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7A文】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Jerm****014
  • 文档编号:93092260
  • 上传时间:2019-07-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2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艾青,原名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芦笛》、《巴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艾青吹奏的这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芦笛声中,人们也看到了西方象征派大诗人凡尔哈仑和波特莱尔的影响艾青诗歌特点:1、艾青的诗作蕴藏着一种深沉的感情忧郁”、“忧伤”、“悲哀”2、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和讴歌;3、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4、运用新鲜的比喻、丰富的想象;5、善于用色泽、光采的渲染以至构图、线条的安排来增加形象的鲜明性《北方》写作背景:诗人写作此诗之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诗人辗转于南北各地,1938年初旅经陕西潼关时,因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端木蕻良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于是写作此诗,抒发他北国之行的感受主题思想:本诗描绘了北方国土的悲哀,又表达了对这悲哀的国土崇敬与挚爱的深沉感情解读此诗的三个要点:1.“土地”意象及象征意蕴;2.感觉化的画面感;3.自由诗体的特点结构分析:本诗共四节,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节):描绘战争阴云笼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悲哀,表达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第二部分(第四节):抒发因目睹悲哀的北方和回思历史而产生的对国土深沉挚爱的情感。

      艺术特色1)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的在诗里,充满着忧郁的思绪:悲哀、暗淡、恐怖、荒漠、冻结、挣扎、疲乏、痛苦、厌倦、寂寞、枯干、阴郁、灰暗、悲苦、荒凉……这些词语都喻示着忧郁2)独特的土地意象土地”凝结着诗人对祖国、农村劳动者、民族生命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北方》也以“土地”为意象,其实咏唱的仍是北方的田地、北方的土地和人民3)自由体诗本诗不受外在形式的拘束,没有均齐的段式、划一的句数、字数,没有一贯的韵脚4)语句朴素、长而舒缓,有浓重的散文气息5)语言富有节奏感,有内在的旋律6)以素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幅富于动感的北国乡土的风景画面,形象、生动、准确、传神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是忧郁的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能给人以力量,诗中作者将忧郁化作了坚强2.分析本诗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对色彩的运用例如在表现“土地”意象时常用“灰黄”色调和“暗淡”的光,有力地暗示了现实中深沉的悲哀和凝重的不幸,也浸润着诗人忧郁的情思故诗中的色调、光彩、形象,不仅是感觉和印象的捕捉和记录,而且是一种暗示和象征3.本诗捕捉的形象、画面有什么典型意义?诗人把主体的思想感情融入感觉,进而发挥多层次的联想,创造出明晰而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暗淡的灰黄”之上“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等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i),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歌风格:(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理想主义者,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剧感受。

      最能够体现戴望舒寻梦的特点的是《雨巷》梦,那种美丽、芬芳而哀怨的姑娘,文本分析: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诗的头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寂寞”同时也隐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第二句,“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同时“(偷)放”一语,又表露出凭吊女作家墓时环境的险恶—-香港沦陷于敌手,仍处在血雨腥风之中第三句,“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出内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第四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斯人已逝,自与生者感受有别,一“却”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艺术特色: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2.在修辞上,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也有所节制,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3.结构上的平衡这首诗在主题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也融有多重的对比关系,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平衡在视觉上,它显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4.阅读的张力它自身的蕴藉饱满、自足,有深邃的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思考与练习1.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2.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衡而协调3.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的地位和价值: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婉约”派宋词1、词的基本知识“词别是一家”:柔媚香艳;“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雅俗两面:一面为儒为臣、高头讲章,写儒雅纯正的诗;一面声色犬马、浅斟低唱,写风月性情的词2、宋词概述• 词兴于唐,盛于宋,衍于元明,复盛于清。

      • 宋词有两大类型:一类偏于阴柔之美;另一类偏于阳刚之美3、宋词流派婉约派词的特点:1、题材上以男女情事、伤春怨别为主;2、体格风调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3、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4、婉约派词人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豪放派词的特点:1、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2、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3、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怀为目的,表达豪放、旷达;4、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与义、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陆游、刘过等人李清照--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意出奇,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李清照自我艺术形象1、聪慧开朗,活泼天真的少女----点降唇2、才情横溢,情思如缕的少妇----一剪梅3、饱经忧患,孤独憔悴的嫠(lí)妇——声声慢4.倜傥有丈夫气的巾帼形象《声声慢》赏析: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

      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词的上片,字里行间处处含愁下片紧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铺叙开去作品结尾,词人在以上晓寒、淡酒、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等一系列镜头组成一幅天然的悲凄画面之后,将难以名状、无法解脱的苦闷汇为沉痛之极的两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首先,叠字的运用,突现了这首词的语言特点叠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可以加重语气,增强情感,突现事物特征,同时造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李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且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准确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在韵律方面,词作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造诣《声声慢》的词牌历来多平韵格,李清照却选择了入声韵入声短促幽咽,创造出一种饮咽吞声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词中又配以众多的齐齿音字和舌音字九十七个字中,这类字竟占五十七个,如寻、觅、凄、息、积等齐齿音字,点、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叠,造成一种啮齿切语的音调,仿佛女主人公在哀哀自诉。

      在章法上,《声声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主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采用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写愈深同时,词作在结构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层层铺开,一气贯注,在心境与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断扩大过程中,将愁绪聚结到难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思考:1.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2.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3、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的不同特点《临江仙》赏析: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