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上交版.doc
20页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学校名称: 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 余 雷 二O—O年四月二十七日一、 专业概况 1二、 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21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21.1 专业设置 21.2 专业建设规划 31.3 人才培养方案 42 专业基础条件 52.1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52.2 实践教学基地 52.3 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62.4 教学经费 63 师资队伍 73.1 队伍建设状况 73.2 主讲教师情况 83.3 科学研究水平 84 课程建设 94.1 课程休系 94.2 教材选用与建设 104.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05 实践教学 115.1 实践教学体系 115.2 实验、实习和实训 126 教学管理 126.1 教学规章制度执行 126.2 教学质量监控 137 人才培养质量 147.1 学牛素质水平 147.2 学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147.3 社会评价 15三、 存在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17一、专业概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孝感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 一级学科为依托,于200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办。
本专业设置在信息工程系, 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专业建设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专业的规划、建设、人才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教学组织及实施等工作首届招生60人,迄今已培养 了两届毕业生,共计108人,现有在校学生144人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自有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 共6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3.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9人,占专任教师人数 比例5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基础实验室3个,科技创新活动基地1个,与主 办学校共享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4个,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675.6万元,建有4个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馆藏计算机及相关专 业的纸质图书51918册,电子图书69551册,专业纸质期刊217种,电子期刊 1779种,9种专业数据库依据我院“立足地方、服务基层,面向省内外,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00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拟定了 “合格建设、稳步提升、凝练特色”的 专业建设“三阶段”发展思路合格建设阶段(2005—2009年),以主办学校的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为依托,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达到本科合格标准;稳步提升阶段(2010-2014年),加强 师资队伍和基础条件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稳步提升 专业办学质量;凝练特色阶段(2015—2020),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和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凝练专业特 色,努力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将本专业建设成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 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本科专业。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1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1.1专业设置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渗透性强、应用面 广、发展非常迅速的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 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内,国家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紧迫的、巨大的为适应区域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本科专业建设发展 的总体规划,借鉴孝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经验,针对信息产业市场, 尤其是孝感地区的信息产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并结合自身的条件,于2003年向 湖北省教育厅申请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急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湖北省教育厅批 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04年开办并招生本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 与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面向中小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 简单硬件控制设计、小型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维护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 才”培养规格: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较高的专业综 合素质,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软 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网络设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 和开发、多媒体应用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充分适应了社会经济发 展的需求,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从就业情况来看,一次性就业率在90% 以上;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上来看:2009届毕业生49人分布在湖北的有29 人 占签约就业总人数的60.4%;分布在珠三角的有10人 占签约人数的20.8%; 其它地区的占18.8%;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从事信息产业或行业的占 60%,其它行业的占40%;从就业层次看,一般在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以上毕 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就业层次等说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准确 的,专业设置能满足社会需求1.2专业建设规划2005年初,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2005—2009年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专业建设规划》1.2.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握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探索独立学院办学思路,研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 位依托本部教师队伍,建立自己的教学团队;借助本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 件;借鉴本部教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2.2专业建设目标根据上述专业的建设思路,并结合学校和信息工程系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本 专业的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带土移植”,建立基本的教学规范,确保 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规格;第二阶段为“去土留根”,自有师资队伍能够胜任专 业课程的教学,教学条件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确立有一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 式具体步骤如下:通过派遣和聘用8-10名的专业教师,主讲专业课程和指导学生的毕 业论文;招聘和引进6—8名的专业人才,从事辅讲专业课程和担任实验教学的 任务舞主办学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完成本专业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 组建本专业的基础实验室,创办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依据“培养具有必备理论基础,适应能力强的实用人才”人才培养定 位来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1.2.3专业建设措施本专业成立以来,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为了确保专业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推进专 业建设的发展,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建 设规划的制定与具体实施第二,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争取学院的经费支持,加大对本专业的教学基本 建设的投入;争取学院的政策支持,制定新的用人政策和人才激励措施。
第三,支持和鼓励全体专任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建设利用专业建设经费,积 极支持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 教学研讨会议;资助教师发表论文、公开出版教材、参加短期技术培训与进修等第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研究本专业的发展动态,调查市场需求,来确立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第五,积极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1.3人才培养方案1.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内口径较宽的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培 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 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面向中小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简 单硬件控制设计、小型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维护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满足信息技术行业、地方建设和基层一线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在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应用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 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专业基本的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在校要完成 公共必修课17门,跨学科专业选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22门,专业课至少选修 22门,修满175个学分,其中含综合实践26个学分,实验课程36个学分,方 可毕业。
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有如下方面的特点:压缩了理论教学的学时本专业以前的理论学时为2389学时,现在的 理论学时为1756学时力田虽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本专业以前的实践总学分为39学分,新的人 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总学分为62学分应用课程适当前移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前提下,尽早 的接触应用课程,方案中将有些课程适当前移例如,《单片机原理》原先在第5学期开设,现在前移到第3学期开设2 专业基础条件2.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和实习教学是理工科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在共享孝感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中的省级示范中心)、电工 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 金,建成了计算机实训教学基地和科技创新活动基地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多媒体 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CAD实验室等实验室组成,其中本专业使用到的 实验实训设备价值共计333万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由电工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 单片机技术实验室、接口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通信技术综合实验 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及基础物理实验室等专业基础和专业实 验室组成,其中本专业使用到的实验实训设备价值共计231.4万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共铺设光缆十多公里,信息点10000多个,联网计算机数 达8000多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本 专业的学生已连续两年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实训,让本专业的学生们了解了 大型网络的构建此外,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还建有3个基础实验室、1个科技创新活动基地 和21个多媒体教室为本专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为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实践平台2.2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通过与企业及校内单位合作,建有4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安排学生的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别为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 限公司、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湖北办事处、武汉达内科技有限公司,校内的实 习实训基地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工程系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也是本专业学生 进行单片机课程实训的基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有上万信息节点的大型局域网络,有先进的网络设 备,我们聘请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有网络设计建和网络维护管理经验的工程师 作为本专业网络课程的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网络实训如2006、2007 级的《网络维护管理实训》课程就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指导教师带领下,进行 网络设计与规划的实训。
本专业按照教学计划,每年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实训,有安 排校外实训教师在我校的机房进行课程置换,对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指导,如本 专业教师张天凡所担任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就是同深圳市计算机行 业协会进行课程置换实施的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是信息工程系专门建设的一个教师学生科研基地,这里是 一个全天开放式的科研活动基地,专业负责人余雷带领着一批青年教师如:张天 凡、余兵、曾蓉、郭小林、宣文静等组成了科研团队,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