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文中的语素与词素.doc
12页标 题】“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兼论汉语语素的分类【正 文】 提 要 对于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人主张叫“词素”,有人主张叫“语素”,各有各的理由,其后持后一种主张者有日渐增多之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术语选择的问题,而是同时交织着人们对汉语最小音义结合体本身范围、功能认识之分歧,本文对“语素”说、“词素”说诸理由详加评论,并提出了在清楚区分不同功能、种类的音义结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不同术语之主张,即:语素=构词语素(词素)+构形语素(形素) 关键词 morpheme 语素 词素 形素 * * *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有一个与英语"morpheme"概念大体相当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后来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译介,被叫做“词素”,或者“语素”词素”、“语素”两个术语均是英语"morpheme"的汉译,起初译作“词素”,1958年吕叔湘根据朱德熙的建议改译为“语素”(1)从50年代开始,“词素”、“语素”两个术语普遍出现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论著、教材之中,有的用“词素”,比如张寿康《略论汉语构词法》(1957)等;有的用“语素”,比如吕叔湘《语言与文字》(1958)等;有的起初用“词素”,后来改为“语素”,如陆志韦等《汉语构词法》(1957,196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1980,1983以后)等;有的既用“词素”,又用“语素”,比如王今铮等《简明语言学词典》(1985)等。
70年代末以来的著述采用“语素”的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不少阐述选择理由的论著主张用“语素”的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6)(2),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1983.2)(3),南京师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1985.2)(4),北京市语言学会编《教学语法系列讲座》(1987.9)(5),施光亨《语素研究述评》(1987.10)(6)以及该文所引到的其他文献;主张用“词素”的主要有张静《汉语语法问题》(1987.5)(7)本文拟对这些理论作一评析,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答案 一、“语素”说理由评析 概括来说,主张采用“语素”的著述大体上有如下理由:(1)“语素”可以包括成词morpheme,“词素”不然;(2)“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组合成词组(短语),“词素”不然;(3)“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附加于别的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之上,“词素”不然;(4)“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直接进入句子”,或者“独立成句”,“词素”不然;(5)“语素”先于词,“词素”后于词;(6)用“语素”方便分析,用“词素”不然兹评析如下搪瓷反应釜、搪玻璃反应罐、搪瓷搅拌器 ( ) (1)“语素”可以包括成词morpheme,“词素”不然。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说:“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可以拿‘词素’做最小的单位,只包括不能单独成为词的语素比较起来,用语素好些p.15)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词素因为是词里边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那么它的功能就只能是用于构词……语素则不一样,它虽是最低一级语言单位,但它不仅能活跃地进行构词,而且还能同其他几级语言单位发生结构关系象自由语素,它运用自由灵活,不但能构词,也能单独成词组合短语举的例子是:坐坐板凳,坐火车,坐下来”南京师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说:“以往语法书上所讲的词素,都可以改称语素为什么不称词素而要改称语素呢?主要原因有:(一)‘词素’这个名称只能包括不成词的语素……对于那些已经成词的如‘人’、‘玻璃’等再叫它是‘词素’,这就未免不合逻辑……,语素可以小于词,也可以等于词,所指的范围大;词素只能小于词,不能等于词,所指的范围较小p.75) 这3家都认为“词素”不能包括成词morpheme,“语素”可以包括,不过3家的立足点不完全一致吕叔湘只是一种设想性的建议,认为可以让“词素”仅指用于构词的那部分morpheme,但他随即又否定了这种设想。
严格来说,吕叔湘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它一方面规定“词素”仅指不能单独成词的部分,词素小于语素,一方面又把词素和语素当作所指范围一样的术语来比较抉择孰优孰劣,违反了同一律周文与南京师大中文系的书则认定“词素”不能包括“成词语素”根据是什么?周文的根据可能是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1957):“词素——是构成复合词的最小单位的总称见周文开头部分)南京师大中文系书的根据则是所谓“不合逻辑”我们觉得这里似乎存在着两种混淆:第一种是把个别人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混淆了,第二种是把概念和术语的可指性混淆了在我们查阅过的“词素”派文献中,只有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规定词素只包括构词词素,不包括成词词素,其余各家都明确指出“词素”不仅包括构词词素,而且包括成词词素比如张寿康《略论汉语构词法》(1957),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语言学名词解释》(1962),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1963),《辞海》(1978),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1979),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1980),王勤、武占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1983)等他们一般都把由单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所以,如果周一农所持“词素”只能包括构词语素之见解是以我国语言学界的见解为基础的话,未免以偏概全从概念与术语的区别来看也一样概念是人们对现象的概括认识,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术语是概念的名称,是用来指称概念的,一个术语适于指称什么概念与概念本身是什么并不是一回事用“词素”仅仅指称不成词的morpheme,只是黎锦熙、刘世儒教材对morpheme概念的一种规定,并不能证明“词素”这个术语就只适于指称不成词的morpheme,而不能用于指称所有的morpheme也就是说,从术语的可指性(可以、适于表示怎样的意义、指称怎样的概念)来说,用“词素”指称所有的morpheme并不见得怎么不合逻辑张静说:“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词素构成,如‘我吃葡萄’里的‘我’、‘吃’、‘葡萄’都是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不能因为这种词素可以单独成词就不叫词素,正象不能因为一个词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句子而这个词就不再是词一样,这里有个分析手续问题)p.108)我们认为张静的说法有道理,能否包括成词morpheme并不能成为决定“语素”这个术语优于“词素”这个术语的理由 (2)“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组合成词组(短语),“词素”不然。
主张采用“语素”术语者有一个理由是“语素”可以组合成短语或词组,包括成语例如,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象自由语素,它运用自由灵活,不但能构词,也能单独成词组合短语”,例如:坐板凳,坐火车,坐下来南京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提示与解说》说:“词素只能构词,不能构成词组;语素不仅能构词,还能构成词组如‘狐假虎威’,这是一个成语,是由四个语素构成的固定词组,不能认为这是由四个词素构成的词p.76)施光亨《语素研究述评》说:“有的文章还指出,从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况看,语素这个名称比词素更恰当是因为语素不仅可以组成词,还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成语,而如果叫作词素,就只能限制在词这个框框里,而不能把成语这样的短语说成是词素的组合黄成稳《语素和语素教学》,《语文学习》1984年3月)有些同志不同意这种分析方法,认为成语的组成成分是古汉语里的词,要按古汉语来分析其实有不少成语是近现代产生的,其组成成分已经是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了,如‘东张西望’、‘尖嘴薄舌’、‘见钱眼开’、‘观棋不语真君子’中的‘张’、‘望’、‘尖(尖酸之意)’、‘薄(刻薄之意)’、‘舌’、‘眼’、‘观’、‘语’等等。
p68~69) 连接器,接插件,连接器网,连接器采购,连接器求购,光纤连接器,工业连接器,汽车连接器,电连接器,松下连接器,连接器英才网,fpc连接器,防水连接器,连接器论坛,jst连接器,连接器厂家,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首先,“坐板凳”、“坐火车”、“坐下来”中的“坐”都是词而不是语素从周一农的上下文看,他的意思是语素“坐”“单独成词”后才组合成短语的,而不是语素直接组合成短语另参看本文第二部分之(3)) 其次,“语素组合成成语”的事实并不能看作是语素构成了词组一般认为,当我们确定了一个语言片断是词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认定其内部构造是“词素+词素=词”;当我们确定了一个语言片断是词组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认定其内部构造是“词+词=词组”相反,当我们认定一个语言片断的组合成分是“词素+词素”或“词+词”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认定这个片断的整体属性是词或词组(8)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有特殊性,即其内部构成要素多是古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基本不再单用,而整体又很凝固,具有一个综合的意义和象词一样的语法功能赵元任说,成语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内部结构遵循文言的语法而非现代的语法事实上,大多数凝固复合词就是这样形成的,凝固复合词的结构在文言里是服从一般句法规律,不过现代汉语里不能拆开罢了。
9)吕叔湘说:“热炕头”之类片断“组合不自由,就是有熟语性,这是复合词的特点p.23)这都说明了成语组合的特殊性及其分析倾向对于这种特殊组合要末分析为“语素+语素+语素……=词”,要末分析为“词+词+词……=词组”(以前一种分析为佳);而不管作哪种分析,都不能证明语素可以直接构成词组(短语)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说:“词的两头都有划界问题:……另一头是如何决定什么样的语素组合只是一个词,什么样的语素组合构成一个短语p.17)“现在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一个语素组合是词还是短语的问题p.19)这是不是说吕叔湘认为语素与语素可以直接(不通过“词”)组合成词组(短语)呢?我们认为不是吕叔湘的意思是,有些语言片断需要断定其局部与整体的级别、属性,而这二者的断定是相关的;在还不能断定某语言片断的整体及构件的属性时,他暂时笼断地指称这个语言片断为“语素组合”(正如本文在未讨论清用“语素”好还是用“词素”好之前暂时借用morpheme这个术语一样),而不是认为语素可以直接构成词组(短语)上述几文之所以持语素可以组合成短语之说,也许与误解了吕叔湘这里的话有关 (3)“语素”不限于构词,还可以附加于别的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上,“词素”不然。
与上述理由相关,主张采用“语素”术语者还认为“语素”可以分别附加于词、词组(短语)、句子之后,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或者“直接进入句子”比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说:“……这是所谓‘前缀’、‘后缀’、‘中缀’,可以总的称为‘词缀’或‘语缀’‘语缀’这个名称也许较好,因为其中有几个不限于构词,也可以加在短语的前边(如第)或后边(如的)p.19)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在评述吕著时说:“汉语语缀……第二个特点是有的不仅可以附着在词根或词上面,还可以附着在短语上面 深圳KTV招聘 (热招网址 ) (10)周一农《谈语素与词素之别》说:粘附语素不但能粘附于语素,也能粘附于词或者短语例如:粘附于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