗时间维持治疗时间一般为一般为6-126-12月月惊恐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见图表特殊人群的惊恐障碍•儿童青少年惊恐障碍•老年惊恐障碍•妊娠期、围生期和哺乳期妇女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事件或想法持续担忧和焦虑的综对日常生活事件或想法持续担忧和焦虑的综合征合征,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年患病率1-5%,女性多见老年人患病率达10.2%•其担忧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都超过了恐惧事件的影响•除了难以控制的、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担心难以控制的、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担心以及自自主神经症状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运动性不安外,常伴有疲疲劳劳、易激惹易激惹和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患者常因自主神经症状就诊于综合性医院,进行多过的检查和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合并其他情感障碍或焦虑障碍时,称为共病共病。
常见的共病有抑郁症、惊恐障碍、强迫症等,共病给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治造成困难•成人广泛性焦虑所担心的内容常常是日常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事件活环境中的事件;儿童则过度担忧他们的竞争或他们表演质量•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患者担忧的焦点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节点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担忧•躯体症状•运动性不安•敏感性增高•抑郁•其他:物质依赖、共病诊断及分类•三大分类系统中诊断标准的核心症状均强调焦虑焦虑、对未来的恐惧、担忧对未来的恐惧、担忧,且为慢性病程慢性病程ICD-10中GAD的范围相对较广,除了焦虑性神经症外,还包括有焦虑反应和焦虑状态;CCMD-3和DSM-4均强调至少至少6 6个月个月病程,而ICD-10相对宽松,仅要求至少数周(通常数月),在严重程度上,ICD-10亦无特殊要求•与DSM-4相比,CCMD-3和ICD-10更突出运动性不安运动性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而DSM-4的症状描述更为具体临床评估•目的及意义:明确GAD的相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掌握GAD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和病程特点;了解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探询可能的社会、心理或躯体危险因素,从而为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病史、体检、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目标与治疗原则•与惊恐障碍一致治疗策略•慢性高复发疾病慢性高复发疾病,首次发病后至少有一半患者会有第2次发作,倡导全程治疗: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治疗治疗策略•急性期治疗:1-21-2周周开始起效,也有延迟至2-4周。
焦虑症状改善50%的平均时间2-42-4周周;如果6-86-8周周无效,换药治疗,也可联合两种药物治疗•巩固期治疗:至少至少2-62-6月月,此期间病情不稳,复发风险较大•维持期治疗:至少至少1212个月个月告诫患者•每天按时服药•某些药物可能几周后才会起效•症状改善后需要继续服药症状改善后需要继续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指导如何处理不良反应和其他相关问题•安排日常活动安排日常活动或自己喜欢的运动药物治疗原则•同惊恐障碍•FDA批准:文拉法辛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和丁螺环酮丁螺环酮•SFDA:文拉法辛缓胶囊,丁螺环酮,曲唑酮可用于治疗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TCAs中的多虑平可用规范化治疗程序•见图表社交焦虑障碍•又称社交恐惧症,是焦虑障碍的一个重要亚型,主要症状是害怕受到注视、怕在大庭广害怕受到注视、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怕见上司、怕见陌生人、怕在众之下讲话、怕见上司、怕见陌生人、怕在别人注视下进餐、怕进公共卫生间等别人注视下进餐、怕进公共卫生间等严重者甚至不敢出门,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患病率8%左右,发病年龄2020岁岁(13-24),平均病程20年,自发缓解可能性小诊断•CCMD-3中将其归类为恐怖症恐怖症称之为社交恐惧症•ICD-10称为社交恐怖症,属于恐怖性焦虑障碍•DSM-4才真正属于焦虑障碍类,称社交焦虑障碍正常人的恐惧•人们一般都会经历短暂的社交羞怯和焦虑期,是正常发育阶段的特征,比如遇到陌生人后,年幼儿童常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焦虑,青少年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社交评价。
而儿童社交焦虑障碍不是短暂的,常持续整个青春期,病理性焦虑也不会随时间的延病理性焦虑也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缓解长而逐渐缓解•正常人对活动或场合也会有恐惧心理,关健要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同时,个体在社交活动中的恐惧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不应该超过其所属群体在面对同样情境时的恐惧反应,另外患者往往能够意识到病理患者往往能够意识到病理性恐惧的不合理性,但是没有办法控制性恐惧的不合理性,但是没有办法控制治疗目标•减轻社交性警觉性增高和焦虑的症状,控制和缓解与社交有关的焦虑综合征•改善患者对自身社交行为的错误认知•减轻预期性焦虑•减少恐惧性回避行为减少恐惧性回避行为•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维持症状的长期缓解和稳定,减少残留症状和复发治疗原则•同另外二种焦虑障碍•早期明确诊断•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原则•采取全病程治疗原则治疗策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选择适宜的治疗场所和治疗方案•制订治疗计划•疗程: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少要维持治疗1 1年年,合并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原则•FDA批准: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拉法辛缓释胶囊法辛缓释胶囊和阿普唑仑•SFDA:帕罗西汀、多虑平以及丁螺环酮适用于各型焦虑障碍;曲唑酮用于治疗伴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
实践中,医师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一些未被SFDA批准的抗抑郁剂等药物治疗原则•依患者的个人因素、疾病因素、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服用其他药物等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小剂量起始,可短程合并使用苯二氮卓药物可短程合并使用苯二氮卓药物•治疗前的告知•需要长期治疗•不宜立即停药•4-124-12周使用无效才考虑换药周使用无效才考虑换药•一线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换用其他有效药物,或者苯二氮卓类•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物质依赖等规范化治疗程序•见图3小结•本次讲述了焦虑障碍的总论及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指南,规范化治疗的程序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