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老舍先生.doc
6页汪曾祺:老舍先生汪曾祺:老舍先生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 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 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 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 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 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 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quot;老舍先生 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 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 "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 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 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 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 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 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 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 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 "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 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 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 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 & quot;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 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 的"蛙声十里出山泉"quot;蛙声"如何画?白 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 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 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 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 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 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 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
老舍先生说: "老人是认真的quot;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 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 "后来由他 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 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quot;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 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 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 & quot; —下、两下、三下…… 行了! ";;" 再添一点,再添一点!";;" 吃那么多呀! "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 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 了quot;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 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 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
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 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 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 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 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 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 我记得有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 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 "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 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 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 "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老舍先生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 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 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 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 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而且所用的语言在有些人听起来是有 点过甚其词,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 词、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 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 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 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 书卷气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 少的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 "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 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 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 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 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 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 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 。
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 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 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 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 演 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 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 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 "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 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 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 有一年老舍 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那一年北京芝麻酱 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 "不久, 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 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1984年3月20日汪曾祺作品 汪曾祺散文集 汪曾祺:草木春秋 汪曾祺:翠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