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与组建葡萄酒产业人才团队行动方案.docx
7页培养与组建葡萄酒产业人才团队行动方案以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积极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机械化管理,提高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提升葡萄酒酿造工艺水平一、 发展原则坚持发挥优势、科学发展以“小酒庄、大企业、大产区”为基本原则和格局,以酿造高端酒庄酒为主、佐餐酒为辅,发挥永宁县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以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积极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机械化管理,提高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提升葡萄酒酿造工艺水平坚持市场导向、品牌发展开展永宁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宣传和推介活动,加强原产地保护,积极利用现代媒介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永宁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跨界赋能、融合发展拓展葡萄酒+文旅、体育、康养、生态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多产业融合、高综合产值的复合产业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充分利用贺兰山东麓荒地、矿砂废弃地等土地资源,结合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加强葡萄园外围生态园林景观配套建设和区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以水定产,大力推进黄河灌溉高效节水利用二、 面临挑战1.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业竞争优势不显。
一是贺兰山东麓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冬季埋土,春季放土,新建葡萄园开垦成本12000-18000元/亩,每年管理成本2000元/亩以上,人工费用逐年增加,葡萄种植生产周期长,建设成本高,企业资金压力大二是酒庄进口国外设备及聘请专家费用昂贵,运营成本高昂,竞争力薄弱,小酒庄占据区域市场,由于渠道、资金技术等各个层次的影响,知名度不高,产业竞争力弱2.营销体系不健全,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产区及酒庄(企业)营销渠道相对单一,多种营销模式运用不充分,“葡萄酒+互联网”的文章做得不够,在打造品牌、创建文化上认识不到位、投入明显不足;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有限,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地理标志品牌认同度,缺少市场价值,导致企业使用积极性不高产区知名度不高3.时间积淀短,产业软实力不强相对于国外葡萄酒产业,我国及宁夏葡萄酒产业整体发展时间短,产区和酒庄不同程度的存在历史文化积淀少,标准制度体系还需健全,葡萄酒文化教育科普程度低,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等“软实力”不强的短板4.产业规模徘徊不前,产业布局有待完善自2012年以来,全县酿酒葡萄面积一直徘徊在11万亩、产量1万吨左右,增幅缓慢。
据统计:2017年-2019年葡萄酒产量分别为8372吨、9495吨、12981吨,年销量10249吨、9647吨、6842.8吨;销售额为2.81亿元、3.61亿元、3.52亿元葡萄酒年销量下滑,销售额增长缓慢,库存量逐年增加(2020年库存5.55万吨),个别酒庄积压严重规划布局落实不到位,产业聚集度不高,部分酒庄圈而不建、建设迟缓,基地不连片,导致土地、水利、路政、环保等资源浪费,主导产业表现不突出5.葡萄酒人才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不足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乏种植、酿造和营销技术人才,人才“难引进,进的来,留不住”,对有限的人才也没有充分的利用,企业科研和生产脱离,人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跟不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步伐,制约了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科技支撑基础薄弱,产品研发力度不够近年来全县引进了20多个品种,对酿酒葡萄特性研究不够,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力度不够,对酿酒葡萄残渣(皮、籽等)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不够,全产区每年大约有4000多吨葡萄籽、皮被废弃在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分析检测、葡萄酒灌装等方面,缺少公共服务机构和有针对性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三、 培养与组建葡萄酒产业人才团队建立一支覆盖产区的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人才队伍,推进永宁县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品种区域化布局与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建设,以此来提升原料的品质。
建立一支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和工艺的酿酒师及品酒师队伍,以此来提升葡萄酒产品的档次和风味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品牌推广、市场营销队伍,以此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四、 葡萄酒文化产业旅游开发工程1.酒旅规划原则在自治区葡萄酒文化旅游总体发展思路下,按照优化空间布局,以葡萄酒产业带整合区域旅游景点,将葡萄酒产业基地与重点旅游资源进行捆绑式开发,构筑新的旅游吸引力,推动形成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补充的“葡萄酒+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葡萄酒旅游融合新格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相融合,利用现代民宿、休闲观光农业、农田田园景色、自然景观、葡萄园区、酒庄、采摘体验和乡土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娱乐、购物和体验生活的场所2.酒旅融合方式把葡萄酒产业和永宁县及周边的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旅游业带动永宁县葡萄酒产业的稳步发展借鉴国际国内葡萄酒产业旅游的成功经验,以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风格各异的酒庄和质量上乘的葡萄酒为依托,让游客参与到从葡萄生产到葡萄酒酿造,再到酒庄参观、葡萄酒品尝以及形式多样的参与性互动活动等全过程中去,充分调动眼、耳、口、鼻等各个感官的参与,最终获得较全面、真切的独特体验。
3.整合旅游景点和酒庄葡萄园推动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以葡萄产业为主轴,串联沿线旅游景点,形成“葡萄酒+旅游”观光带,将贺兰山东麓打造成国内独具特色的葡萄酒庄旅游产业带,以永宁县所处的核心区域位置优势,主动融入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带4.打造葡萄酒精品旅游线路依托贺兰山东麓现有丰富的旅游景点、酒庄资源、开发葡萄酒旅游精品线路,运用市场运作模式,建设配套完善酒庄或酒庄集中区域旅游民俗、驿站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拓展酒庄旅游体验功能,实现游客留得住、品美酒、食特色,将宁夏现有1—3日假日经济拓展至3—7日假日经济,最终达到让中外游客走进来,宁夏葡萄酒走出去的目的,提高产旅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5.完善酒旅基础设施进一步做好旅游线路基础设施、道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永宁县葡萄与葡萄酒文化,提升产区知名度和企业美誉度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葡萄酒旅游培训班,提升葡萄产业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永宁县葡萄酒旅游的综合竞争力规划到2025年,永宁县葡萄酒旅游产业游客接待能力达15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达到3亿元五、 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完善永宁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永宁县葡萄酒产业公共服务能力,2021-2025年间,拟实施包括酒庄道路建设、水利与灌溉设施、供电电力设施、天然气设施设备、基地防护林与景观绿地建设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附件5)。
1.生态绿化工程实施酒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以及武河村村道防护林与景观绿地建设9000亩,主要位于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德龙酒庄以及闽宁镇武河村等地绿化用植物主要以区域适生的樟子松、刺槐、新疆杨等为主2.道路工程铺设混凝土道路80km,主要用于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以及酒庄外围参观;铺建设生产作业道100km,主要为葡萄种植基地生产作业道建设地点主要位于闽宁镇以及中粮长城葡萄酒公司、德龙酒庄等地3.节水灌溉工程安装节水灌溉共计5.57万亩,并配套建设蓄水池5座(其中30万m3一座,10万m3四座)、输水主管道700km、输水渠35km主要位于闽宁镇、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以及德龙基地4.电力工程架设10kv输电线路20km,配套建设、安装变压器8台,建设配电室1000m2主要位于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德龙酒庄、巴格斯酒庄等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5.天然气工程铺设天然气管道18.6km,建设锅炉房50m2主要位于永宁县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巴格斯酒庄、立兰酒庄等地6.防洪工程开挖泄洪道3条,配套建设防洪堤坝3条,长度40km规划泄洪道建设地点为中粮长城葡萄酒公司资料整理来源:永宁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