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docx
48页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第一篇: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介绍 中央电视台2022年2月8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星斗焕文章 #感动中国#【孙家栋功勋科学家】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领导发射的卫星占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孙家栋:星斗焕文章】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
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三入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忠义感乾坤(资料图) #感动中国#【王锋火海救人英雄】2022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尽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王锋:忠义感乾坤】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1 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 支月英——芳兰振惠叶 #感动中国#【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支月英:芳兰振蕙叶】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湖南衡山白云村大学生村官 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感动中国#【秦玥飞耶鲁村官】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统、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他说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秦玥飞:君子通大道】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浩气展红霓(资料图) #感动中国#【张超用生命诠释军人使命】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2022年4月27日,他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他坠地受重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向他致敬!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张超:浩气展虹霓】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
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2 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感动中国#【李万君大国工匠】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为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实现“突围”,他一次次试验,参与填补了国内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技术攻关100余项!没有这样的大国工匠,就没有强大的中国制造业!点赞致敬!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李万君:器成天下走】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感动中国#【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2022年他的团队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帮助近200名患者!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梁益建:推诚结仁爱】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暖带入春风 #感动中国#【郭小平用爱系起红丝带】2022年,山西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见艾滋病区几个孩子到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办起“爱心小课堂”,后在各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挂牌成立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他仍坚持,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郭小平:暖带入春风】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3 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阿布列林——澄清有片心 #感动中国#【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访问焦裕禄故居,这次行程影响他一生工作46年来他勤勤恳恳,坚持依法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好干部,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澄清有片心】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潘建伟——曙色满东方 #感动中国#【潘建伟在世界最前排和宇宙对话】20年前,在奥地利留学的潘建伟告诉导师,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2022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潘建伟:曙色满东方】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 #感动中国#【特别致敬:中国女排】2022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22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特别致敬奖颁奖词【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
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 第二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 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胡忠、谢晓君的颁奖辞: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吴孟超: 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 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吴孟超的颁奖辞: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 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刘伟的颁奖辞: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 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第三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人物事迹: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22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 颁奖辞: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