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doc
4页辨题材 看提示 明意象 品语句——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王林晓 诗词鉴赏是中考试题的难点,其中体会情感是中考的必考点怎样读诗词、品诗体、悟感情呢?下面谈几种常见方法,供考生借鉴 一、辨题材,明感情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此,体会诗词感情可从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有: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人的思念;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示时弊,同情人民;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诗,是一首田园诗,此诗通过结庐人境、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和恬淡闲适的心情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看提示,析感情 诗词的标题、作者、注释、背景、诗派等,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我们要细读、细品,把它们作为打开诗词感情之门的钥匙有些诗词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个“送”字,抓住这个关键词,就知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由题目知,这首诗将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表达诗人应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游山西村》中一个“游”字,就能看到山西村风土人情景色幽美抓作者,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风格,能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经历,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杜甫,晚唐诗人,生活在动乱年代,其诗多为忧国思家,如《春望》 ;陆游,爱国诗人,其诗多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明意象,挖感情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常见的意象有: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月——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落花——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杜鹃、大雁——传达凄凉、悲伤、孤独、思念;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就能把握诗词的情感内涵如,【2007 年河南中考(实验区)卷】 (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原材料略)的第 23 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解答此题,抓住“归雁”这一特定意象知: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四、品语句,悟感情 古诗词中,情感是诗人词人的归宿分析不同句子,感悟诗词感情:一是要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如,【2011 年广东湛江中考卷】 (杜甫《望岳》阅读,原材料略)的第(2)题: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关键词语往往体现诗句要抒发的感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理解其表达意思, “会当” ,应当,一定要;“凌” ,登上;“绝顶” ,山的最高处;“览” ,观看结合这些词语意思,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情壮志二是要注意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关联比照如,【2009 年河南中考卷】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原材料略)的第 21 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表达会更生动、更含蓄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首词的下阕,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这里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综合这两个典故意思知词人: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又如, 【2011 年河南中考卷】 (李白《行路难(其一) 》阅读,原材料略)的第 21 题:“闲来垂 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暗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追求自己虽遭压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从这点来看,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2015 年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 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1、 “我欲乘风归去” ,作者向往超凡脱俗,但又说“何似在人间!” 这是否矛盾呢?为什么?2、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的“弄”一字传神,请问妙在何处?3、你的同桌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情绪低落,你可以引用词中的哪一句来安慰他?请说明你引用的理由。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5、根据诗歌的第一句说说诗人“难”的含义?6、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呢?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我们经常引用的千古名句,试从修辞、情感、哲理等角度任选一个方面予以赏析8、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引用了两个典故,试分析其作用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句字字珠玑,其中“钩”和“锁”最为传神,试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10、 “剪不断,理还乱”一句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何新意呢?11、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请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处境领悟作者心头那不同寻常的“一般滋味”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2、诗歌叙述了一场力量悬殊的保卫战, “压”和“开”用的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简要分析两个字好在何处?1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一句14、 “半卷红旗临易水”一句,引用了什么典故?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15、诗歌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试予以分析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16、 “塞下秋来风景异” 这一句有何作用?边塞的秋景“异”在哪里呢? 17、同样是边塞秋景,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这首词描绘的秋景有何异同呢?18、试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画面19、词的下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不矛盾作者政治失意,丧妻别子,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而萌生了超脱尘世的幻想;但又马上意识到天上高寒,人间温暖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的圆缺,在于各自珍重,词人最终还是热爱赞美人间2、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采用拟人写法,显得具体、生动、形象 使人想像到舞姿的美妙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句话蕴含了这样的哲理:世上没有绝对的、永恒的幸福,悲欢离合是人生无法避免的常态,痛苦和快乐的东西都是相辅相成,在转化中才能够看到人生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符合同学此时的处境4、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5、两个“难” 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6、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诗人借此烘托难分难舍的痛苦心情7、运用了生动的比喻, “丝”和“思”谐音,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忠贞不渝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蓬山,用此来突出追求道路的艰难青鸟,就是希望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以此表达了内心强烈的相思和痛苦9、 ,钩, “如钩” 的残月从形状上看是缺憾的,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冷落凄清的感情同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气氛锁,凄惨秋色,被“ 锁 ”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 “锁” 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10、以丝缕喻愁思,将千丝万缕、纷繁难解的离愁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的滋味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贴切的比喻,将作者复杂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现引申为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处理11、 “别是 ”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李煜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
12、一个“压”字,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开”字,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13、这两句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1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暗示驰援的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15、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借此写出将士们以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参考答案:16、一个“异” 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17、同是边塞秋景,都不失雄阔 "孤烟直" 、"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 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 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 “千嶂里,长烟落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雄阔的塞外风光,而“孤城闭”又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18、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19、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