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知识点.doc
8页收入与分配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 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具体内容和要求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因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温馨提示】 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实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温馨提示】 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问题 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张师傅在中石化上班,月工资为5200元;妻子购买了中石化的股票,每年可分红35 000元;儿子是中石化的技术骨干,除了每月6200元工资外,还能获得12 000元的技术分红;女儿在一家外企上班,月工资8000元1)张师傅一家的收入分别属于何种分配方式所得?(2)你知道我国当前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经济原因吗?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4)有利于拓宽投资市场,增加居民收入,缓解社会融资难现状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效率 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奠定物质基础两大举措举措之一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举措之二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3.兼顾效率与公平【温馨提示】 从宏观调控角度认识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1)加大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发挥财政维护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2)合理调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3)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4)完善金融市场,促进投资多样化,拓宽人民收入渠道典型例题1】 [2012·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材料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a)、图(b)所示图(a)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图(b) 我国政府、企业与民居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占比——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2. 2015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并在讲话中指出,要创新科技收益的分配机制,支持科技人员靠智力创新致富,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2015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一系列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创新政策,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千米”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提高科技人员收入水平第8课 财政和税收 考点一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财政①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②实现形式:财政主要是通过国家预算的形式实现的③本质:一种收入分配关系2)财政收入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分配政策【温馨提示】 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构成: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3.财政收支关系(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2)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温馨提示】 合理的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过大的财政赤字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问题 正确认识财政收入与支出李克强总理指出,2016年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财政部2016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 514亿元,同比增长7.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 165亿元,同比增长15.1%1)2016年我国持续增加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全面认识财政赤字(1)含义: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如果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不属于财政赤字2)出现的原因①收支不平衡: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财政收支结构失衡②调节经济: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3)产生的影响①经济过热:出现财政赤字,会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物价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②经济过冷:出现财政赤字,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回升4)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变式训练3】 [2015·全国卷Ⅰ]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材料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考点二 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财政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1)社会公平: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2)保障生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1)行业建设: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建设2)地区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4.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具体措施经济增长滞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经济过热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温馨提示】 财政政策的调节都是反向调节,如果经济过热,就实施从紧的政策;如果经济过冷,就实行宽松的政策问题 财政政策的运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为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坚持扩张支出与防控财政风险兼顾,更加强调精准发力,把财政资金用于关键和薄弱环节,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我国如何才能用好财政资金?材料 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考点三 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税收的种类: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①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该税种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温馨提示】 税收具有强制性,并不意味着纳税人不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