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文写作-教学参考资料.doc
131页1《应用文写作》课程第一章 议论文写作一、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十八》有关原文的理解与译文“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论理无爽,则圣理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以前,经无“论”字, 《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译文:圣人讲的经久不变的教训叫做经书,阐发经书,说明道理的叫做论文论是有条理的意思;、道理讲得有条理而没差错,那末圣人的原意就不会丧失从前孔子说的精妙的话;他的学生在事后追记下来,因为谦虚不敢称为经,所以称为《论语》 ;各种论文的称为论,是从它开头的在《论语》以前,经书里没有用“论”字作篇名的,相传姜太公的兵法书《六韬》里有《霸典文论》和《文师武论》 ,这两个论字可能是后来的人追改的吧①彝:常,经久不变的意思, ②伦:有条理有秩序的意思;爽:差错 ③抑:表谦虚 经目:经的名称 ④二论:见《后汉书何进传》注引今本《六韬》里没有《文论》《武论》的篇名刘勰又说:“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yi) ”刘勰把古代的游说之辞称为“说” , “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君王听了高兴,以便采纳自己的意见因此, “说”是十分注重技巧的。
2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十八》在论述议论文的种类时有这样一段话: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⑤;释经,则与传注参体⑧;辨史,则与赞评齐行⑦,铨(诠)文,则与叙引共纪⑧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⑨,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⑩:八名区分,一揆宗论⑾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译文:详细地观察论文的体裁,枝分派别还有各种门类:讲政治的,便同议和说一致;解经书的,便同传和注的体例相配合;辨论历史的,便同史赞史评一样;论述作品时,便同叙言或引言一贯所以议是话说得适当,说是话说得动听,传是转述先哲的话,注是着重解释,赞是说明作意,评是公正地评论道理,叙言是按次序申说内容,引言是引申的话:八种名称分成各类,一律以论为主论说文是概括各家的观点精心研究事理的文章⑤契:合,一致 ⑧传:解释经典的文字 ⑦赞:历史家的议论称赞⑧诠:论述的意思 、 引:引申原文的话,犹引言或前言 纪:犹类⑨说语:即悦语,话说得动听 ⑩胤:子孙继承的意思,这里指引申原作的意思 ⑾揆(kui):道一揆,犹一律 二、议论文的目的及与其他文体写作目的的区别议论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以理服人” ,用理论的逻辑力量使别人信服。
说明文、记叙文、文学作品、议论文四种文体写作目的的区别:说明文是以能把一个东西、一件事情“说明白了”为目的;记叙文是以把一件事情记叙清楚,并能使人有所收获为目的;文学作品是以能成功的塑造文学形象,能成功的抒发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为目的;议论文的目的则在于“以理服人” ,用理论的逻辑力量使别人信服3三、议论文的特征1、深刻的说理性①抽象思维形式:议论文不象记叙文那样,是用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件去感染人,影响人,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从中概括出事理它必须运用科学的认识方法,客观揭示事物的本质,客观反映事物的规律,形成科学的理论1)思维形式:记叙文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形式,发挥作者的记录、叙述、描绘、渲染、抒发感情等形象思维能力,客观真实的记录和描绘人物、事件,以作者在其中倾注的情感去感染人,主要围绕(五个 W 和一个 H)什么人、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什么事件、有什么结果、过程和影响怎样等方面写;议论文则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形式,发挥作者的概括、判断、分析、推理、论辩和阐述等抽象思维能力,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去说服人,启发人的智慧,主要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性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规律、会导致什么结果) 、怎样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2)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运用:记录、叙述、描绘、渲染、想象、抒发感情等表达方式;议论文主要运用:概括、判断、分析、推理、论辩和阐述等表达方式②论辩性论辩性是议论文的一大特点论是论证,论说和证明;辩是辩驳,辨析和驳斥一篇议论文,论说、证明、辨析和驳斥是其基本手段论说文的表达离不开“论证”和“辩驳” ,只有通过“论证”和“辩驳” ,才能辩明正误,阐发事理,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同学们的学习中,最不易掌握的就是论辩能力其实,许多同学天生就具备论辩能力,自己迟到了,老师责问他,他会有一千个理由来说明自己没有错这就是论辩但一写文章,这种论辩能力就不见了4下面我们看看王蒙在《论“费厄泼赖”应当实行》中是怎样进行论辩的(见练习) 在《论“费尔泼赖”应当实行》第一个小标题下的有很短的一段内容,王蒙为解答“为什么应当实行‘费尔泼赖’”这一问题组织了非常精彩的论辩首先,王蒙围绕鲁迅先生当年的原话寻找理论根据他指出:1、鲁迅说“应当实行” ,不是不实行,而是“然而尚早” 2、要什么时候实行,鲁迅没说,也没有预测3、“费尔泼赖”应当缓行有两层含义:A、应当实行 B、目前不能实行王蒙用这三点理论根据非常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与鲁迅先生当年的观点并不矛盾,自己没有和鲁迅先生对着干,没有提出与鲁迅先生相反的观点,只是对鲁迅先生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接着,王蒙开始寻找现实根据他指出:1、什么时候应当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就可以实行2、“费尔泼赖”在今天的含义已经大大的发展当前实行“费尔泼赖”有重大意义王蒙用这三点现实根据非常清楚的说明了“为什么现在应当实行‘费尔泼赖’”这一问题在上述论辩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论说、证明、辨析和驳斥等手段的运用2、鲜明的现实性作者写作议论文,针对性和目的性非常明确,优秀的议论文总是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是非曲直态度鲜明的进行评判,对人生中的种种困惑进行探讨虽说古,但意在讽今,虽言事,但意在辩理虽引典,但意在明情3、极强的逻辑性议论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是依靠材料与论点之间、论点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力量来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象记叙文那样用形象和情感的感染力去影响读者议论文的逻辑性体现在:A、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B、论点与论题之间的逻辑联系;C、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D、小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5四、常用的论证方法基本概念:论证:是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把论点与论据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材料和观点高度统一,使论点无懈可击论证是议论文中论点被证明的过程和方法它解决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问题。
论证包含了两个内容: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论证过程:是证明论点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深入剖析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出论点赖以成立的深刻缘由要达到这个目的,还应恰当运用具体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指证明论点的具体方法,或者说,指论说文的作者用怎样的方式来证明论点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证过程是指论证说理的所有环节,即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使论据和论点之间紧密结合而使论点得以证明的全过程论证方法则是指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用来联系论点和论据从而使之紧密结合具体的逻辑推理形式论证过程包含着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体现在论证过程中论证方法:(一)归纳论证(从个别到一般)归纳论证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事件,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出一个一般的结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个别到一般事实就是根据,由事实归纳出论点,论点则是对事实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抽象1、举事例法(举出许多个别的事实,归纳出一个一般的结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论点)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概述论据)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6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举事例)……我们应当写一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2、对比法(正面事实正确——反面事实错误,得出一个一般的结论)在这里,我们可以作个比较,毛泽东不拘泥于马列主义的个别词句和个别具体结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指引下,勇于从实际出发,提出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作出新结论另一个人叫王明,此人有颇为浓厚的“句句照办”的味道,动不动就搬弄马列主义词句吓人,自封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那么,究竟谁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者?历史已经作了结论:我们的毛主席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王明不过是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 王任重:《事实求是的典范》 《中国青年》1978 年 4 期摆事实+讲道理:1、韩静霆《我是……》2、 《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3、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论点)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概述论据)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举事例)……我们应当写一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讲道理、发议论,加深了论点)。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二)演绎论证7演绎论证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它的公式为:因为公理正确,所以论点正确1、引经典直接证明法理论论据: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前后出现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全国许多城市的亿万人民群众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伟大的汹涌澎湃的群众革命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把这种巨大的革命震荡,归结为少数人的行为,那就是在进行历史唯心主义的陈腐说教恩格斯指出,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 “那末应当注意的是,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花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人民的愿望,人民的力量》 1978 年 11 月 16 日《人民日报》2、三段论证法(大前提)(小前提)(结 论)案例 1:(大前提)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亚里斯多德是人,(结 论)所以亚里斯多德也要死案例 2:8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大前提)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小前提),……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结论)。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自然段)3、反证法(排中律,A、非 A)(因为反面(非 A)错误,所以正面(A)正确)例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自然段 最后两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反面错误)所以社会主义应当发展生产力 (正面正确)例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自然段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 (反面错误)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 (正面正确)4、归谬法(引入一般道理,证明个别错误)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三)类比论证1、直接类比法(暗喻)2、比喻类比法(明喻)类比论证的例子:例 1:《战国策》有这样一个故事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9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箍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例 2:作文运思有如抽丝,在一团乱丝中拣取一个丝头,要把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抽出有时一抽即出,有时须绕弯穿孔解结,没有耐心就会使紊乱的更加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