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经颅多普勒临床观察【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doc
4页临床医学论文-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经颅多普勒临床观察〔摘要〕目的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120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采用针 灸治疗,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勻TCD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TCD改变 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针灸治疗VBI 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关键词〕经颅多普勒;眩晕;针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采用针灸治疗 VBI眩晕患者120例,观察其TCD和临床疗效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 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为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门诊患者,排除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眼源性、全身性疾病以及诊断不明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统编教材《神经病学》第4版〔1〕120例患者均进行了 TCD、头颅CT或MRI检查将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 龄(62.32±9.14)岁,颈椎病34例,V'A、BA动脉硬化26例。
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平均(62.12±9.01)岁,颈椎病28例,VA、BA动脉硬化32 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伴随疾病、治疗前TCD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 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针刺治疗:(1)取穴:风池、天柱、阿是穴2)刺法:采用,灰刺法,“恢 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即应用长40 mm,直径0・35 mm毫针,先直刺入月俞穴,得气后,将针尖退至皮下,更换针刺方向,向上、下、 左、右方向刺入,然后再将针退至皮下,直刺入膈穴,留针20 min隔日治疗1 次,连续治疗2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头晕、头痛、耳鸣等临床表现及TCD 的变化情况1.2.2对照组口服愈风宁心滴丸治疗,每次12粒,每天3次连续治疗2周,详细记录 治疗前后的头晕、头痛、耳鸣等临床表现及TCD的变化情况1.3检查方法采用国产的TCD诊断仪,用2 MHz探头通过枕窗检测椎基底动脉(VA-BA), 记录各动脉频谱形态、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等1.4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TCD恢复正常;(2)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TCD改善60%以上;(3)好转:症状减轻,TCD改善40%以上;(4)无效:症状 无改善,TCD改善40%以下。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 2检验2结果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改变情况,见表1、表2表1临床疗效比较(略) 注:经统计学分析,% 2二14.249,P<0.05表2治疗前后TCD改变情况 (略) 注:经Chi-Square检验,%2=25.920,P<0.05,差异有显著性3讨论VBI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肌力减退、平衡失调、 视力障碍、头痛、猝倒发作等眩晕是最常见症状之一,常因脑干或前庭缺血发 生VBI的典型症状,TCD主要是通过检测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来了解脑血管 病变,确定VB1的病因,判断针灸治疗的效果本文用TCD观察针灸治疗VBI的疗效年十灸具有镇痛麒静及增加脑血流量, 减少脑血流阻力,特别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迷路动脉及内耳的血供 本文资料显示观察组用针灸治疗后,TCD提示左、右VA、BA收缩期、舒张末期 流速降低变化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针灸能显著改善VA、BA供血,起效快,2周内临床治愈率为75.71%,总有效率为98.57%,且无 毒副作用总之,针灸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値得推广应用TCD作为一种无创伤性 检查,能顺利地反映脑血管的血流量变化,可以重复、动态地观察脑血流状态, 对VBI眩晕患者脑血管功能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