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理想的中学语文教材:语言运用经典阅读.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79658177
  • 上传时间:2022-04-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理想的中学语文教材:语言运用+经典阅读•中学语文论文理想的中学语文教材:语言运用+经典阅读顾振彪理想的中学语文教材,由两部分组成:语言运用与经典阅渎可以分编合 册,成一本书;可以分编成两本书;也可以把文言独立出来,编成三本书语言运用教材以语用观为指导”旨在培养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运用教材以语言运用实践为 主体,以课文为基础,以语感培养、言语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语用知识为辅助, 以语用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依归1. 以语言运用实践为主体语言运用实践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语用 能力只能在语用实践中培养,就是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写作中学习写作,口语交 际中学习口语交际语用实践是教科书的主体整套语言运用教材,从纵向看,语用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z包括阅读、写 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支系统从横向看,读、写、听、说又融会贯通, 相辅相成,构成一个集成块,犹如一块合金一套书是一个大集成块,—册书是 —个中集成块,—个单元是—个小集成块所谓〃分则系列清楚,合则相互为 用〃要紧的是,为语用实践活动设置情境语言运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 的。

      设置情境,可以增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拉近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开发更多学习资源,使语用实践 活动丰富多彩语用实践情境最好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如果虚拟生活情境,可以 借助录音、录像、电脑、电视、淋1网络,力求语用实践活动情境像真的一样2. 以课文为基础过去一向说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这不能说没有道理然而,课文是为适 应语用实践活动的需要而选编的,它从属于语用实践活动说它是教科书的基础 似乎更恰当通常说课文要文质兼美,这自然是对的,但稍嫌笼统有些课文只是例子,那些语言运用的规律性知识,学生一般不从理论性著作的抽象条文中学,而从课 文这例子的研读中汲取这类课文要求是〃适例〃,起理科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作 用有些课文只是样品,学生应用自己的经验去阅读课文,动态生成怎样读的方 法性知识,以便用来阅读教科书外同类文章这类课文要求有典型性有些课文 是语用知识短文,或者是提供语用实践活动资料的文章这类课文要求适用”即 使是病文也无不可传统的文选式教科书,一切以选文为转移;理解的语用教材,一切服从于语用实践活动,课文作用仍然重大”但只是基础3. 以语感培养和言语技能训练为主线贯串于语用实践系统的主线,就是语感培养和言语技能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积累语言是获得语感的前提, 感悟是对语言的玩昧和揣摩运用是通过由悟感形成的语感进行语用实践基本 的技能训练近几年来在不再把训练作为主题词的形式下有所放松,其实科学的言 语技能训练,不仅不应该忽视,而且应该加强当务之急是既反对过去〃题海战 术〃式的纯工具训练,也反对玄虚的难以捉摸的所谓感悟,把语感培养与言语技 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语用实践系统的主线具体说来,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第_,设计语感培养和言语技能训练的 项目和步骤叶圣陶先生说,特别需要调查和研究的是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 项目应当怎样安排,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对这个问题, 咱们至今还是心里没有数又说,切实硏究,得到训练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 第,据以编撰教材,此恐是切要之事第二,制定语感培养和言语技能训练的规 格、标准和要求二张志公先生说,小学、初中、高中,说话、读书、作文,都应 有明确的规格和要求,〃有的要有数量的规走,例如文字、词汇、阅读量;有的 要有程度和准确度的规定。

      "例如读和写、各种技能都应有熟练度和准确度的规 走第三,构建语感培养和言语技能训练的模式有些学者构建了语感培养的模 式,有些学者构建了言语技能训练的模式,也有个别学者构建了语感培养与言语 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但都未经大规模实践的检验,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更 没有在全国推行上述三方面问题主要是课程层面的问题,一旦解决了,教材中 以语感培养和言语技能为主线的问题才有条件随之解决4・以语用知识为辅助语言运用教材旨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在语言运用实 践中培养教材中编进语言运用知识,是为了辅助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语言运 用知识能力为言语技能训练导向,提高训练的效率,避免训练在低水平上重复, 甚至陷入盲目试误的怪圈还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和升级,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 是知其所以然语用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对养成语用能力的辅助 作用,万不可低估问题是,语用知识系统至今模糊不清语用知识涉及_个广阔的学科群: 语用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语体学,写作学、 阅读学、文章学,等等需要立足语文教学,按照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规律, 从这个学科群里,遴选提炼、融会出一个简明、好懂、有用的语用知识系统来, 进而据以编撰教材。

      这大概要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5・以语用素养的全面提 高为依归 语用素养的全面提高,指语用能力、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的和谐发展有学者指出:〃教育乃是建构个体主观精神的过程……精神的运动在更新 和扩展中把教育过程所包含的东西都给内化了,把所有的意义都保存了,如知识 和技能,都寓于精神之中,对它们的获得和应用都是在精神的作用下实现的 培养语感、训练技能、获得知识z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同时,在 养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价值观得以提升换言之,语言运 用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体的,它们互帮互补、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语用素养,是编制语言运用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经典阅读教材选用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所谓经典,—是它凝聚着人类精 神文明成果的精华,是世代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二是永不过时,有超越时空的 艺术魅力;三是拥有最广大的读者,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阅读经典名作, 可以使学生从小就接触经典作家,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同时接受优美的熏陶, 丰富语言素养;为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打下精神和语文的底子选用的经典名作中,主要是文学作品。

      我国教育方针规定,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而学习文学作品,正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吏学生的人生艺术化美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能为学生的全 面发展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当今世界,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利润至上的商品经 济,有把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的危险而网络背景下的碎片化阅读、低俗化 阅读又加剧了这种危险性人的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精神世界却趋于贫乏,甚至 丧失精神家园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经典,通过审美的中介,可以有效防止〃单向 度〃化,进而走向全面发展从我国语文教学史,主要是近一二十年语文教学实 践来看,文学作品在经典阅读教材中占800/0左右较为合适我国古代文言诗文经典是经典阅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的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古代文言诗文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 部分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 过了人们的但可想象⑥文言诗文还体现了民族的思维方式,负载了古代典章制 度等文化内容,尤其是传达了我国古代列圣先贤的情意与思想,比如讲仁爱、重 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当下,全球化大潮浩浩荡荡,文化多 元化愈演愈烈,中华民族文化受到强烈冲击。

      引导学生从小学习文言诗文经典, 从而掌握民族语言,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已是非常必 要和十分紧迫的大多数人认为,古代文言诗文在经典阅读教材中,初中占30%—50% ,高中占60%—80%较为适当,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经典阅读教材中”外国经典也应占一席之地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剧应引导学生具备国际视野, 能理解、尊重和汲取外国先进文化一方面把根扎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另—方面大力把外域文化中的精华〃拿来〃,使学生成为立足祖国、胸怀全球的世 界公民长期以来,鉴于外国作品译文带有翻译腔,不是地道的汉语,主张至多 选用10% z现在与时倶进,—般认为选用20%较为适宜”当然译文要尽量接近 地道的汉语经典阅读教材必须保证一定的量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制定了中小学必读书 目比如德国巴符州规定:七、八年级,应阅读海涅等20名诗人的诗歌,茨威 格等11名作家的小说,狄更斯等作家的青年读物,席勒等14名作家的戏剧; 九、十年级,应阅读布莱希特等26名作家的诗歌,雷马克等38名德国作家、 巴尔扎克等12名外国作家的小说,莱辛等21名作家的戏剧法虱 英国的情 况与德国类似。

      像美国这样最注重语言实际运用的国家,也由国家人文科学促进 委员会,在向全国内400多位文化界领军人物调查后,列出了美国中学生必读 书30部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每个年级都有阅读书目,而且有阅读 考查标准德、法、英、美等国将必读书的主要章节编进教科书,没有编进教科 书的部分,也列入考试范围跟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少得不成 比例新世纪语文课程标准已附上《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 的建议》,比过去有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教育部聘请几百位 国内一流专家,专门遴选中学生必读经典,文章至少200篇、整本的书至少30 部,另外指定几十种乃至一二百种供课外选读的经典读物必读经典的全文或主要章节尽量编入教科书,不能编人教科书的部分列入考试范围规定课外读物也 是教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经典阅读教材必须适合中学生学习,要按照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编写就整体说,初中侧重文学、语言,高中侧重文学、文化;就文学说,初中 主要是少年文学,高中主要是青春文学和成人文学;就文言诗文说,初中作为重 点,高中进一步加强有一种很有影响的主张:文言文初中不编排,到高中再编 入这种主张不妥。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一致认为,14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黄 金期这个时期学习文言诗文效果最好,绝大多数孩子不用花过多精力,就能把 文言诗文学到手错过这个时期,事倍功半不说,很有可能再也学不好了这套经典阅读教材主要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编者在教材中着重指点 自学的步骤和方法;就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点出少量思考题,不求回答, 旨在把自学引向深入;只要求写读书报告,形式不拘、长短不限,写岀读后所得 即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课文进行提问、答疑和讨论,在课外举办读书报告会、 演讲会和辩论会,在网上开展读书交流,在校内外媒体展示阅读成果经典阅读教材与语言运用教材各成系统,相对独立z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 优势一个着力于语言的储存、学养的积累和精神的提升,一个着力于读、写、 听、说等语用能力的发展它们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保质保量 的经典阅读z语用能力如沙上建塔,难以形成;后者促进前者,没有一走的语用 能力,经典阅渎难免劳而寡效经典阅读不妨结合写作、口语交际,语言运用不 回避把经典作品作为例子和凭借,不过都是自然联系,不生拉硬扯中学语文教材经过百年来的改革z不断进步”但始终难如人愿,乃至保守 诟病。

      一大原因就是丢掉了我国古代语文教材重视经典阅读的传统,没有借鉴国 夕卜重视文学阅读的经验,使语用能力的培养丧失了基础实际上,大家早已发岀 疑问:教材局限于有限的若干篇使用性文章,在〃螺姗壳里做道场〃,怎么能养 成语用能力?必须大量增加经典作品因此,打造理想的语文教材,一是要把当 下的教材优化为真正的语用教材,二是让经典阅读占据为教材的半壁江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