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材料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伟华 主编 14章.ppt
136页建筑材料,第14章 建筑材料常规性能检验试验,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 14.1.1 水泥试验的常规要求 1)试样应取自同一厂家,同期生产、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 2)试样应充分拌匀 3)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4)试验室的温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应大于50% 5)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和用水等的湿度应与试验室湿度相同 14.1.2 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GB/T 1345—2005) 1.试验目的,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图14-1 负压筛析仪示意图 1—负压筛(80μm方孔筛) 2—橡胶垫圈 3—控制板 4—微电机 5—壳体 6—抽气口 7—风门 8—喷气嘴,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2.主要仪器设备 1)负压筛析仪:负压筛析仪的组成如图 2)天平(最大称重100g,分度值不大于0.01g) 3)水筛架:水筛架的组成如图14-2所示 3.试验步骤 (1)负压筛析法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安装好,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的范围 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图14-2 水筛架示意图 1—筛网 2—筛框,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范围。
(2)水筛法 1)筛析试验前,应检查水中无泥、砂,调整好水压及水筛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 2)称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的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放在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3)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将水倾出,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4.试验结果计算 14.1.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GB/T 1346—2001),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3)天平(精确至1g)图14-3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的维卡仪 a)初凝时间测定用立式试模 b)终凝时间测试用试模状态 c)标准稠度试杆 d)初凝用试针 e)终凝用试针,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4)量筒(最小刻度0.1mL,精度1%)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标准法 1)仪器检查 2)水泥净浆制备 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 (2)代用法 1)水泥净浆制备同标准法 2)当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可采用固定用水量法和调整用水量法,采用调整用水量法时拌和用水量根据经验确定,不变用水量法的拌和水用量采用142.5ml。
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3)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并抹平;迅速放到试锥下的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钉1~2s;然后突然放松(即拧开螺钉),让试锥垂直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下沉深度(mm) 4.试验结果计算 1)当采用标准法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2)用固定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可从仪器上对应标尺读出标准稠度用水量(P)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3)用调整用水量方法测定时,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数计,按下列公式计算: 14.1.4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GB/T 1346—2001)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1)凝结时间测定仪 2)水泥净浆搅拌机和量水器、标准养护箱,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3.试验步骤 1)试验前,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
14.1 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2)称取500g水泥,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后,记录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将拌和好的水泥净浆立即一次装入试模内,振动数次后刮平,然后放入养护箱内 4)试件在养护箱内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5)初凝测出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养护箱中养护4.试验结果的确定与评定,,14.1.5 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测定试验(GB/T 1346—2001),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方法及步骤 4.试验结果的判别 5.记录格式,,6)取下测初凝时间的试针,换上测终凝时间的试针 7)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一次,当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即为水泥的终凝状态2.主要仪器设备,1)沸煮箱 2)雷氏夹 3)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4)水泥净浆搅拌机和养护箱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1.试验目的,3.试验方法及步骤,(1)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 称取500g水泥试样,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水泥净浆。
(2)试件制作 采用试饼法时,一个样品需要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图14-4 雷氏夹,3.试验方法及步骤,图14-5 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3)沸煮 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3.试验方法及步骤,使试件能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浸没在水里,并在煮沸的中途不需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5)min内升至沸腾4.试验结果的判别,(1)试饼法判别 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时,则水泥的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2)雷氏夹法判别 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记录格式,表14-1 记录格式,14.1.6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GB/T 17671—1999),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步骤,2.主要仪器设备,1)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2)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 3)试模 4)抗折强度试验机图14-6 水泥胶砂试模,1.试验目的,2.主要仪器设备,图14-7 水泥抗折试验机,5)抗压试验机2.主要仪器设备,6)抗压夹具、刮平尺、养护箱等。
3.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 成形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板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2)胶砂制备 试验用砂采用ISO标准砂,其颗粒分布和湿含量应符合国标的要求 1)胶砂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标准砂∶水=1∶3∶0.5 2)搅拌 ① 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② 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子是分装时,从最粗粒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3.试验步骤,③ 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的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3)试体成形 试件是40mm×40mm×160mm的长方体 (4)试体的养护 1)脱模前的处理及养护 2)脱模 3)水中养护 (5)强度试验 1)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3.试验步骤,表14-2 各龄期强度试验时间规定,2)抗折强度试验 ① 每龄期取出3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须擦去试体表面的附着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
② 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3.试验步骤,③ 通过加荷圆柱以(50±10)N/s的速率匀速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 3)抗压强度试验 ① 抗折强度试验后的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体受压面为40mm×40mm试验前应清除试体受压面与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试验时以试体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体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 ② 压力机加荷速度为(2400±200)N/s (6)试验结果 ① 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 ② 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14.2 混凝土用砂、石骨料试验,14.2.1 取样方法 14.2.2 砂的筛分析试验 14.2.3 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 14.2.4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14.2.5 砂的含水率试验 14.2.6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 14.2.7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14.2.8 石子的含水率试验 14.2.9 石子的松堆积密度与紧堆积密度试验,14.2.1 取样方法,1.取样 1)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2)从汽车、火车、货船上取样时,应该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从皮带运输机的机尾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 4)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单项试验不少于规定的最少取样数量;对于多项试验,若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影响另一项试验结果,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不同的试验 2.缩分 1)砂的缩分可以用人工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石子用人工四分法14.2.1 取样方法,2)做砂、石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的检验,所用试样可以不经过缩分,拌匀直接使用14.2.2 砂的筛分析试验,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样制备 4.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2)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筛分10min;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再逐个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验总量的0.1%为止 3)称取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① 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14.2.2 砂的筛分析试验,② 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5.结果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率 2)计算累计筛余率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14.2.3 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样制备 4.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试样m0=300g,精确至1g 2)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m1,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瓶内注入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500mL刻度处 5.结果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ρ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14.2.3 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表14-3 不同水温下对砂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2)砂的表观密度均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14.2.4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图14-8 标准漏斗 1—漏斗 2—筛 3—ϕ20管子 4—活动门 5—金属量筒,14.2.4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样制备 4.试验步骤 1)松散堆积密度。
2)紧密堆积密度 3)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 5.结果评定 1)松散堆积密度ρ0′和紧密堆积密度ρ1′分别按下式计算(kg/m3,精确至10kg/m3): 2)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P′和紧密堆积密度空隙率P1′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