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二节全教育观理论课件.ppt
38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二节全教育观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二节全教育观理论论一、前语言发展一、前语言发展•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语言学习,为正式的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语言学习,为正式的语言运用做好了准备,这段时间内儿童的各语言运用做好了准备,这段时间内儿童的各种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前语言现象种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前语言现象围绕语音,儿童发展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一一) )前语言感知能力发展前语言感知能力发展((二二) )前语言发音能力发展前语言发音能力发展((三三) )前语言交际能力发展前语言交际能力发展((一一) )前语言感知能力发展前语言感知能力发展•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把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分开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把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分开•前语言感知能力分为三种水平层次:前语言感知能力分为三种水平层次:•辨音辨音----辨调辨调----辨义辨义1.1.辨音水平(辨音水平(0-40-4个月)个月)2.2.辨调水平(辨调水平(4-104-10个月)个月)3.辩义水平辩义水平 ((10-18个月)个月)•【【研究分析研究分析】】给给9 9个月的婴儿看个月的婴儿看“狼狼”和和“羊羊”的画片。
每当出示的画片每当出示“羊羊”时,就用温柔的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而出示“狼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这是老狼,狼,这是老狼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说“羊呢?羊在哪里?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画着羊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羊呢?羊在哪里?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语调与整个情境个情境(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的意义词的意义(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前语言发音是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前语言发音是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种语音发声,类似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汉语儿童早期语音发展的一般顺序汉语儿童早期语音发展的一般顺序•1.1.单音发声阶段单音发声阶段(0-4月)月)•2.2.音节发声阶段音节发声阶段((4-104-10个月)个月)•3.3.前词语发声阶段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10-18个月)个月)((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前语言交际是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言及伴前语言交际是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言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现象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现象1.1.产生交际倾向产生交际倾向((0-40-4个月)个月)•2.2.学习交际学习交际" "规则规则" "((4-104-10个月)个月)•3.3.拓展交际功能(拓展交际功能(10-1810-18个月)个月)3. .拓展交际功能(拓展交际功能(10-1810-18个月)个月)•1010个月后,婴儿已经能通过一定的语音和动作个月后,婴儿已经能通过一定的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义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义•从交际的习惯上看,婴儿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不同的婴儿会用经常重复的声音表达某种意思。
•比如yi-yi表示自己发现了好玩的东西uu表示不合适二二、语言发展、语言发展•一岁半后,儿童进入语言发展期儿童语言一岁半后,儿童进入语言发展期儿童语言发展由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技能发展由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技能三个主要方面构成三个主要方面构成语言内容:语言内容: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时的表征关系,即语义时的表征关系,即语义语言形式:语言形式: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即语音、词法和句法即语音、词法和句法语言运用包括两个因素:语言运用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一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二是语言情境目的;二是语言情境((一)语言形式的获得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言形式:语言形式: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即语音、语法即语音、语法•1.1.语音的发展语音的发展•(1)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音位知觉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先元音后辅音;音位知觉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先元音后辅音;两岁左右才能分辨清浊对立的语音两岁左右才能分辨清浊对立的语音•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音•aa,,e e,,i i,,o o,,u u辅音发展:塞音(爆破音、闭塞音):b、p擦音:[f]、[s]、[sh]鼻音:[n]流音:/l/、/r/滑音:/w/、/j/•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fis现象 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fisfis现象现象))(2)发音能力的发展汉语儿童4 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发音能力的发展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发音能力的发展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儿童发声母比发韵母更困难;儿童发声母比发韵母更困难;错误较多,(z、c、s、zh、ch、sh、r、n、l)儿童有其特殊的发音策略(省略音、替代儿童有其特殊的发音策略(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音、重叠音•((3 3)语音意识的产生()语音意识的产生(2-32-3岁)岁)•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范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自觉模范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能力•1)1)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人的发音错误•2 2)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两三岁时开始出现小结巴现象)两三岁时开始出现小结巴现象)2. .语法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中语句结构的获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中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1.词汇数量不断增加年龄11.522.53456词数101003006001100160023003500词汇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岁以后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递减趋势3岁左右是儿童词汇增长的高速期•掌握各类词的顺序•词类的使用频率•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2.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实词情况虚词情况: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名词名词51%51%动词动词25%25%形容词形容词10%10%副词、代词、副词、代词、数词数词14%14%•对句子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采用两种方式:对句子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采用两种方式:•一、考察儿童说出句子的长度,即句子中包一、考察儿童说出句子的长度,即句子中包含的最基本意义单位的数量含的最基本意义单位的数量•句长(句长(MLUMLU):):2 2岁岁2.912.91;;3 3岁岁4.614.61•二、儿童说出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二、儿童说出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句法结构发展:不完整句,完整句,复合句句法结构发展:不完整句,完整句,复合句 一、不完整句阶段:一、不完整句阶段: 1. 1.单词句单词句 全世界儿童发出的第一句具有语义学意义的全世界儿童发出的第一句具有语义学意义的话语都是能够表达复杂意思的单个词语,被称为话语都是能够表达复杂意思的单个词语,被称为单词句,单词句, 例如,例如,mamamama可以被婴幼儿表达不同的意思,可以被婴幼儿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如““妈妈走了妈妈走了””,,““过来,妈妈过来,妈妈”” 特点:大多数婴幼儿在讲单词句的同时,还会借助手特点:大多数婴幼儿在讲单词句的同时,还会借助手势,语调,强化物向父母表示自己的意图。
如果父母按势,语调,强化物向父母表示自己的意图如果父母按他们的意图做时,他们就感到高兴,否则就哭闹他们的意图做时,他们就感到高兴,否则就哭闹 单词句单词句 用以表达复杂意思的单个词语用以表达复杂意思的单个词语 2. 2.双词句(是婴幼儿自创语言的代表作,双词句(是婴幼儿自创语言的代表作,1 1岁半到岁半到2 2岁称为双词句阶段岁称为双词句阶段 到到2 2岁末,孩子开始说包括两个词语的句子,即岁末,孩子开始说包括两个词语的句子,即电报句,因为他们和电报很像,会将句子中不必要电报句,因为他们和电报很像,会将句子中不必要的词语删掉的词语删掉 比如比如““家星期二家星期二””,可能是说我预计星期二回家可能是说我预计星期二回家 双词句尽管简短,但无语法错误双词句尽管简短,但无语法错误 孩子说孩子说““坐椅坐椅子子””,是让父母坐在椅子上,而不会说椅子坐是让父母坐在椅子上,而不会说椅子坐 双词句中所表达的是儿童早期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以儿童早期对外界事物间关系的原始、普遍的认知为基础。
名词或代词和动词 爸爸坐 动词和宾语 打球 不同类型双词句出现的顺序在所有语种中完全相同从不同类型双词句出现的顺序在所有语种中完全相同从英语到德语,俄语等这种顺序的恒定性对语言发展理论意英语到德语,俄语等这种顺序的恒定性对语言发展理论意义深远双词句发展起先是缓慢的,然后急剧增加 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简单句的类型:主谓、谓宾、主谓宾、主谓双宾复合句的特点:数量较少,比例不大;结构松散,缺乏连词;联合复句出现较早,偏正复句出现较晚2.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2 2岁岁儿童运用修饰语的仅占20%,3岁到3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到4岁,有修饰的语句开始占优势 2岁很少有修饰的简单句,2.5岁简单修饰“我的积木”3岁开始使用复杂修饰“我玩的积木”•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内容的分化词性的分化结构层次的分化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3-4岁4-5岁5-6岁4-6个词7-10个词7-10个词11-16词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二)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语段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语段3 3个语言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
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对语义获得的特点:对语义获得的特点: 1. 1.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的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的 2. 2.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词语的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词语的含义几个阶段含义几个阶段1.词义的获得儿童早期往往在词义的获得上会出错,常见的错误儿童早期往往在词义的获得上会出错,常见的错误有:有:1.1.对成人词义过度扩充,对成人词义过度扩充,miao miao 扩充为猫、狗等扩充为猫、狗等 2. 2.对成人词义的缩小,桌子理解为自己家里的桌子,对成人词义的缩小,桌子理解为自己家里的桌子,原因是儿童对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抽象水平原因是儿童对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抽象水平 3. 3.与成人词义无关,香蕉比作新月与成人词义无关,香蕉比作新月儿童理解词语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在:儿童理解词语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在:1.儿童对各种词的理解都有一个大致的顺序,但没有绝对的年龄界限。
2.儿童对词语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3.儿童对词义的掌握由大概到逐步精确,有具体到概括4.儿童对词义的获得始终是以认知发展,特别是概念的掌握为基础2.对句义的获得学前儿童是如何理解一个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子的?经研究发现,儿童从已有的语言和非语言经验中总结概括出一些“规则”去理解和解释听到的新句子,常用的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语言策略(1)语义策略是学前儿童最初使用的一种理解句子策略儿童只注意句子的几个实词,将句子中的几个实词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以组合来理解句子,而不顾句法结构如:小东把王老师扶了起来儿童通常会理解为王老师扶了小东(2)词序策略就是根据句子中词的先后顺序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意思儿童的经验是动作者--动作--承受者,因而,他们会用这种策略去理解被动句老太太被小花碰到了他们会理解为老太太碰了小花(3)非语言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
李医生被小明扶着进了房间,他摔伤了儿童通常会把这个他理解为小明,李医生生病与他们的经验不符合(三)语用技能的获得语用技能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1.语言操作能力指的是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效的调出已有的语言以及与其有关的非语言知识,并恰当地用于交际过程的能力语言操作能力包括了说话人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人的语言理解能力学前儿童在交际中对语言操作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1))语言简略,丢音、换音较多,音调较高,很多话语不符合语法规则((2))具体、形象的词语较多,抽象词较少,有时词不达意 ((3))语言重复较多,疑问句和祈使句为主((4 ))常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等非语言手段((5))改变音调和音高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交流意图2.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外部环境可以使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的情景中产生多种歧义、预设感知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本身特征的敏感性、对实际交际情景变化的敏感性和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等。
对交际对象本身特征的敏感指说话人能够对不同的交际对象采用特定的、易在交际双方之间产生共鸣的语言的形式2岁半的儿子与母亲的一段对话母:儿子,爸爸爱你还是妈妈爱你?子:爸爸爱我,妈妈爱我,爸爸妈妈都爱我母: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子:我爱爸爸和妈妈在例1中,孩子不仅理解了母亲问话的真正意图,而且向母亲传达了自己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是对等的信息面对“二选一”式的选择性问题,第二次依然做出了策略性应答,用一种策略性表述方式既令妈妈高兴也取悦于爸爸的,足以证明孩子无形中有一种很好的语用意识对实际交际情景变化的敏感是指当交际情景发生变化时,说话人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或者听话人根据情景的变化理解变化了的语言形式的能力对实际对象反馈敏感则是说话人根据交际对象发出的是否已经接受到信息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说话内容和方式,也是指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话的理解情况的自我感知能力和及时反馈能力例2】2岁10个月去幼儿园路上的一段母子对话子:妈妈,今天,不买棒棒糖。
否定陈述作为试探)母:好,乖孩子子:吃棒棒糖烂牙齿呢面子策略)母:对,糖吃多了烂牙齿子:韩妮妮牙齿烂了,看我的牙没有烂发出暗示性的请求)母:就是,因为她吃的棒棒糖太多了子:口香糖可以吃吧?(故意忽略母亲强调的种属概念“糖”而代之以具体事物)母:口香糖可以吃,但是今天不能买口香糖吃多了也会烂牙的子:那好吧3.3.心理预备能力心理预备能力指交际双方调节自己的情感、兴趣、动机并使之指交际双方调节自己的情感、兴趣、动机并使之指向言语交际行为的能力、对同一话题的保持能指向言语交际行为的能力、对同一话题的保持能力和对有关交际内容知识的组织能力力和对有关交际内容知识的组织能力。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