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5933212
  • 上传时间:2022-08-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互相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重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他弱键与可以临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涉及: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5、被动运送(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朴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朴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协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以简朴扩散方式运送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送方式称易化扩散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属于被动运送的范畴8、积极运送(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送方式重要涉及离子泵:直接水解ATP供能;协同运送:间接消耗ATP9、协同运送(coupled transport):一种物质的运送依赖第二种物质的同步运送 这种运送需要先建立离子梯度,在动物细胞重要是靠Na+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完毕的10、胞吐作用(exocytosis):又称外排作用,指细胞内某些物质通过囊泡转运到质膜下方,小泡膜与质膜融合后,把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11、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在细胞膜的有被小窝上,特定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引起形成有被小泡而实现选择性迅速吞入某物质的过程。

      12、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吞入大分子溶液物质或极微小颗粒物的活动所形成的小囊泡的直径不不小于150nm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部的物质,形成胞饮体或胞饮小泡;根据胞饮作用的方式,分为二种类型:液相内吞:非特异的固有内吞作用;吸附内吞:有一定特异性的内吞作用13、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细胞内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分子复合物等物质的过程摄入的大分子颗粒物质的直径不小于>250nm形成的吞噬体一般较大过程:被吞噬的颗粒物质吸附于细胞表面;接触部分区域细胞膜变形;质膜内陷形成囊或形成伪足;颗粒物质被包裹;进入细胞质与溶酶体融合,吞噬物被分解14、细胞表面(cell surface):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复杂构造的多功能体系在构造上涉及细胞外被、细胞质膜和细胞溶胶等细胞表面是细胞质膜功能的扩展,它保护细胞,使细胞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负责细胞内外的物质互换和能量互换,并通过表面构造进行细胞辨认、信号接受与传导、进行细胞运动,维护细胞的多种形态等功能15、细胞外被(cell coat):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低聚糖侧链伸向质膜外表面。

      16、有被小泡(coated vesicle):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形成的特殊构造的内吞泡小窝逐渐向内凹陷,然后同质膜脱离形成一种有被小泡17、同向运送(symport):两种物质的运送方向相似动物细胞葡萄糖和氨基酸就与Na+ 同向协同运送18、对向运送(antiport):两种物质的运送方向相反H+ 与Na+ 的反向协同19、构造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蛋白在RER上合成之后,以运送小泡转运至高尔基体,经修饰、浓缩、分选形成分泌囊泡,随后被运送到细胞质膜,并立即进行膜的融合,将分泌囊泡中的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该分泌过程不需要任何信号的触发, 它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持续不断地进行有:分泌蛋白、细胞外可溶性蛋白、胞外基质蛋白等20、调节性分泌途径(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指细胞内大分子合成后被贮存在特殊的分泌囊泡内,只有当细胞接受细胞外信号物质的作用后,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生化变化,分泌囊泡才与细胞质膜融合将内含物释放到细胞外21、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内在构造、功能及其发生上互相密切关联的膜性构造细胞器之总称。

      涉及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及多种转运小泡等22、微粒体(microsome):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组织匀浆中分离出的100nm直径的亚显微颗粒,是由内质网膜或其她膜性碎片断裂形成的封闭小泡分为粗面微粒体和滑面微粒体23、信号肽(signal peptide):信号肽是由mRNA链上5’端的一段信号密码编码的肽段,一般长16-30个氨基酸残基的序列,具有6-15个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信号肽的作用是它经由SRP携带,将游离核糖体引导到内质网膜的表面,并与之结合,继续蛋白质的合成24、信号辨认颗粒( Signal Recogeniton Partical,SRP):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一种小的7SLRNA分子构成能辨认并结合信号肽和核糖体A位点,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导致蛋白质合成暂停,将核糖体引导至RER膜之后脱离结合,蛋白质在内质网膜上继续合成25、移位子(translocation apparatus):由Sec61p构成的蛋白复合体,当核糖体结合ER膜时则开放,协助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26、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内体性溶酶体,endolysosome):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PH为5.0左右,是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

      刚形成的成熟溶酶体,不含底物,为前溶酶体具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或其他物质进入,才有酶活性27、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由初级溶酶体融入来自细胞外或细胞内消化底物而形成,是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28、三级(终末)溶酶体(残存小体)(tertiary lysosome,telolysosome,residual body):吞噬性溶酶体达到末期阶段时,由于水解酶的活性下降,还残留某些未消化和不能分解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电子密度,这种溶酶体称为残存小体它们有的可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外,有的则蓄积在细胞内,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29、吞噬性溶酶体(phagolysosome):是已经进行消化活动的溶酶体,内含酸性水解酶和相应底物以及消化产物的溶酶体30、多泡小体(multivesicular body):初级溶酶体和吞饮体融合而成31、自噬性溶酶体(autophagic lysosome):初级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形成的次级溶酶体,消化细胞自身的组分或衰老、破碎的细胞器(自噬体+内体性溶酶体)32、异噬性溶酶体(heterophagic lysosome):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或吞饮体融合形成,消化来源于细胞外的物质(吞噬体/吞饮体+ 内体性溶酶体)。

      33、囊泡运送(vesicular transport):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定向地与另一种细胞器膜互相融合的过程34、COPⅡ包被小泡(coatmer-protein subunitsⅡ):由粗面内质网产生,属于非网格蛋白有被囊泡;COPⅡ包被蛋白由5种亚基构成;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送顺向运送)35、COPⅠ包被小泡(coatmer-protein subunitsⅠ):由高尔基复合体产生,属于非网格蛋白有被囊泡,由8种蛋白亚基构成,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逆向运送高尔基复合体膜内蛋白,偶尔也可行使从内质网到高尔基复合体的物质运送36、矽肺(silicosis):空气中的矽(SiO2 )被吸入肺后,被肺部的吞噬细胞所吞噬,由于吞入的二氧化硅颗粒不能被消化,并在颗粒的表面形成硅酸硅酸的羧基和溶酶体膜的受体分子形成氢键,使膜破坏,释放出水解酶,导致细胞死亡,成果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结节,导致肺组织的弹性减少,肺受到损伤,呼吸功能下降37、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线粒体嵴上的带柄小颗粒,称为基粒它是由许多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分为头部、柄部和基部。

      头部为可溶性ATP合酶,可催化ATP产生;柄部为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基部为疏水性蛋白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上,其作用是质子运送的通道,并将头柄部连接到线粒体内膜上38、线粒体DNA(mtDNA):存在于线粒体内的DNA,mtDNA呈高度扭曲的双股环状mtDNA能转录自身的mRNA、rRNA和tRNA ,线粒体的蛋白质约有10%是由mtDNA编码的如果没有mtDNA编码的mRNA、tRNA及核糖体,细胞核DNA也无法指令构建线粒体39、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细胞呼吸,重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渐释放能量,最后身成CO2 和 H2O的过程40、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线粒体上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映的逐渐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偶联ATP的生成,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41、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是指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并生成ATP,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体内生成ATP的重要方式42、化学渗入学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呼吸链复合体传递时具有质子(H+)泵的作用,由于线粒体对质子(H+)不能通透43、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三类成分构成,对于细胞的形态、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的运送、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着重要作用44、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γ微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MTOC空间上为微管装配提供始发区域,控制着细胞质中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拟定和细胞分裂MTOC涉及中心体、纤毛和鞭毛的基体等 45、γ-微管蛋白环状复合物(γ-tubulin ring complex):由γ微管蛋白和某些其她有关蛋白构成,是微管的一种高效集结构造,在中心体是微管装配的起始构造 46、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运用ATP水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