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临床检验技术-色谱分析.ppt
83页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色谱分析法第九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一、色谱分析简介1903年,俄国科学家茨维特采用石油醚萃取绿叶植物色素时发现;1906年,正式提出色谱(chromatography)分析概念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 色谱过程中起分离作用的物质例如:玻璃管(色谱柱)碳酸钙粉末石油醚 为流动相为固定相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流动相(mobile phase) :色谱过程中起淋洗作用的物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二、色谱分离原理1.分离系数被分离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平衡时被分离物质在固定相中浓度平衡时被分离物质在流动相中浓度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流动相混合样品进样组分2组分1,K大组分组分3,K小组分2.分离原理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三、色谱分析分类气相色谱分析法流动相为气相液相色谱分析法流动相为液相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四、色谱分析基本术语1.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混合样品经色谱柱分离后,各个组分随流动相依次流出色谱柱,由检测器转换为信号,再由记录仪将各个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记录而得到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或色谱图。
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检测信号时间信号1信号2信号3进样0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基线实验条件下,流动相流速、压力、温度、记录仪走纸速度保持一致时,色谱柱后无任何组分进入检测器,只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所得的色谱流出曲线理论基线是一条水平线检测信号时间进样0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3.色谱峰组分随流动相进入检测器产生信号所形成的峰形曲线正常色谱峰符合正态分布检测信号时间信号1信号2信号3进样0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各个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大小的系列数值4.保留值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死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从进样到其峰最大值所用时间,tM表示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保留时间进样到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用时间,tR表示。
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调整保留时间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扣除死时间的保留时间,tR表示, tR= tR- tM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死体积死时间范围所用流动相体积,VM表示,FC为校正为柱温、柱压时流动相流速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保留体积进样到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度最大值时所用流动相体积,VR表示,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调整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的保留体积,VR表示, 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5.峰高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h表示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6.峰面积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色谱峰和基线之间所具有的面积,A表示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7.区域宽度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标准偏差:峰高0.607处峰宽度的1/2,表示。
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半峰宽:峰高0.5处的峰宽度,Y1/2表示 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基线宽度(峰宽)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色谱峰两侧拐点处所作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Y表示检测信号时间基线死时间tRtRtM基线宽度保留时间峰高hY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8. 容量因子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也称为质量分配比:容量因子的值越大,表示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越长;一般要求在1-10之间,理想为2-5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9. 相对保留值相同条件下,被测与参比组分调整保留时间的比值;温度、固定相不变时,有定值,一般物质的相对保留值大于1;若相对保留值为零,表示该组分不被固定相保留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高效五、HPLC分析法特点高效填充剂、均匀填充技术使其分离效率高, 可达到每米104理论塔板数;高速高压泵输送流动相、梯度洗脱装置、柱后直接 检测等技术使分离速度非常快,一般只需要几 十分钟;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高灵敏度使用紫外、荧光、电化学等高敏检测器,使其 成为十分灵敏的分析方法;高度自动化配备计算机,可自动处理数据、绘图和打印分 析结果,可程序控制全部操作(流动相选择、 流速、柱温、检测器波长选择、进样、梯度洗 脱等),成为全自动化分析仪器。
第一节 色谱分析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第二节 HPLC色谱仪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输液系统储液器高压泵压力表梯度洗脱样品进样器色谱柱组分收集器检测器记录仪数据处理机 典型HPLC色谱仪结构第二节 HPLC色谱仪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第二节 HPLC色谱仪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为实验半经验理论,应用精馏和蒸馏理论,将色谱柱分为n段,组分在每段内两相间很快达到分配平衡一、塔板理论理论塔板数色谱柱长塔板高度n L H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两种物质相对保留时间时, 不能分离;但是 太大, 太低,也不能进行有效分离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二、分离度及其影响因素 越小, 越大,分离度越高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在 时,2个峰均符合正态分布,则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Rs=0.60 80%分离Rs=1.00 98%分离Rs=1.25 99.8%分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容量因子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相对保留时间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分离度影响因素:容量因子容量因子增大,分离度增大。
大于5, 增大程度降低; 大于15,分析时间长,色谱峰较平坦,不利于定性、定量分析;若 大于10或小于1,可改变流动相极性,使其在1-10范围内最佳范围为2-5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相对保留值相对保留时间 增大,分离度增大;为达到分析目的,可通过改变梯度洗脱程序、温度程序、流量程序来改变 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数增大,峰越窄,分离效果越好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三、色谱峰展宽与柱效-柱内因素涡流扩散样品组分在柱中碰撞填料颗粒形成紊乱流动,使同一组分粒子在色谱柱中通过不同路途而先后到达检测器,色谱峰展宽,柱效率降低为填料平均粒度为填料均匀度 涡流扩散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纵向扩散样品分子随流动相流动时本身的分子扩散,使色谱峰展宽,柱效率降低为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为流动相流速为一常数纵向扩散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传质速率样品组分在色谱柱中两相溶解、扩散、分配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由于在此过程中传质速度快慢不平衡而引起的色谱峰展宽,柱效率降低。
固定相流动相流速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样品分子在流动相中传质过程为分子在流动相中扩散系数为填料均匀度为流动相流速为一常数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孔内滞留区传质过程固定相微孔内流动相称为滞留区为一与容量因子有关的常数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内传质过程为固定相厚度为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内的扩散系数为一与容量因子有关的常数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板高-流速方程式(范递姆特方程)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三、色谱峰展宽与柱效-柱外因素柱前因素主要由进样方式决定,如进样速度慢柱后因素主要由记录方式所决定,如记录纸走纸速度慢第三节 色谱基础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1.原理一、液液色谱法(LLC)根据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有不同的分配而实现分离,又称分配色谱法;流动相和固定相均为液体、互不相溶、有明显分界面。
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分配系数样品实现分离、流出色谱柱的顺序 由分配系数决定;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分配系数越大,调整保留时间越长,组分流出色谱柱越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固定相反向色谱正向色谱流动相出峰顺序与流动相极性关系适于分离物质强极性非极性弱中极性中等强极性弱极性组分先出峰强极性组分先出峰流动相极性增大保留值变小流动相极性增大保留值变大极性物质弱极性物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The elution order will be somewhat reversed but not exactly - other factors must also be considered.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二、吸附色谱法1.原理吸附剂作为固定相;也称液固色谱法(Liquid-solid chromatography,LSC)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根据样品中各组分吸附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吸附剂表面发生样品(X)与流动相中溶剂(S)的竞争吸附反应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K越大,吸附增大,洗脱困难,保留时间增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1.原理三、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根据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平衡常数也就是离子交换反应的选择性系数分别表示溶液中洗脱剂离子和被测离子浓度;分别表示树脂中洗脱剂离子和被测离子的浓度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选择性系数越大,交换的离子数目越多,树脂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选择性系数越大,B离子就越容易保留而难于洗脱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交换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作用越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选择性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选择性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第四节 液相色谱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