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教案1】.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zussh****1496
  • 文档编号:271903393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7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教学理念1、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将价值驱动与工具驱动相结合;2、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相结合;3、将学生认知逻辑与学科知识逻辑相结合;4、将学生课堂学习体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与时代同行,很好地将学习世界历史与学习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命题教科书丰富的教学内容符合活动课的特点,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学习中活动与在活动中学习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同时,教科书还给了很明确的实施途径,比如将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比如活动课开展的方式方法---查阅资料、分析论证、专题研讨;比如构建逻辑严密的问题群---为什么在过去不能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有了教学内容的引领,本课的设计和组织就可以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对全球化进程的一些基本事件有印象,比如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等重大事件,但是流于碎片,难于系统无论是从时空角度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从逻辑角度建构知识体系对高一的学生难度稍大。

      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学生生活于网络信息时代,对于全球化是有体验的,从日常的生活中不难感知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学生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的,但是对何以至此、未来又如何发展是不够清晰的,可由此进行追溯和整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上述分析,充分利用师生合作、小组内生生合作的组织形式进行合理的分工,比如教师可从整体结构合理分配研究任务并在过程中实施跟踪性针对性;生生间可以再分工,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承担子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展示任务,能力稍逊、基础不足的同学可以承担某一方面的搜集材料的任务四、教学目标时空观念: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了解、理解不同人群的命运,初步形成纵向的大时空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结合不同时空条件下不同人群的命运,运用唯物史观给予合理解释,比如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命运这种局面合理与否有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如果有的话,怎么去改变改变的意义又在哪里家国情怀:世界的发展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同样,中国的发展也能影响世界的发展随着自身的发展,中国树立起来一种更具发展生命力的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付诸行动,以期实现美美与共的美好格局。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2、难点:理解不同时期人类命运发展态势中所蕴含的思维对重点的确立,是基于本课承担的学科素养培养之目标,比如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对难点的确立,是基于发展学生成长与生活的需要,比如体会合作思维的内涵,比如体会“美美与共”的思想内涵与价值,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六、教学设计思路充分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知识逻辑整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由归纳到分析,由局部到整体最初的切入点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最终的整体研究成果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实现和呈的,充分体现合作的价值将教学内容与校情学情相结合,相对简化研究问题,但简化绝不等于弱化,而是为了突出主线与重点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研究组,分别锁定研究方向:1、为什么此前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历史回顾);2、为什么现在提(时代背景);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的关系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理顺思维、呈现条理,同时在生生活动的环节和语言上也给予了一定的引导七、教学过程第一组同学通过精心准备的PPT进行呈现小组负责课题---为什么此前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1、回顾大航海时代以来不同地区,特别是遭受侵略和奴役地区的人们的命运。

      学生进行概括介绍如下: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的距离被缩短了但是,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后,先是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而后从非洲贩运大量黑人劳动力,把自己国家的发展通过剥削他人建立起来然后通过所搜寻的典型材料来进行展示和解释,如下:在运送奴隶的运输船上,奴隶贩子为了能多运送一些奴隶,往往会在密闭的船舱里将人塞得满满的奴隶们就像货物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被塞到高度不超过75厘米的船舱除了展示以下的图片,两位学生还借助讲台模拟了奴隶在船舱的悲惨状态2、历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年经济大危机,各种矛盾交错发展,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简要回顾概况,重点突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学生概括介绍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英德矛盾---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而德国在19世纪下半叶才实现国家的统一,但此时时的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德国迫切需要殖民地来廉价获取原料和产品市场,不可避免要对原来的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既有秩序提出挑战,进而谋求世界霸权。

      配套图片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在经过经济危机和法西斯独裁的影响下,为了转嫁矛盾而发起的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建立了众多集中营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有用于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剖室和焚尸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并屠杀了其中的110多万人,受害者绝大部分是犹太人1945年1月27日,盟军解放了全部集中营,仅仅7000名幸存者获得了新生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生生现场活动:为什么要发动世界大战为什么要争夺霸权争夺霸权要实现什么争夺霸权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零和思维)通过这些问题,展示的成员与现场的听众实现思维的互动与交流学生对这场战争的反思内容介绍如下:出于人类无法承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广泛共识,各国意识到战争和掠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各国之间尝试以合作代替战争实现互赢。

      基于此,构建了一些有利于合作的世界组织教师小结提升:回顾以往的过程,我们发现过程的背后体现的是零和思维: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所以大家看到的是这样的轨迹和面貌在过程中,不少国家吸取了历史发展的教训,共同体意识逐渐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承转)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以合作的思维取代“你死我活”的斗争思维,那么,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没有推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如果有,是什么第二组同学进行呈现与现场互动---为什么我们比过往更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生概括介绍如下: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的相互依赖性环顾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融入到全球大的发展体系之中,奉行开放发展、包容增长的理念与政策,同时将本国的发展战略与他国的发展战略很好地对接,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粮食安全、核危机、难民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应对。

      举例如下:1、环境问题该组学生以“山竹”为例,以台风为切入点,进行探究,以图片和视频作为载体提升研究的亲和力互动问题:台风怎么形成如今为什么更加频繁学生在互动的基础上给予概括解释:台风是因为海水温度过高,气流上升,导致海面空气减少,形成气压较低的区域,风从周围的高气压区流入低气压区,流入低压区的空气继续抬升,抬升的空气继续降低着气压,形成了一个高空高压,接着高压的空气向外顺时针流出,拉动低层空气抬升,气压越来越低,风力越来越强,就形成了台风近两年,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上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导致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变高,使台风更容易形成2、难民问题难民不仅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而且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难民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互动问题:回顾历史,难民问题是如何形成解决的难点又是什么政治原因和种族迫害;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大批白俄逃亡国外;30年代希特勒法西斯迫害、驱赶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压迫国内黑人和有色人等战争因素;据估计,两次世界大战仅在欧洲就使7000万人丧失家园;70~80年代,越南侵略柬埔寨、苏联侵略阿富汗、以色列侵略阿拉伯国家和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等战争,使这些地区产生大量难民。

      自然灾害因素:如非洲1982~1984年的特大旱灾,造成大量难民互动问题:关注现实问题,并引导大家思考---“你对韩国接收难民问题怎么看?”“不接收不人道,韩国历史上也曾接收过别国的帮助但接收多了,又势必会带来国内的发展压力,如何是好?”《韩国为难民吵翻天 70万人请愿:我们没道德义务》今年以来,进入韩国济州岛申请避难的也门难民较往年成倍增长,激化了韩国国内反难民情绪;与此同时,来自埃及的难民数量也在不断上升6月13日,韩国民众在青瓦台官网发起请愿,反对《难民法》及济州岛免签政策截至7月12日,已经有超过70万人联署请愿请愿书写道:“欧洲可能对一些国家(前殖民地)负有历史包袱……但韩国并没有这样的道德义务尽管反对声浪不断,但韩国国内仍有不同的声音韩国《京乡新闻》评论称,如何对待也门难民是对韩国人权的一个考验该报纸举例称,韩国在上世纪因为日本殖民统治和朝鲜战争,有数百万人逃离国家我们现代历史上所有的悲惨事件促使无数人违背自己的意愿离开祖国,在他国依赖他人的善意生存……接纳这些难民是我们偿还国际社会的一个机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渐形成共识---难民问题的解决绝非一国之力能解决,需要从形成难民的根源上以“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予以解决,很难但值得追求。

      主持本环节的同学小结:风险与挑战的跨国性、联动性特点决定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在风险与挑战面前不允许有“旁观者”“退缩者”,更不能有“转嫁责任者”“损公肥私者” 教师参与小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的迫切需求,更是未来价值的追求取向在其背后,零和思维越来越多地被合作和共享思维代替 (承转)世界需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为什么由我们国家提出它与我们的中国梦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第三组小组呈现本组的探究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1、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形成认识---近代史上我们的遭遇促使我们比别人更能够深刻地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学生截取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改革开放四个节点,通过生动叙述了解、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在一步步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我们更能够理解和同情类似的国家和地区,我们也很愿意分享我们的智慧与经验,提供我们的帮助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大,我们也更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