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安全评价师三级课件专业能力风险控制PPT课件.ppt

72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8397529
  • 上传时间:2024-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1M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全评价师三级课件专业能力安全评价师三级课件专业能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 级别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三级安全评价师(一)提出安全对策措施1.能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2.能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3.能提出制定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安全对策措施基本知识(二)编制评价报告1.能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前言、编制依据、项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单元安全对策措施等章节内容2.能按照安全评价有关规范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的单元评价结论1.单元评价结论编制原则2.安全评价报告编写规范首先,我们来看看《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 》(X4-07-01-11)是如何要求的:各级安全评价师对掌握“风险控制”知识的不同要求: 1.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安全对策措施总体来说,要求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要求:①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有效性)②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能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③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其最高境界是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追求“本质安全”④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⑤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能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1.3、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安全对策措施是防患安全事故的“防护墙”,因此,它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经济合理性,而是,我们可通过合理安排安全技术措施的优先顺序来达到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如仍不能满足经济合理性要求时,我们还可以使用新技术在满足安全技术措施要求的前提下,也满足经济合理性要求因此,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包括:①安全对策措施具有等级顺序;②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也有优先顺序③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④安全对策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应注意上面我们说的是安全对策措施而不是安全对策设施,因为安全对策措施包括两个方面: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两方面 1.3.1、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等级优先原则•••••••前面我们提到,安全对策措施具有等级顺序,我们应按以下顺序,进行等级优先处理: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追求本质安全)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增加安全防护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增设检测报警、警示标志等)④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的采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事故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其优先顺序是: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

      几个相关概念• (1)本质安全——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本质安全一般包括两种安全功能:①失误一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受到伤害或发生其他事故②故障一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时,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这两种安全功能均是设备、设施和生产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设计阶段就被考虑加入其中的 • (2)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使得生产设备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这样的安全技术措施就是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3)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为生产设备设计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和危害的发生,这样的安全技术措施就是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常用的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有防护栏、防护罩、个体防护用品• (4)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和警示标志等警示手段,警告、提醒作业人员和到场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回避)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这样的安全技术措施就是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1.3.2、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二——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优先原则•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优先采用的顺序为:•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即:用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消除困难时,采用预防技术措施(如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消除、预防困难时,通过技术手段(如局部排风、使用低毒原料、降温措施、设置避雷、减振、消声),减弱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危害——消除、预防、减弱困难时,隔离作业人员和危险有害因素(方法有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用具)——消除、预防、减弱、隔离措施仍不能保证安全时,采用联锁,以便在误操作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保证安全——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等警告判罪,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式的报警装置。

      1.3.3、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危险和有害因素具有隐蔽性、随机性和交叉影响性等特点,各行业还各有其特点,因此,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应是具体的,而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安全对策措施实施后应是有效的,相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在经济、技术、时间三方面是可以实行的,而且,安全对策措施实施后应是有效的,所谓有效,是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可有效地消除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二是符合这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和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另一方面,虽然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但这并不否认,安全对策措施仍需经济合理性要求,所谓“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安全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结合评价对象的经济、技术状况,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与工艺装备水平相适应,以求得经济、技术和安全的合理统一 1.3.4、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四——安全对策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这一原则包含以下含义:①安全评价应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为评价依据;安全评价时,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设计的安全要求来对照分析;②对不符合安全指标的危险源,要指出“事故隐患”并附相关依据的条文;③对“事故隐患”提出设置或改进“安全设施”的安全对策措施。

      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础知识• 2.1 安全对策措施的对象——“事故隐患”••••(1)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2)“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安全对策措施针对的就是“事故隐患”,安全对策措施可从两方面提出:①减少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数量,使原有的安全设施(措施)体现出防范功能;②提高安全设施(措施)的防范功能等级,以便能满足控制现存危险有害因素的要求 • (3)安全对策措施分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两类:•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主要是指安全设施,包括:••①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等;②改善劳动生产条件、防止职业病发生的措施,包括防尘、防毒、防高温(包括防暑)、防低温(包括防寒)、防振动、防噪声、防辐射、通风等方面的防护措施•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等应强调的是,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是保障安全的两个方面, “安全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硬件”保障, “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和“软件”保障,两者缺一不可,既不能只有安全技术对策措施而忽视安全管理,也不能只强调“安全管理”而不重视“安全设施”。

      • (4)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2.2 安全对策措施的重点——“安全设施”•••••之所以说安全对策措施的重点是“安全设施”,是因为:①安全设施评价是继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后,又一安全评价的主要任务,安全评价的本质就是说明危险有害因素是否构成事故隐患②危险有害因素是否配套安全设施、其安全设施是否有效到位、是否能控制危险有害因素是系统安全的关键;③没有安全设施或配套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物质或能量)才构成事故隐患,配套安全设施符合标准,就不构成事故隐患④如构成事故隐患,安全评价就必须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2.3安全设施的种类••安全设施是指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预防、减少、消除)在安全状态的设备(装置)和措施根据安全设施的目的不同,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和减少事故影响设施三大类 安全设施的种类分类常用的安全设施预防事故设施1、检测设施①用于检测报警的压力计、真空计、温度计、液位计、流量计;②分析仪器;③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检测报警设施;2、组分控制设施①气体、液体物料组分控制设施;②防止助燃物混入、掺入惰性气体的设施;3、防护设施①防护栏、防护网、防护罩、防护屏;②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设施、限速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③防雷设施、防静电设施;④防尘与通风设施、防毒与排毒设施、防噪声与防振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寒防冻设施、防辐射设施;4、电气防爆设施①防爆电机;②防爆仪表;③防爆工(器)具;④防爆通信器材;5、个体防护器材包括头、眼、耳、手、足、面部、呼吸、全身防护器具6、安全标志与安全标识①管道、压力气瓶的安全色标识;②各种安全警示和告知的安全标志与安全标识2.3.1安全设施之一——预防事故设施 安全设施的种类分类常用的安全设施控制事故设施1、泄压设施①安全阀、爆破片、呼吸阀、放空阀、放空管、回流阀、逆止阀、减压阀;②低压真空的密封设施、排气设施、吸收设施;2、紧急处理设施①紧急切断/投用电源、紧急切断阀、紧急分流、紧急排放及紧急吸收设施、紧急冷却、紧急通过入惰性气体、紧急加入反应抑制剂、仪表联锁等设施;②自动控制及紧急停车系统[如:SIS(基于PI数据库监控信息系统)、ESD(紧急停车系统)、FSC(故障安全控制系统)系统];③火炬排放设施;④事故池、事故围堰(堤);2.3.2安全设施之二——控制事故设施 安全设施的种类分类常用的安全设施减少事故影响设施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①阻火器、回火防止器;②防油(火)堤、防火墙、防火门、防爆墙;③安全水封、蒸汽幕、水幕;2、灭火设施①消火栓、消防水管网及稳(临时)高压系统、自动水喷淋设施、泡沫灭火设施、惰性气体灭火设施、蒸气灭火设施、高压水枪和水炮;②消防车、消防站;③消防水收集处理设施;3、紧急个体处置、逃生设施①洗眼器、喷淋器;②逃生器、逃生素、应急照明4、应急救援设施①应急救援工程抢救装备;②应急救援现场医疗抢救装备;③应急救援求助通信器材5、避难设施①避难信号、逃生及避难指示标志;②避难安全通道;③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2.3.3安全设施之三——减少事故影响设施 2.4 评价单元的安全对策措施重点••••前一章叙述中,我们知道评价单元是对评价系统按一定规则划分,以方便安全评价工作,这个规则说明评价单元是具有其特点的,因此,安全对策措施要满足评价单元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安全评价的目的,评价单元的安全对策措施重点包括:①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②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③评价单元制定应急措施的要求。

      2.5 安全对策措施提出的步骤•••••安全对策措施提出一般应包含以下步骤:(1)分析评价单元的特点;(2)确定评价单元所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接受程度,并按其风险大小排序:(3)制定符合性检查表:(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3. 安全评价需对哪些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安全对策措施包含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两方面,因此,安全评价也应从这两个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而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重点就是前面所提出的评价单元的三项重点安全对策措施,因此,安全评价应从以下四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①提出评价单元在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②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③提出制订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④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3. 1、提出评价单元在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评价单元的技术对策措施• [目的]消险、降低或弱化评价单元存在的事故隐患,以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其措施包括:• 1)本质安全对策措施• 主要手段有:••••••①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②对在爆炸环境工作的机器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作机器;③使用“本质安全”电气装置;④限制可能带来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如限程器,消噪器等;⑤在保证设备功能的前提下,设备及零部件边缘的无害化处理,如避免锐角、尖角和凸出部分;⑥运用安全距离原则,通过技术手段(防护栏、网、罩等)保持安全距离。

      • 2)机械化或自动化技术对策措施•••指的是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技术使人的操作岗位远离危险或有害现场,从而减少工作事故主要手段有:①操作自动化:主要用于高危操作环境;②装卸自动化• 3)设置调整工艺或维修设备的安全设施,如设置便于调整或维修的平台、梯子和通道• 4)使用替代技术的对策措施••••主要手段有:①防毒: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工艺和物料;②防毒泄漏:其途径是生产装置应密闭化、管道化,并尽可能采用负压操作,如煤气输送;③防毒物接触:在高风险的地方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序化和自动控制,一来可使作业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有毒物质,二来可防止误操作造成的中毒事故 (2)评价单元的布局对策措施• 同样的设备与工艺,同样的场地,不同的布局,其安全性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平面布局安全性能怎样,对企业的安全有全局的影响,评价单元的布局对策一般可从风向、安全距离(包括防火间距)等,主要应考虑的方面有:• 1)功能分区布局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综合考虑评价对象的生产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火灾爆炸危险性以其功能集中为原则进行功能区分区布置,以避免危险有害因素交叉影响。

      如生产区、辅助区(包括动力区、储运区等)、管理区、生活区相对集中布置,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管理区和生活区一般应布置在全年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②危险品仓库一般应布置在全年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③应注意一些行业规范有特殊要求 2)危险有害设施重点防患布局原则••••••••••基本的原则是:评价单元中可能有以下风险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特别是应重视环保方面的要求,这些风险包括:①可能泄漏或散发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介质(包括气体、液体、粉尘等)的生产、储存和装卸设施(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措施等);②有毒有害废弃物堆场等危险有害设施重点防患布局的方法有:①有以上风险的场所应布置在远离管理区、生活区、中心实(化)验室、仪表修理间;②尽量露天、半封闭布置,不得布置在低洼地段;③剧毒物品应远离人员集中场所,宜以围墙与其它设施隔开;④腐蚀性物质宜布置在其它建(构)筑物和设备的下游,并考虑地下水位和流向;⑤易燃易爆区应与厂内外居住区、人员集中场所、主要人流出入口、铁路、道路干线和产生明火点保持安全距离;⑥辐射源或辐射装置应设在避静区域,并与居住区、人员集中场所、人流密集区和交通主干道、主要人行道保持安全距离。

      3)根据火灾危险隆程度合理布置生产及储存设施[布局依据]①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②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③ GB 50156-2002( 2006年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主要需考虑的方面]①防火间距;②建筑耐火等级;③容许层数;④安全疏散;⑤消防灭火设施[相关知识]①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生产的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均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其中甲类危险性最大,其它依次递减,如何划分请大家详见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这四个级别;③甲类厂房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是12m;甲类厂房与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是12m;甲类厂房与一、二级单层、多层丙、丁、戊类厂房(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是12m;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是25m 在这时我要提醒大家的是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安全评价中用得最广的标准之一,大家要它进行仔细研究,吃透它,可避免在安全评价出现误解,另外,火灾危险性分类与火灾分类是两码事,它们依据的标准和划分的原则完全不同,请大家不要搞混。

      • 4)建筑物耐火等级• [划分依据]•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这四个级别;• [基本要求]•••①在建筑设计时那些火灾危险特别大、使用大量可燃物质和贵重器材设备的建筑,在容许条件下,应尽量采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材料;②在确定耐火等级时,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应全部达到要求;③厂房的层数及面积、耐火等级均应符合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 • 5)防火间距的布局要求•评价单元在布局时,为防止火灾,留足防火间距是极其重要的• [布局依据]••••①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②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③ GB 50156-2002( 2006年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④GBJ39-1990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基本布局原则]•••①发生火灾时,相邻的装置或设施不会受到火焰加热;②发生火灾时,邻近的装置中的可燃物或厂房,不会被辐射热引燃;③发生火灾时,燃烧的液体从火灾地点不能流到或飞散到附近建筑设施。

      • 6)噪声源和振动源的控制布局• [布局依据]••••••①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②GB 22337-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③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④GBJ 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⑤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⑥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 [布局要求]•••①强噪声源(锻锤、空压机、压缩机、振动落砂机、重型冲压设备、大型风机、发动机实验台、铁路和通重型汽车的道路等)的布局应远离厂内外要求安静的区域;强噪声源应与管理区、生活区和声环境敏感区(如实验室、超精加工、精密仪器等)之间保持防振距离;强噪声源宜相对集中、低位布置;②高噪声厂房与低噪声厂房应分开设置,其周围宜布置对噪声非敏感设施(如辅助车间、仓库、堆场等)和较高大、朝向有利于隔声的建(构)筑物作为缓冲带;③交通干线应与管理区、生活区保持适当距离 (3)评价单元的工艺对策•••••[对策原则]①应尽量选择危险性较小的物质;②选择成熟的、工艺条件较缓和的工艺路线[主要对策措施]①防火防爆工艺对策措施:列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易燃、易爆危险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危险性,并加以综合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②静电工艺控制对策措施:从工艺流程、良好接地、选用防静电材料和降低摩擦强度等方面减少或避免静电荷产生和积累。

      (4)从评价单元的安全防护方式上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常用方法]• 1)保险装置:如配用电源、独立两路进电、不间断供电源、回流调节阀、压力控制调节阀、呼吸阀等;• 2)通风换气设施: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正压通风;• 3)惰性气体保护:惰性气体包括氮、二氧化碳、水蒸汽等;• 4)隔离密封:如电线的沟道及保护管• 5)安全监测:对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在其超过爆炸下限的20%或25%时报警 (5)评价单元的设施、设备、装置的一些特殊的安全对策要求• 1)特种设备安全对策要求• 特种设备是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因此,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国家有严格的标准与规范要求,并要求以上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电梯等必须定期检查,其检查结果也往往是安全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作出相应结论的依据• 2)设备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易发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设备的材质、制造、安装等涉及安全性能的所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储运机械设备也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

      • 3)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评价单元内的电气设备应按使用环境的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来选择,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使用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两种以上爆炸性物质时,应按混合后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选用 • 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应能防止周围化学、机械、热和生物因素的危害,并与环境温度、空气湿度、海拔高度、日照、风沙、地震等环境条件相适应,其结构还应满足电气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会降低防爆性能• 4)屏护设施与安全距离• 这里的屏护包括以屏蔽和设置障碍手段来防止接触危险部位,常用的有护栏、护罩、护盖、箱匣• 这里的安全距离指的是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它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其大小由所用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决定• 5)联锁保护• 以联锁保护防止误操作,如变电所的程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自动切换联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时的报警和带电装置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 3. 2、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1)应与评价单元主体的安全对策相适应;• (2)从平面布置、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安全、防尘、防毒、防窒息、防噪、防振动、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控制措施,其目的是实现配套和辅助工程的本体安全。

      • (3)应考虑配套和辅助设施故障时对主体设施的影响;• (4)对一些较为独立的辅助工程,应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照,不达标者视为“事故隐患”,评价时应对此提出相应安全对策 • 这些较为独立的辅助工程常见的有石油库、氧气站,压缩空气站、乙炔站、氢气站、锅炉房、冷库等,这些辅助工程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评价时以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来提出对策措施•这些辅助工程的相关标准规范是:• ①石油库——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②氧气站——GB 50030一91 氧气站设计规范;•GB 16912-2008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③压缩空气站——GB 50029-200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④乙炔站——GB 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⑤氢气站——GB 50177-2005 氢气站设计规范• ⑥锅炉房——GB 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 ⑦冷库——GB 50072-2001 冷库设计规范• ⑧煤气站—— GB 50195-94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3. 3、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安全管理是以保证建设项目建成以后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

      • [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①发现、分析和清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卫生规章制度;• ②对企业内部实行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制度;• ③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④制定劳动卫生保护的相关制度,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和减少损失• [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②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安全操作规程;• ③配备安全管理、检查、事故调查分析、检测检验部门,配备通信、检查车辆等设施和设备[安全管理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 ④配备安全培训、教育的场所,制订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制度;如三级培训上岗制;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避免违章作业• ⑤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⑥与外界相关安全部门(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医疗救护部门、火灾抢险部门、环境应急监测部门、需要通知的附近居民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一旦发生事故,可以立即动员各方力量进行救护• ⑦督促和检查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并严格执行各项个体防护的规章制度;• ⑧对于特种设备必须严格管理,按规定进行检修,有年限管理规定的特种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并保存相关凭证。

      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并严格执行• ⑨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剧毒品、易制毒化学品、国家监控化学品、国家危险废物必须严格按国家相关法律生产、使用、运输和储存;并对此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⑩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安全措施,如女工保护•安全评价时(特别是安全验收评价时),可从以上10个方面,对评价对象进行安全管理水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3. 4、提出制订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 安全评价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分析评价对象应急救援水平,其中核心的工作是对其应急救援预案的检查,因行业不同,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其对应的应急救援措施也有很大差别和特色•虽然应急预案多种多样,应急措施也五花八门,但其万变不离其宗,事故应急救援措施都要求从以下几方面提出:• (1)建立应急组织,明确各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2)灾情的发现与报告制度;• (3)通信联络保障• (4)救灾器材与设备保障• (5)有关安全通道与安全出口的要求• (6)自救与救护的规定•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该强调的是,安全评价对应急措施(设施)的检查,不能停留在“有没有”,而应放在检查其是否有效上,应要求被评价单位按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以打通应急流程,保证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性。

      • 以下是国家目前已颁布的应急救援预案,可作为我们评价的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②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③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④QJ 3165-2003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⑤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⑥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⑦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⑧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⑩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的基本要求是:• 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针对可能造成本企业、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重点针对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等;• 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补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充分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人为本”,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受到伤害为首要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环境损害。

      • ④事故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⑤编制现场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⑥事故应急预案应持续改进,要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和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 ⑦应保证事故应急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应注意这些法律规范的更新对预案合法性的影响而及时更新;事故应急预案是为了事故发生时科学应对,是一种补救措施,因而,不能把事故应急预案作为有重大危险的设施维持安全运行的替代方案 • 安全对策措施是安全评价风险控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价时,应注意:• ①不仅要考虑安全技术对策措施,而且应考虑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②不仅要有主体设备(设施)的安全对策措施,而且应考虑辅助设备(设施)的安全对策措施• ③不仅要考虑日常管理的管理对策措施,而且要有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对策措施• ④安全对策措施的“灵魂”是其针对性,不能照搬法律、标准、技术规范原文,预评价应注意设计单位没有及时更新法律标准而造成的技术依据滞后问题,验收评价因其安全设施已投入使用,应针对验收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补救安全对策措施”,因“补救安全对策措施”一般是针对有“事故隐患”而提出的,因此,首先应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找出可能失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即事故隐患),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补救安全对策措施”,应注意该措施必须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是可行的。

      • 第2节 编制评价报告•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评价报告的编制规范,掌握评价结论编制原则,能够编制评价报告相关章节,能够编制评价报告中的单元评价结论 1.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规范• 1. 1 安全评价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安全评价报告编写的三点基本要求:• ①内容全面——应从全局的视角,全面分析危险有害因素,从中找出其相互关系,并分析出前因后果,以便提出对策措施• ②分析细致——搜集和分析资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需要细心从事的工作,需从每一个环节细致分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下一步分析出现偏差,因此,分析细致是安全评价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之一• ③条理清晰——条理性表现不仅要求在整个工作步调安排上,而且要求行文表述也应具有条理;有条理的工作是事半功倍的保障,无论前面工作如何优秀,要得到客户容易理解的安全评价结论和建议,都依赖评价师条理清晰的分析思路和结论,并通过条理清晰的评价报告表述出来 1. 2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格式•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格式在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上有详细的表述,它包括四个方面:• ①评价报告的基本格式• ②规格• ③封面制作• ④制作著录项 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规定:• (1)评价报告的基本格式:a) 封面;b) 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c) 著录项;d) 前言;e) 目录;f) 正文;g) 附件;h) 附录。

      •(2) 规格安全评价报告应采用A4幅面,左侧装订 • (3) 封面格式(3.1 )封面的内容应包括:a)委托单位名称;b)评价项目名称;c)标题;d)安全评价机构名称;e)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f)评价报告完成时间3.2 )标题标题应统一写为“安全╳╳评价报告” ,其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类别填写为:预、验收或现状• (4 )著录项格式“安全评价机构法定代表人、评价项目组成员”等著录项一般分两页布置第一页署明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评价项目负责人等主要责任者姓名,下方为报告编制完成的日期及安全评价机构公章用章区;第二页则为评价人员、各类技术专家以及其它有关责任者名单,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均应亲笔签名 封面式样委托单位名称(二号宋体加粗)评价项目名称(二号宋体加粗)安全╳╳评价报告(一号黑体加粗)安全评价机构名称(二号宋体加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三号宋体加粗)评价报告完成日期(三号宋体加粗) 著录项首页样张委托单位名称(三号宋体加粗)评价项目名称(三号宋体加粗)安全╳╳评价报告(二号宋体加粗)法定代表人:(四号宋体)技术负责人:(四号宋体)评价项目负责人:(四号宋体)评价报告完成日期(小四号宋体加粗)(安全评价机构公章) 特例: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 该细则第9.3条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9.3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9.3.1 结构• 9.3.1.1 封面(参见附件1)• 9.3.1.2 封二(参见附件2)• 9.3.1.3 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 9.3.1.4 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9.3.1.5 目录• 9.3.1.6 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9.3.1.7 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9.3.1.8 安全评价报告附件 • 9.3.2 字号和字体• 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的章、节标题分别采用3号黑体、楷体字,项目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内容的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号宋体字,表格表述部分可选择采用5号或者6号宋体字;附件的图表可选用复印件,附件的标题和项目标题分别采用3号和4号黑体字,内容的文字和表格表述采用的字体同“主要内容”。

      • 9.3.3 纸张、排版• 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纵向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章、节标题居中,项目标题空两格• 9.3.4 印刷• 除附图、复印件等外,双面打印文本• 9.3.5 封装• 安全评价报告正式文本装订后,用评价机构的公章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封页 2.安全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2.1 .单元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单元评价结论是指单元的各评价要素通过检查、检验、分析、判断、计算、评价、汇总后得到的结果,它要求遵循的编制原则有两个:• ①客观公正原则;要求对危险、危害的分类、分级(如火灾危险性分类、防雷分类、毒性分级、重大危险源辨识、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对危险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②观点明确原则:要求评价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自相矛盾•除以上两点外,评价结论还要求要有概括性、条理性,语言还应精炼 2.2 . 整个系统的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安全评价最后结论的形成过程包括三步:• ①通过对系统中各危险有害因素和对应的安全设施信息数据汇总分析得出单项评价结果;• ②评价单元内的各单项评价结果整合成单元评价结论;• ③各单元评价结论整合成整个系统的评价结论。

      ••因此,整个系统的评价结论应是各单项评价结果的高度概括,而不是它们的简单罗列同样,它也应遵循客观公正和观点明确两大原则,也要求评价结论要有概括性、条理性且文字表达精炼更应注意将各单项评价结果高度概括评价结论是评价报告进行充分论证的高度概括,要求其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安全状况,抓住重点评价单元(甚至可列出“否决项”单元),突出关键危险有害因素的受控状态,要求结论准确,评价结论不但要符合客观实际,而且还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其结论 3.安全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与编制方法•••••••••••3.1 .单元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与编制方法单元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评价单元内各类评价结果的汇总;②对汇总数据进行初步分析;③得出单项评价结果(或综合评价结果),将单项评价结果(或综合评价结果)整合成单元评价结论其编制方法如下:(1) 各类评价结果的汇总①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数据汇总——指的是识别后分门别类的汇总,识别方法见前面所述,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化学品的识别、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等等②安全设备设施数据的汇总——指的是按危险有害因素为纲,区分了用途和形式后的汇总,并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判断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③安全管理数据的汇总——通过安全管理文件、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事故应急预案、相关事故案例、国内外同类项目安全控制状况等数据汇总,判断评价项目安全管理现状④信息反馈控制(或交换)数据——指对原信息施加安全措施(包括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后反馈的信息数据; • (2)汇总数据初步分析••在各类评价结果汇总的基础上,对照各种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评价结果的初步分析,得到单项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找出“固有危险”和“不可接受危险”等初步分析结果,确认“事故隐患”;通过反馈控制,加强或改进安全设施后,判断“现实危险”和“有条件接受风险”,得出“事故隐患”是否被消除的评价结果 • (3)单项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 1)单项评价结果••单项评价结果是指某项危险有害因素,经过信息数据结果汇总和结果初步分析,对构成“固有危险”的“事故隐患” 和“不可接受危险”提出补充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且提高安全设施配置,实现安全补偿后,得到“现实危险”的状况单项评价结果要抓住评价项目安全评价最直接的关键,其应注意的要点是:• ①单项评价结果应全面,不能遗漏各单项危险有害因素,特别是不能遗漏超标的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项危险有害因素;• ②超标的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项危险有害因素失控,构成的“事故隐患”或出现“不可接受危险”,应定为“否决项”, “否决项”的危险有害因素单项评价结果 “不合格”就意味它所在的单元评价结论或综合评价结果“不合格” ,因此,系统评价结论也为“不合格”;• ③通过控制危险有害数量、浓度、强度等指标,降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通过增设预防、控制和救灾用途的安全设施,尽量采用直接和间接型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可靠性和有效性,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经过安全补偿后,一般要求单项评价结果不能包含“事故隐患”或出现“不可接受危险” • 2)综合评价结果•••采用某种评价方法若涉及多个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单项评价结果汇总就构成在这种评价方法中的综合评价结果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决定了综合评价结果只是多个危险有害因素的综合评价结果,而不是系统综合评价结果;它仅能反映系统某个方面的安全性,因此,要探明系统的安全状态,需采用多个评价方法,从多角度评价危险有害因素,从而得到多个综合评价结果,整合后才能得到系统安全的评价结论由此可知,单项评价结果是综合评价结果或单元评价结论的基础,而综合评价结果或单元评价结论又是系统安全评价结论的依据 • (4)单元评价结论•在安全评价中,为方便评价,经常根据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将系统划分成多个评价单元,在评价单元中,存在多个危险有害因素,每个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构成单项评价结果,每个单元中各个单项评价结果汇总成这个单元的单元评价结果,系统内各个单元评价结果经整合后构成这个系统的安全评价结论 3.2 . 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基本逻辑思维方法与结论整合原则• (1)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 1)评价结论的基本要求:• ①以“人、机、物、法、环”为主线,全面考虑评价项目各方面的安全状况;• ②应交代清楚评价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安全设施是否能满足系统安全的要求;• ③应说明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2)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人力资源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评价结论• ②设备装置和附件设施方面的评价结论• ③物质物料和材质材料方面的评价结论• ④方法工艺和作业操作方面的评价结论• ⑤安全条件方面的评价结论 (2)评价结论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 安全评价工作是按一定逻辑逐步推进的,下面就是它们的逻辑思维路线:•识别评价对象的各个危险有害因素→确定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运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推理、判断→经信息数据结果汇总和结果初步分析,从危险有害因素量值和对应安全设施的完备状况,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固有危险”,分析这种危险是否构成“事故隐患”或存在“不可接受危险”→根据“事故隐患”与“安全设施”的因果关系提出安全对策,消除“事故隐患”和降低风险,得到“现实危险”的单项评价结果→将各单项评价结果综合得出单元评价结论→再将各单元评价结论整合成最后的安全评价结论 • 从上述的逻辑链可看出:安全评价工作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工作,安全评价的各个环节,彼此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安全评价一步步进行,就是这种因果关系的逐步推进,下一步工作要以前一步结论为基础,因此,安全评价结论应反映这种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每个过程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应遵循内容、结论的同一性,不能相互矛盾,也不能模棱两可;评价结论的提出要对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论证。

      •评价结论逻辑思维方法应遵循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分理由律等“逻辑规律” ..…..…N..…N..…N(3)安全评价结论的整合原则1)单项评价结果、单元评价结果、评价结论的关系图单元1单元n整合原则整个系统评价结论输入、输出关系图单项评一价结果一单项评价结果整合原则一整合原则评价单元单元评价结果一单元评价结果评价结论 • 2)安全评价结论的整合原则• 从以上关系图可知,单项评价结果经适当的整合原则整合成单元评价结果,各个单元评价结果靠某一整合原则又整合成评价结论,因此,整合原则是评价方法的核心,不同的评价方法体现不同的整合原则,整合原则可以是一个数学模型,也可以是根据重要程度设定的权值,一组检测数据可以是另一组数据的整合条件,如设备的安全联锁可靠性测试数据值可以是设备安全性的整合条件;如某一危险有害因素的权限值设为“否决项”,只要该项检测或评价值未达标,单项评价结果就是“不合格”,则单元评价结论也就是“不合格”,如果这个单元在整个系统中有较大权重,则评价结论就将被确定为“整个系统存在不可接受风险” 4. 安全评价报告总体框架——安全评价报告章节的编制• 安全评价报告针对的评价对象各有不同,有的较简单,有的较复杂,有的可能是安全预评价报告,有的是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其报告章节略有差别,但其总体框架大体一致,一个完整的报告都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①前言• ②编制依据• ③项目概况• ④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⑤评价单元的划分• ⑥定性定量评价• ⑦单元安全对策分析评价• ⑧评价结论• ⑨附录、附件,附图 平常心、责任感、慎言行、敢担当!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祝大家考试过关工作顺心!谢谢大家!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