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式抚育模式对孤残儿童身心发育影响的分析.docx
6页回应式抚育模式对孤残儿童身心发育影响的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回应式抚育模式对孤残儿童身心发育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孤残儿童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身心发育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身心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身心发育均明显得到提升,与护理前相比,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且实验组在社会适应力、运动发育、语言发育上要更加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大多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仅发生1例不满意,满意度高达90%,而参照组满意度仅70%,P<0.05结论:在孤残儿童护理中,应用回应式抚育模式的效果较为突出能有效的促进患儿身心发育,提高患儿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关键词】回应式抚育模式;孤残儿童;身心发育孤残儿童即指失去亲人和自立能力的人,为社会特殊群体[1]一般在智力、感官以及身体行为等方面与常人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孤残儿童约60W左右[2],虽然我国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及政策,且大多数患儿被收养在各地福利机构中但在福利机构中,通常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由多名护理人员轮班照料[3]虽然这个护理模式能满足患儿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孤残儿童属于绝对弱势群体,若采用常规日常护理,则会导致身心发育更加缓慢,无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而若想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育,解决患儿生理、心理等缺陷,则需采用更加有效的护理模式,使其实现回归社会的愿望基于此背景下,我院对回应式抚育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0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孤残儿童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电脑流水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为(7.51±1.23)岁;实验组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为(7.48±1.32)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日常护理等实验组实施回应式抚育模式:(1)观察: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全身心关注患儿行为,包括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并倾听患儿的语言表达通过观察收集患儿客观信息,以便解读患儿兴趣及需求2)解读:对收集的客观信息进行分析,站在患儿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患儿当下的需求及兴趣3)回应:在观察与解读患儿试图传达的信息后,首先需要向患儿确认解读,通过询问、描述等方式尝试与患儿交流,确认患儿兴趣其次给予恰当的支持,在认同儿童兴趣,理解患儿思维的基础上,帮助患儿拓展思考范围,如建立或示范新玩法、求助同伴以及增加新材料等。
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出“支持你的探索,满足你的需求”观念在提供恰当的支持后,适时退出,再次观察,并重复以上步骤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身心发育情况[4-5](社会适应力、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及满意度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身心发育情况对比护理前两组身心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身心发育均明显得到提升,与护理前相比,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且实验组在社会适应力、运动发育、语言发育上要更加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身心发育情况对比 (`X±S,分)组别例数社会适应力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参照组207.25±2.328.89±1.2125.21±3.2530.24±3.8930.14±3.2536.21±3.25实验组207.19±2.149.15±2.3425.14±3.1435.31±3.7830.22±3.7843.31±3.25t值0.6924.5591.3095.2581.1944.244P值>0.05<0.05>0.05<0.05>0.05<0.052.2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实验组大多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仅发生1例不满意,满意度高达95%,而参照组满意度仅70%(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组别例数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n(%)参照组20545614(70.0)实验组201153119(95.0)X2值5.390P值<0.05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身心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身心发育均明显得到提升,与护理前相比,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且实验组在社会适应力、运动发育、语言发育上要更加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大多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仅发生1例不满意,满意度高达95%,而参照组满意度仅70%,P<0.05说明了回应式抚育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回应式抚育模式是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旨在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全面发育,包括社交、情感、认知等方面,为后期孤残儿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回应式抚育模式即指识别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并做出快速而恰当的回应并要求关注儿童的个体需求,以促进儿童发展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综上所述,在孤残儿童护理中,应用回应式抚育模式的效果较为突出能有效的促进患儿身心发育,提高患儿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参考文献】[1]张惠涓.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1.[2]樊丽芬.特殊教育中孤残儿童语言沟通能力提升策略初探[J].智力,2021(10):9-10.[3]张群.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4):194-196.[4]李红梅.如何促进福利院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J].幸福家庭,2020(18):101-102.[5]李晓微.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策略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187+18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