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8417634
  • 上传时间:2024-0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7.0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阜阳市颍泉区苏屯中心校滑集小学 王学海内容摘要: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尤宜致力于导”,使学生“自求得之”一、新授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让学生亲自弄明白道理,亲手实践知识,亲身体验过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二、复习巩固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有效巩固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整理与复习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欲望自讲自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向学、求知、成功”欲火,引发学生多元思考,激活学生认知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 学生 讲台 自讲自学 自求得之 终身发展正文: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尤宜致力于导”,使学生“自求得之”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皆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言堂”,就是“满堂灌”,只是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

      课堂上只注重“自己的教学表现”,整个过程只有教师的精彩表现,没有学生的原生态体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学生“自讲自学”课堂,是促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新授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古人云:“耳听百遍,不如亲眼看一遍;眼看百遍,不如亲手做一遍数学课程摒弃“一言堂”、“满堂灌”,让学生走上讲台“亲眼看,亲手做”,“自讲自学”,寓知识传授与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1:“相遇”问题(2)的课堂教学(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1.1 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体验1.2 课堂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求自得”1.3 学生展示“自求自得”结果:生1:这道题是四年级“路程、时间与速度”问题的拓展延伸,已告诉我们路程(50千米)与两车的各自速度(60千米/时、40千米/时),要求我们求出相遇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几时可以相遇,然后再求出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质问:速度指的是哪辆车的速度呢?为什么?生1:这里的速度指的是两辆车的速度之和(100千米/时),因为是这两辆车共同行完这段路程(50千米)的。

      质问:求出的时间是哪辆车的行驶时间呢?生1:求出的时间不是哪一辆车行驶的时间,而是两辆车共同行驶的时间,因为它们同时出发,又在途中相遇,说明是共同行驶50千米的路程质问:怎样列式计算呢?具体过程如何?生1:具体解答过程如下: 50÷(40+60) =50÷100 =0.5(时) 40×0.5=20(千米)(答略)质问:求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为什么是“40×0.5”,而不是“60×0.5”呢?生1:面包车从遗址公园出发,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小轿车所行驶的路程生2:因为50千米是两辆车共同行驶的路程,所以面包车行驶路程+小轿车行驶路程=全路程(50千米)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列方程求出两车相遇的时间假设出发后x时相遇,那么,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行驶60x千米,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是40x千米具体过程如下:解:设出发后x时两车相遇40x+60x=50100x=50x=0.540x=40×0.5=20(千米)(答略)新授课的“自求自得”,让学生亲自弄明白道理,亲手实践知识,亲身体验过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二、复习巩固课中的学生“自求自得”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练腿生”。

      数学课程学习无一例外的需要复习巩固,学生做习题是复习巩固,“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够,做习题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自然也离不开对习题错误进行纠偏匡谬根据学生的“错误率”及“错误因”,安排学生提前1~2天对概念模糊题、易混易错题、典型错误题从错因剖析、解题思路、习题变式、解题关键、多元优化等方面积极“求得”,以便课堂有效“授得”例2:学生习题中的易混错误题(分数问题)2.1 选择习题普惠集团今年生产电动三轮车4000辆,( ),求去年生产电动三轮车多少辆数时,下面的条件与算式相对应的是(连线显示):今年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4000×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少 4000÷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多 4000×(1+)去年产量相当于今年产量的 4000÷(1+)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少 4000×(1-)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多 4000÷(1-)2.2 学生展示:生1:这一类型题,大家比较模糊,错误率也比较高。

      我认为这一题的答案是这样的(详见上面链接):具体分析如下:今年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是把去年产量看作标准——单位“1”,今年产量与去年产量相比较是去年产量的,知道今年产量(比较数量),求去年产量(标准“1”数量),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因此,“今年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与“4000÷”相对应同理可知,“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少”与“4000÷(1-)”相对应,“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多”与“4000÷(1+)”相对应;去年产量相当于今年产量的,是把今年产量看作标准——单位“1”,去年产量与今年产量相比较是今年产量的,知道今年产量(标准“1”数量),求去年产量(比较数量),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去年产量相当于今年产量的”与“4000×”相对应同理可知,“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少”与“4000×(1-)”相对应,“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多”与“4000×(1+)”相对应生2:分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一定要弄明白“标准——单位‘1’数量”和“比较数量”,条件是“标准‘1’数量”还是“比较数量”,需要求出的是“标准‘1’数量”还是“比较数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分析得如此透彻,清晰,我们还有必要一味的“灌输”吗?三、整理与复习课中的学生“自求自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数学学习中,整理与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进行归纳整理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整理与复习中不乏有模棱两可问题、概念混淆问题等,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自教自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欲望例3:(整理复习“年、月、日”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问题1:“2个月”与“60天”有什么关系?疑问: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2个月”与“60天”是相等的它们真的相等吗? 生1:“2个月”大于“60天”理由是:这两个月都是大月(7月、8月),共有62天,大于60天,与“60天”不等;生2:这两个月中,有1个大月、1个小月(5月、6月或6月、7月),共有61天,与“60天”也不等;生3:两个月是2月和3月时,闰年时2月29天,3月31天,共60天,与“60天”相等;平年时2月只28天,3月31天,共59天,不等于“60天”。

      问题2:“一年有365天”的说法是错误的疑问:经常听到“一年365天”的说法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谁知道我的理由是什么?生4:“一年365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班内一片叫好声心得体会:学习不能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现在学习之中;诀窍是:不放过细微之处,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四、“自求自得”课堂教学的体会4.1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成功的关键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智力、思维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发展,难免出现“枝杈”,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促进学生智力健康、卫生发展4.2 要重视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在一次报告中说:“很多老师讲课,内容讲得很清楚,但是不讲思想方法结果是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上,而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这对培养创造性思维非常不利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见识不够深广,“自求自得”时大多“就此论此”,很少达到“精细”,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触类旁通”4.2 “自求自得”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据媒体报道:美国威斯康辛州有一位闻名遐迩的数学教师,所教学生成绩出类拔萃,无谁能比。

      人们十分诧异,纷纷踏至取经结果发现这位教师并非数学高材生,教学能手他只是在教学上让学生“自求自得”,同时要求学生把“自求自得”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相互质疑辩解,直到全班同学都明白为止如此循环往复,结果全班学生都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识技能也与日俱增社会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技能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更需如实俱进倘若课程教学如此让学生“自求自得”,将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大幸也总之,“自求自得”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向学、求知、成功”欲火,引发学生多元思考,激活学生认知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