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保定市刁窝中学高二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docx
7页河北省保定市刁窝中学高二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设,那么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 B. C.50 D.55参考答案:D2. 若变量x,y满足,则z=x+2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 )A. 1,﹣1 B.2,﹣2 C.1,﹣2 D.2,﹣1参考答案:B3.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是( )A. B.y=cosx C.y=ex D.y=ln|x|参考答案:D【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y=在(0,+∞)上递增,但不具有奇偶性,排除A;y=cosx为偶函数,但在(0,+∞)上不单调,排除B;y=ex在(0,+∞)上递增,但不具有奇偶性,排除C;y=ln|x|的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且ln|﹣x|=ln|x|,故y=ln|x|为偶函数,当x>0时,y=ln|x|=lnx,在(0,+∞)上递增,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判断,属基础题,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4. 一个蜂巢里有1只蜜蜂.第1天,它飞出去找回了5个伙伴;第2天,6只蜜蜂飞出去,各自找回了5个伙伴…如果这个找伙伴的过程继续下去,第6天所有的蜜蜂都归巢后,蜂巢中一共有( )只蜜蜂. A.55986B.46656C.216D.36参考答案:B略5. 设数列{an}满足,则an =( )A. B. C. D. 参考答案:D ①当n 时, ②,①- ②: ,故 (n ),当n=1时,,故选D. 6. 已知双曲线方程为,过P(1,0)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的条数共有 ( )A.4条 B.3条 C.2条 D.1条参考答案:B略7. 已知回归直线的斜率的估计值是1.23,样本点的中心为(4,5),则回归直线的方程是 A.=1.23x+4 B.=1.23x+5 C.=1.23x+0.08 D.=0.08x+1.23 参考答案:C8. 已知a<b<0,c<d<0,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c<b﹣d B.ac>bd C. D.ad>bc参考答案:B【考点】不等式比较大小.【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所给的两个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得到两个大于零的不等式,同向不等式相乘得到结论.【解答】解:∵a<b<0,c<d<0,∴﹣a>﹣b>0,﹣c>﹣d>0,∴ac>bd故选B.9. 点P(2,3)到直线:的距离为最大时,与的值依次为 ( )A.3,-3 B.5,1 C.5,2 D.7,1参考答案:B10. 为了解某地参加2015年夏令营的400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将学生编号为001,002,…,400,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且抽取到的最小号码为005,已知这4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至155在第一营区,从156到255在第二营区,从256到400在第三营区,则第一,第二,第三营区被抽中的人数分别为( )A.15,10,15 B.16,10,14 C.15,11,14 D.16,9,15参考答案:B【考点】系统抽样方法.【分析】根据系统抽样的方法的要求,确定抽取间隔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依题意可知,在随机抽样中,首次抽到005号,以后每隔10个号抽到一个人,∴抽取的号码构成以5为首项,d=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10n﹣5.由10n﹣5≤155解得n≤16,即第一营区抽中的人数为16人.由156<10n﹣5≤255,即n=17,18,…26,共有26﹣17+1=10人,即第二营区抽中的人数为10人.则第三营区的人数为40﹣16﹣10=14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系统抽样方法.根据系统抽样的定义确定抽取间距,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某班收集了50位同学的身高数据,每一个学生的性别与其身高是否高于或低于中位数的列联表如下: 高于中位数低于中位数总计男20727女101323总计302050为了检验性别是否与身高有关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k2的观测值k=≈4.84,因为K2≥3.841,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_________ 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身高有关系.参考答案:略12. 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的边长为7,BD1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则该正四棱柱的高等于 .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分析】根据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侧棱D1D⊥底面ABCD,判断∠D1BD为直线BD1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即可求出正四棱柱的高.【解答】解:∵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侧棱D1D⊥底面ABCD,∴∠D1BD为直线BD1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tan∠D1BD=,∵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的边长为3,∴BD=7,∴正四棱柱的高=7=,故答案为:13. 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1,b=2,cos C=,则sin B=________.参考答案:14. 若抛物线y2=2px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参考答案:x=﹣2【考点】K7: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题设中的条件y2=2px(p>0)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故可以先求出椭圆的右焦点坐标,根据两曲线的关系求出p,再由抛物线的性质求出它的准线方程【解答】解:由题意椭圆,故它的右焦点坐标是(2,0),又y2=2px(p>0)的焦点与椭圆右焦点重合,故=2得p=4,∴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2.故答案为:x=﹣215. 点P在椭圆+=1上,点P到直线3x﹣4y=24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为 .参考答案:;【考点】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分析】设点P的坐标为(4cosθ,3sinθ),可得点P到直线3x﹣4y=24的d的表达式,再根据余弦函数的值域求得它的最值.【解答】解:设点P的坐标为(4cosθ,3sinθ),可得点P到直线3x﹣4y=24的d==,当时,d取得最大值为,当时,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6.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__.参考答案:17. 已知定圆和定圆,动圆C与两定圆都外切,则动圆C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向量,. (Ⅰ)若x,y分别表示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先后抛掷两次时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点数,求满足的概率; (Ⅱ)若x,y∈[1,6],求满足的概率. 参考答案:【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典概型,关键是要找出满足条件满足的基本事件个数,及总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再代入古典概型公式进行计算求解. (2)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的意义,关键是要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结合图形分析,找出满足条件的点集对应的图形面积,及图形的总面积. 【解答】解:(Ⅰ)设(x,y)表示一个基本事件, 则抛掷两次骰子的所有基本事件有(1,1),(1,2), (1,3),(1,4),(1,5),(1,6),(2,1), (2,2),,(6,5),(6,6),共36个. 用A表示事件“”,即x﹣2y=﹣1 则A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1),(3,2),(5,3),共3个. ∴P(A)= 答:事件“”的概率为 xyOOx=1Ox=6Oy=1Oy=6Ox﹣2y=0O (Ⅱ)用B表示事件“”,即x﹣2y>0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x,y)|1≤x≤6,1≤y≤6} 构成事件B的区域为 {(x,y)|1≤x≤6,1≤y≤6,x﹣2y>0} 如图所示:所以所求的概率为P(B)= 答:事件“”的概率为 【点评】古典概型要求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强调所有结果中每一结果出现的概率都相同.弄清一次试验的意义以及每个基本事件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确把握各个事件的相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步骤是:计算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个数,及基本事件的总个数,然后代入古典概型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几何概型的概率估算公式中的“几何度量”,可以为线段长度、面积、体积等,而且这个“几何度量”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解决的步骤均为:求出满足条件A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度量”N(A),再求出总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度量”N,最后根据P=求解. 19. 如图,已知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x2﹣2x(1)求f(1),f(﹣2)的值;(2)求f(x)的解析式并画出简图;(3)讨论方程f(x)=k的根的情况.(只需写出结果,不要解答过程).参考答案:【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的值.【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分析】(1)由x≥0时,f(x)=x2﹣2x,可求出f(1),f(2)的值,进而根据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2)=f(2)得到答案;(2)根据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x2﹣2x,先求出函数的y=f(x)的解析式(分段函数的形式),进而根据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画的原则,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可得答案.(3)根据(2)中函数的图象,即可分析出k取不同值时,方程f(x)=k的根的情况.【解答】解:(1)∵当x≥0时,f(x)=x2﹣2x∴f(1)=12﹣2=﹣1f(2)=22﹣2×2=0又∵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2)=f(2)=0 …..(3分)(2)当x≤0时,﹣x≥0 于是f(﹣x)=(﹣x)2﹣2(﹣x)=x2+2x又∵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x2+2x(x≤0)∴f(x)= …..(7分)其图象如下图所示:(3)由(2)中函数f(x)的图象可得:当k<﹣1时,方程无实根当k=﹣1,或k>0时,有2个根;当k=0时,有3个根;当﹣1<k<0时,有4个根; …..(14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