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话教程.ppt
182页普 通 话 教 程,绪论 第一节 普通话概说 第二节 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第一章 语音概说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第二节 语音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普通话语音特点,普 通 话 教 程,第二章 声母 第一节 声母的分类 第二节 声母的发音 第三节 声母辩正 第四节 声母训练 第三章 韵母 第一节 韵母的分类 第二节 韵母的发音 第三节 韵母辩正 第四节 韵母训练,普 通 话 教 程,第四章 声调 第一节 声调概说 第二节 声调辩正 第三节 声调训练 第五章 音节 第一节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第二节 普通话的音节声韵拼合规律 第三节 音节的拼合与拼写 第四节 山东方言的音节特点 第五节 音节训练,普 通 话 教 程,第六章 音变 第一节 变调 第二节 轻声 第三节 儿化 第四节 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章 朗读与说话 第一节 朗读 第二节 说话,普 通 话 教 程,第八章 演讲 第一节 演讲的性质 第二节 演讲的传达手段 第三节 演讲的准备 第四节 即兴演讲的技巧和方法 第五节 论辩演讲的技巧与方法,绪 论,第一节 普通话概说 一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 普通话的形成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普 通 话 概 说,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普 通 话 概 说,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返回,教学指导 一、语音的性质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三、普通话语音特点 返回,语 音 概 说,教 学 指 导,【学习目标】 了解语音的性质,了解和掌握语音单位的内容 【知识点】 语音的性质及相关概念,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单位的概念 【重点】 语音单位的内容、基本概念 【难点】 音素,教 学 指 导,【学习指导】 1、本节内容有许多新的概念术语,应当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认真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现代汉语语音的国际音标与过去学过的英语的国际音标相比,有许多不同的音,学的时候,应加以注意。
进入本节的学习,语 音 的 性 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载体,它是人类发出的、用于表示意义进行交际的声音它具有: 物理属性 生理属性 社会属性 返回,语 音 的 性 质,语音不同于自然界的风声、雨声等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不是由生理器官发出的,也不能表示意义,它们只有物理属性,而没有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语音也不同于其他动物发出的叫声动物的叫声虽然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但没有社会属性; 语音也不同于人类发出的咳嗽声、鼾声等声音咳嗽和鼾声虽然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但不能表达意义、进行交际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物 理 属 性,发音体振动,作用于空气或其他介质,形成音波,通过耳膜的接收、听觉神经的传导,到达人的大脑,就形成了声音的感觉 语音属于一种物理的运动,所以具有物理属性 从物理属性看,可以把声音分成乐音和噪音两种 乐音:乐音是指音波形式非常有规律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悦耳 人类语音中的元音一般属于乐音物 理 属 性,噪音:噪音是指音波形式比较杂乱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刺耳 人类语音中的清辅音一般属于噪音 语音的四要素 任何一个声音都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色 返回,音 高,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振动得快,音高就高,反之音高就低 2)物体振动快慢由发音体的形状决定其表现如下: 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音高低 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音高高 一般说来,儿童和女性的声带比较短,比较薄,所以发音比较高; 而成年男性的声带比较长,比较厚,所以发音比较低音 高,3)音高是由频率决定的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赫兹,一秒钟振动一次是一赫兹,而一秒钟振动一百次是一百赫兹频率越高则音高越高,频率越低则音高越低人耳朵能够感知的声音频率约为20——20000赫兹,低于或者高于这一范围的声音,我们都不能感知到 一块黑板,我们敲击它可以让它发出声音无论我们怎么敲,黑板发音的频率都相同,即音高相同歌唱家能发出很高的音,除了他们声带的先天条件之外,还因为他们受到过控制声带松紧的专业训练音 高,4)人可以通过调节声带的松紧改变音高 人的声带却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音,原因就在于人具有调节声带松紧的能力声带松时发音较低,而声带紧时发音较高 但是,发音时如果用力不当,可能会造成声带的损害所以,我们发高音时,喉部肌肉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导致声带拉伤。
返回,音 强,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 振幅是指发音时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单位是分贝 同一个发音体,用大小不同的力量去敲击,则使得发音的振幅不一样 因此,声音的强弱由发音时用力大小所决定: 用力大,则振幅大,音强就强;用力小,则振幅小,音强就弱 振幅小的音不能对人的听觉器官造成损害,而振幅大的音则容易造成听觉器官的损害音 强,音强有时可以用来区别意义 汉语中的轻重音就是以音强作为其主要特征来区别意义的,例如: “孙子”重音在前,轻声在后,则表示是“儿子的儿子”; 而前后都读重音,则指古代的军事家孙武(或孙膑) 返回,音 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由发音时物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所决定 发音体振动时间长,则音长就长,否则就短 汉语中一般不用音长作为主要的区别意义的手段,但音长作为发音中的一个自然属性,经常以伴随性的特征出现,比如重读音节以音强作为主要特征,音强较强,音长也比较长,而轻声音节音强较弱,音长也比较短例如: “不辨东西”中“西”的发音音长较长,而“不是东西”中“西”的发音音长较短音 长,汉语中的音长也与音高有着一定的联系。
普通话的声调以音高为主要特征,音长只作为伴随性特征出现 上声调值为214,音长较长,去声调值为51,音长较短 返回,音 色,1)音色,指声音的本质特征,是一个音与其他音互相区别的最根本的特征 音色取决于发音时的音波形式,音波不同,音质就不同;而音波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发音体 发音方法 共鸣器形状 2)纯音与复合音 所有的音都可以根据音质分为两种,即: 纯音:只有一个单纯频率的音是纯音 复合音:由许多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音混合而成的音 纯音很少见,比如音乐中使用的音叉,可以发出纯音,而一般的音多是复合音音 色,3)基音与陪音 复合音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音,叫基音,其他的音都是陪音 4)乐音与噪音 乐音:基音与陪音的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复合音乐音的声波有周期性,听起来和谐悦耳; 噪音:基音与陪音在频率上没有整数倍关系的复合音噪音的声波杂乱,没有规律,缺少周期性,听起来比较刺耳 一般来说,语音中的元音都是乐音,而辅音则大多是噪音 返回,发 音 体,形成振动的物体叫发音体 不同的物体振动时,形成的音波形式不同,音质就不同 敲门声与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发音体一个是门,一个是树叶。
小提琴与笛子的声音也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发音体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笛膜 每个人的声音听起来不同,就是因为他们的发音体——声带不同 返回,发 音 方 法,发音方法是指外力作用于发音体使之振动的方式 发音的过程,就是外部力量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发音体产生振动的过程,而方式的不同就产生出不同的音 比如小提琴演奏中,使用拉的方式和使用拨的方式,虽然发音体相同,但音质不同,就是由于发音方法不同 语音中的[p]和[f],一个是使用爆破的方式发音,而另一个是使用摩擦的方式发音,其音质也不同 返回,共 鸣 器 形 状,共鸣器指能够与发音体的振动产生共振的空间,如胡琴的琴筒、小提琴的音箱 共鸣器可以放大发音体发出的声音 人类发音的共鸣器,就是口腔、鼻腔等 共鸣器形状不同,发出的音就不同 比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舌位、口形等改变共鸣器形状,以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从而发出不同的音 如[a]和[u],发音体都是声带,但是发音时舌位的前后高低以及嘴唇的圆展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音 返回,生 理 属 性,语音的生理属性表现在它由生理器官发出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提供发音原动力的肺和气管 作为发音体的喉头和声带 作为共鸣器的口腔、鼻腔和咽腔 发音器官 返回,1、中舌面 2、前舌面 3、硬腭 4、齿龈 5、上下唇 6、上下齿 7、舌尖 8、下颚 9、声带 10、气管 11、鼻腔 12、小舌 13、软腭 14、口腔 15、咽头 16、后舌面 17、舌根 18、舌 19、喉头 20、声门,肺 和 气 管,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同时也作为发音器官,通过呼出和吸入气流为发音提供原动力。
气管和支气管是气流经过的通道,起着输送气流的作用 人类发出的声音一般是通过呼出气流完成的,也有极少的语言中有吸气音,通过吸入气流发音,汉语中没有吸气音 返回,喉 头 和 声 带,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呈圆筒形,下接气管,上通咽腔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长约13一17毫米,前后两端粘附在软骨上,中间的通路叫声门 由于肌肉和软骨的活动,声带可以放松或拉紧,声门可以打开或闭拢当人们呼吸时,或发不带音(如h、f、sh等)时,声门大开,气流自由流出,声带不颤动;而发声音响亮的元音(如a、u)和浊辅音(如m、n、l)这些带音时,声门先闭拢,气流由肺部呼出,冲击声门,使声门打开一条缝隙,气流从中流出,同时声带发生颤动声带在气流通过时,可以开,可以闭;可以振动,也可以不振动,还可以调节松紧,来发出清浊不同、高低有异的声音 返回,口腔、鼻腔和咽腔,发音的气流从肺部呼出,进入咽腔、口腔和鼻腔,形成共鸣,然后经由口或鼻逸出,所以口腔、鼻腔和咽腔不但是气流通道,还有共鸣器的作用 返回,咽 腔,咽腔位于喉头之上,呈叉状,上通鼻腔,前接口腔,下连喉头和食道 在所有的发音器官中,可以分成主动发音器官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