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三).doc
6页学而优教育 14 暑假班内部资料·八年级语文·第 3 次 姓名:第 1 页 共 6 页说说明文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专题训练(三)(三)一、荷花之谜一、荷花之谜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 20 微米大小的 “疙瘩” 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 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 降到 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 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 1 瓦的功率这一 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 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 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 1288 年以前的古老 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 4 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 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 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 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答】:(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位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 “酶”二、二、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 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 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
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 “合则双赢,争则 俱败” ,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 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 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 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学而优教育 14 暑假班内部资料·八年级语文·第 3 次 姓名:第 2 页 共 6 页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 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 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 羹就足以果腹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 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 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 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
除 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 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 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 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 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 带来的正面作用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选自 2005 年 6 月号《世界博览》 ,有删改)1.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 (3 分)2.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 、 和 、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 (3 分)3.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5.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 示?(3 分)三、如何给地球降温三、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 100 年,全球气温将升高 1.5℃~6℃,海平面将升 高 154.5 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 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 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 100 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学而优教育 14 暑假班内部资料·八年级语文·第 3 次 姓名:第 3 页 共 6 页少 1 %,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 年, 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 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 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 13 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 炮,向空中抛“火山灰” 。
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 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 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 5 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 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 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 2000 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 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 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巨额费 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 有清理太空的功效)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 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 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 通过向 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 10%。
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 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 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 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 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1.文中第(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 分)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 分)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 (3 分)4.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 分)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 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 分)学而优教育 14 暑假班内部资料·八年级语文·第 3 次 姓名:第 4 页 共 6 页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5 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 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 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 40 亿年过了 40 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 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 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 4000 万年的光和 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 4000 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 1%! 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 4000 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 400 年前伽利略是 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 400 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 有人类历史以来的 400 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 400 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 也大大超过了在 400 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 发展下去,试问 4000 年后乃至 4000 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 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 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⑥其实,4000 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 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 4000 万年 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 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 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 4000 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 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 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要求分析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