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学习APP设计研究.docx
11页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学习APP设计研究 姚璐 刘颜楷摘要:本文从情境认知理论研究出发,分析对外汉语学习类APP现状,研究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体验,提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对外汉语学习APP设计策略通过创设用户情境、任务情境和环境情境来优化互联网环境下的留学生汉语学习体验,为针对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学习APP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对外汉语学习APP;情境认知;学习体验;设计策略:H195.3 :A :1004-9436(2021)05-0-03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全球各地出现了学习中文的风潮根据中青网报道,2020年世界各国和地区来华学习的人数将超过50万互联网应用日渐成熟,学习凭借便捷即时等优势逐步发展为一类新的汉语学习方式然而,汉语学习APP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产品严重同质化、缺乏对移动学习体验的关注等问题因此本文从设计的角度探究情境对汉语学习体验的影响,为对外汉语学习APP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1 情境认知理论概述早在20世纪初,实用主义学者杜威就强调了情境在课堂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性1989年,布朗等学者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里指出学习知识与学习活动、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情境紧密相连,知识在丰富的情境活动中被运用且不断发展[1]。
人类学家莱夫、温格于1991年从人类学的角度展开对情境认知的探讨,发表了《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文章中清晰完整地阐述了“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知学徒制”3个核心概念,并提出了“默会知识”的重要性[1]情境认知理论指出认知和学习的本质是情境性,其观点主要包括知识的情境观和学习的情境观知识的情境观指出知识不是抽象的事物,而是基于情境的实践活动;知识不是一个既定不变的真理,而是学习者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之中建立的互动状态;知识是人类主动调整自身行为从而顺应动态环境发展的一种技能[2]学习的情境观则强调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个体”与“环境”属于相同系统的不同元素,两种元素之间可以互相作用、共同构建[2]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情境观强调应该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学习,逐渐从外到内、从表到里、从远到近、从浅到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享学习资源[3]情境认知理论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实践广泛,其意义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下进行学习、从关注个体学习到关注学习共同体学习2 对外汉语学习APP的现状2.1 对外汉语学习APP分类通过在APP Store和Google Store两个应用商城上以“汉语学习”“对外汉语”“语言学习”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汉语学习APP的数量虽远远不及英语学习APP的数量多,但在逐年增加。
经过筛选及综合对比,对外汉语学习APP可分成平台产品和工具产品平台产品包括课程类和一对一外教类,为汉语学习者提供综合性的汉语课程学习服务;工具产品包括词典翻译类、词汇记忆类、语言技能类、HSK(汉语水平考试)应试类2.2 对外汉语学习APP案例课程类APP的代表是中国大学MOOC(慕课),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汉语录播课程、可下载的音视频教学课件,提供课后单元测验,根据观看课程视频、课后作业以及平时课堂讨论表现等学习行为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分其优点是学习内容体系化,学习者能通过单元测验成绩和综合评分感受到学习成果,使学习效果更直观具体;缺点是其推荐的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且录播课程比较枯燥,缺乏实时互动和课程参与感一对一外教类APP的代表是italki,主要功能包括根据国家、语种、价格等维度查找一对一教学老师;学习者可通过问答的形式与教师沟通其优点是实时对话场景体验好,真人对话学习效果更佳,学习场景更有沉浸感,可以与教师建立联系,沟通方便;缺点是一对一外教课程价格昂贵,学习者续费行为不持续,学习课程之间系统性和关联不够,学习者之间缺乏互动分享渠道词典翻译类APP的代表为Pleco,核心使用場景为及时查询与实时翻译。
Pleco提供手写、部首、拼音输入、拍照上传图片后文本识别、语音识别等多种查词方式,提供生词本记录功能其优点是可以即时满足查词翻译需求、知识获取灵活便捷,知识和使用场景相关性强;缺点是功能单一,学习层次浅,查词翻译后不能提供再次学习的渠道,缺失知识内化学习体验词汇记忆类APP的代表为Train Chinese,提供汉字学习和记忆功能,教学目标以提高学习者的汉字词汇量为主,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汉字词汇,包括字形、含义、发音、书写等学习内容其优点在于轻量化,学习知识专一,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记忆曲线进行汉字复习;缺点是已学习的汉字缺乏应用场景的延伸语言技能类APP的代表为多邻国,特征是实用性强,强调语言交际能力,以闯关的形式开启汉语学习,学习单元包括汉字、语法、翻译等子单元,学习内容以图片和动效的形式展现其优点是课程设置具有趣味性;缺点是缺乏共同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学习者之间缺乏互动和对练,应用效果有待优化应试类APP是代表为HSK Online,作为汉语水平考试复习和备考的辅助工具,课程内容围绕汉语水平考试展开,学习目标以有效备考并获取满意的成绩为主此类APP提供HSK(汉语水平考试)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提供应试技巧、考试时间安排、报名信息等资讯。
其优点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目标有比较高的匹配度,学习者可以通过APP内的汉语水平测试了解自身的汉语水平;缺点是缺乏监督,学习效果模糊2.3 对外汉语学习APP存在的问题从产品数量上来看,词典翻译类、词汇记忆类最多,功能上注重汉字识记,而听说等对话交际功能较少;社交模块的建设不足,学习环境氛围不够浓郁;情境因素主要应用于学习内容的设计,而针对汉语学习行为的用户体验情境缺失3 留学生汉语学习体验研究留学生群体庞大,本研究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和北美学院各级留学生作为主体,围绕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和行为展开调研3.1 汉语学习动机分析经过分析整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可分为功能型动机和兴趣型动机功能型动机有确定的学习目标,包括学习汉语是来华留学的必然要求、为了获得在中国更好地生活的语言能力、将汉语当成一项语言技能从而得到更佳的学习机会兴趣型动机更多出自内在兴趣和自我追求,包括被汉语本身的魅力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想要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中国朋友调研结果显示,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的要素主要有汉语学习内容与留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汉语学习过程的互动参与、学习氛围、群体归属感、汉语学习效果。
3.2 汉语学习行为分析留学生汉语学习体验流程可分为感知与激励阶段、信息获取与互动阶段、效果评估和强化阶段,分别对应学习开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汉语学习行为中的痛点包括:学习内容推荐缺乏针对性,与留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不匹配;学习环境缺乏趣味性和难度等级划分,易造成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同伴的陪伴鼓励和相互督促,学习成员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沟通成本高;学习评估练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缺乏及时反馈和阶段性评价,所学习的知识缺乏巩固且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4 情境观下的留学生汉语学习体验设计策略4.1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用户情境设计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对外汉语学习APP设计需要重视留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个性化汉语学习服务建立多维、精确、动态的用户标签与用户画像体系综合对汉语学习APP的研究发现,个性化学习理念在应用实践中还存在不足:采集的用户信息不全面,用户学习数据呈现孤立状态,缺乏关联性设计对外汉语学习APP时需要多维度获取留学生的用户数据,形成精确立体的留学生用户画像,对留学生汉语学习行为和倾向进行预测,为留学生推荐更有针对性的汉语学习内容构建精确立体的学习者画像可以依托大数据采集留学生的学习数据、建立学习者标签体系。
学习数据来源可以分成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两种途径,直接获取指的是留学生主动在APP内填写的个人基础信息,例如年龄、性別等;间接获取指的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APP上留下的学习行为信息,通过对学习行为的抓取与分析判断来完善用户画像,例如一留学生的汉字识记练习正确率低,可通过数据挖掘来精确定位该留学生知识薄弱环节,辅助留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修正后续学习行为经过整理汇总,建立用户标签体系的维度可以分成5种一是留学生属性标签,包括留学生性别、年龄、学历等二是场景标签,包括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三是兴趣标签,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经历四是目标标签,包括细化的学习目标五是行为标签,包括浏览记录、课程订阅、汉语学习进度、学习表现多维度留学生用户标签体系需要保持动态变化,随着留学生的学习深度递进,学习复杂性递增,留学生的汉语能力也在提升创建留学生汉语学习个人能力档案,根据留学生个人学情及时对用户标签进行调整,从而建立多维、精确、动态的留学生用户画像体系4.2 基于深度汉语学习场景的任务情境设计4.2.1 形成目标清晰与及时反馈的学习闭环学习前,留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行为进行时,合理的反馈机制反映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反馈的结果又能指导下一次的学习任务,根据反馈调整学习行为,促进留学生更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闭环的反馈机制运作越迅速,则学习过程越高效[4]首先,细化学习目标对外汉语学习APP可以引导学习者制定清晰准确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者自身情况将总学习目标拆解成多个阶段性的小目标,通过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映学习进度,同时加强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自我掌控感其次,学习目标的设定与留学生自身的能力相匹配能力与目标平衡将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成功率,而超出个体能力范围的目标将导致负面情绪依据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指出“最近发展区”是学习者认知的实际能力与者认知的潜在能力之间存在的距离,目标高于“最近发展区”会使学习者感到焦虑,对学习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学习目标低于“最近发展区”会使学习者感到乏味无聊,丧失兴趣[5]因此对外汉语学习APP在设计上必须考虑到留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认知能力的不平衡,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合适的目标,划分不同难度等级的任务,对留学生的认知形成合理挑战再次,量化学习成本,帮助留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形成有轮廓的心理预期例如日均学习时间、日均汉语词汇学习量等,将学习任务变为可计算的有形目标根据动机理论可知,目标的清晰度和可实现性对用户的动机有重大影响将学习任务分解,有益于留学生投入并循序渐进地完成汉语学习任务,优化学习效果。
最后,学习闭环需要向学习者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得到肯定或奖励,能够激励其持续学习4.2.2 创建趣味化的汉语知识吸收场景互联网学习环境中,留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知识吸收场景对掌握语言知识的效果有重大影响,语言学习的过程可以看成是“激发兴趣—知识获取—知识内化—知识迁移”的认知发展过程,打造趣味化学习场景和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兴趣和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第一,趣味化汉语学习体验首先需要引入情境,向留学生展示汉语知识的“原生语境”汉语是表意文字,创设故事情境向留学生展示汉语汉字的起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汉语使用的实际场景中完成汉语学习任务第二,趣味化汉语学习体验可引入游戏机制,将汉语学习与游戏结合,形成立体化、趣味化的汉语学习体验,使留学生在沉浸状态下心无旁骛地进行汉语学习根据欧内斯特亚当斯和乔里斯波曼斯的《游戏机制—高级游戏设计技术》,游戏机制包括参与机制、挑战机制、激励机制情境体验的设计是吸引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关键,参与机制的设计包含故事、角色、场景等方面,吸引留学生参与并沉浸到语言学习活动中,进行知识探索和问题解决,通过主题式故事情节的方式进行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