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加入sdr的利弊冲突及法律对策.doc
40页试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加入SDR的利弊冲突及法律对策试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加入SDR的利弊冲突及法律 对策(河南 郑州 450001)李佳佳作者简介:李佳佳,男,河南信阳人,汉族,郑州大学法学院2014级国际法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联系方式:15737680266,495790573@.com摘 要: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背景,探讨人民币加入SDR的利弊、途径和对策,在充分阅读和梳理过相关文献和著作后,总结了人民加入SDR的条件和可行性和路径在运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分析方法后,结合我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后经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现状,深刻并有见解地从法学等多专业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特别提款权 路径选择 法律对策1、人民币国际化1.1国际货币的含义货币国际化是主权货币使用的国际化,即一国(地区)所发行的货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并且成为国际储备的主要货币之一货币使用的国际化将推动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对于国际货币,多数研究主要从职能和使用范围来定义从货币职能角度定义的代表性研究包括Cohen (1971)和Hartmann (1998)所作的工作。
Cohen认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当一国(地区)的官方或私人部门将本币使用范围扩展到该国之外时,货币所充当的职能即从国内扩展到国外,该种货币就成为国际货币Hartmann则划分了货币的三类不同职能,即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并从私人和官方两个部门分别定义了国际货币所具有的特征(见表1)[1]从交易媒介看,国际货币既用于私人部门的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结算,也是官方干预外汇市场和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工具;从记账单位看,国际货币是国际间商品、服务和金融交易的计价单位,也是官方角度被盯住的主要货币;从价值储藏手段看,国际货币成为私人部门货币资产和债券的投资货币,在官方则成为政府的储备货币从货币的使用范围来看,IMF对国际货币的定义为:在国际往来支付中被广泛使用的、以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的货币该定义强调了国际货币被“广泛使用”的能力,而没有提出其他条件这一思想贯穿在其对一国货币加人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的要求上,即加人SDR的货币应当是可以“自由使用” (Freely Usable)的货币,而并非“自由兑换”货币从二者关系看,“自由使用°比“自由兑换”有更高的条件和要求: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具有最高优先权,一定能够自由兑换;但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未必能够在全世界范围或区域范围内自由使用。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的概念,是一国货币演变为国际化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官方机构将其定义为:当某国货币跨出地域范围,在全世界行使货币职能,成为可自由兑换、自由流通和自由交易货币的过程被称为是货币国际化货币国际化是货币的流通超出本国地域范围,在国际经贸交易中实现作为计价手段、结算手段、储备手段以及官方外汇市场干预工具,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定义为:货币国际化是一国货币演化成国际货币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该货币的职能部分或全部逐步实现从本国范围扩大到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同时还伴随着其他货币不断选择与竞争,因而其国际化水平也在不断变动的一个过程[2]1.2国际货币的本质及基本特征(1)货币的自由兑换性如果一国的货币具有高度的风险,其国际接受范围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往往是不可兑换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多变性,多变性指的是兑换范围上的多边性、用途上的多样化和地域上的多层次一国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其外汇兑换面往往越广;稳定性,稳定性是要求本币币值的稳定,这是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基础有时候也存在本币币值稳定,但是汇价仍随着外汇币值波动的情形[4] 戴鸿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 (21).。
所以应该从维持国内物价和外汇市场汇率两个方面来保持汇价的稳定;自由性,自由性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外部限制条件,货币的自由性标准是指货币兑换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但实践中外汇管制往往成为阻碍货币自由兑换的限制因素2)货币在国际交往中作为媒介被普遍认可黄金在金本位制中充当了国际货币,美元凭借其与黄金的特殊关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当今的国际货币以纸币制度和浮动利率为主要特征,所以美元最为接近国际货币的标准与此相比,欧元与日元虽然也可以称作国际货币,但是从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来看还远远不及美元1.3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根据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以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确定各国货币比价各国之间的货币要确定一个比价,即确定一个汇率在确定比价的同时,各国政府一般还要规定货币比价确定的依据、浮动界限以及维持汇率水平所采取的措施等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所采用的措施各国政府一般都颁布相关金融法规,以确定本国货币是否对外支付进行限制等方面的问题3)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为应对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都要有一定数量的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4)国际结算原则一国对外的债权债务,或者立即进行结算,并在国际结算中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或者进行定期结算,并实行限制的双边结算5)黄金外汇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些国家中,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或是没有限制,可以自由流动,或是限制流动与转移例如有的国家规定,黄金外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同一的货币区内自由流动,而在货币区外则没有自由等2.人民币国际化含义2.1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这里我们应正确认识人民币国际化和可兑换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货币由国内法偿货币向国际货币的角色转换,实现了从自由兑换到国际储备货币的跨越而可兑换则指的是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下,一国货币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大项形成的与它国央行间的官方货币兑换关系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出来的自由买卖关系可兑换”与“不可兑换”都是在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形成的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兑换已经被分割成为不同层面的可兑换新的货币可兑换概念是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体系下根据一种货币的市场表现和功能作用延展来确定的可兑换实现的路径也有多种选择:可以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大项目走,或先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再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或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再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最后达到完全可兑换,即自由兑换 ;也可以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做一定分拆组合,先形成货币的基本可兑换,再进到自由可兑换 ;还可以先实现居民可兑换,再实现非居民的可兑换而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则是按照货币本身在经济贸易和金融交易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来逐步推移实现的,即先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再发展成为金融交易货币,最后升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显然,可兑换只是一国货币为了取得在区域内或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可接受性和可交易性,开启该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一项基础建设 ;国际化货币则是可兑换货币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广泛使用的高级形态。
国际经验证明,两者的推进是相互交错,相互促进的,并没有严格的时间序列关系不能片面地用绝对化的“可兑换标准”来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进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进一步积极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拓展人民币可兑换的空间 2.2人民币国际化之流通使用现状 2014年7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了《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根据报告中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显示,2013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1.69%,与2013年初的0.92%相比提高了84%在2012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增长,在同一时期,美元的国际份额保持基本稳定,欧元和英镑有温和的上升,日元的国际化程度下降2013年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96%,欧元为30.53%,英镑4.3%,日元4.27%201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1.96%,上升明显所以,保守地估计到2014年底的指数预测值有望到2.4%[3]早在二十年前,中国就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是,由于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比较缓慢近年来,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边贸支付结算,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才越走越宽广。
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2008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2009年3月9日国务院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将在香港进行试点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7月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人民银行8月23日明确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2012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2014年6月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频频布局6月18日,建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19日中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2014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授权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成为在首尔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一步同时我国政府明确提出,2020 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迅速,步伐稳健有力,但从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过程中国际支付的情况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处于一种初始阶段,离真正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仍相去较远2.3人民币国际化之法律制度现状(1)我国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的接受。
最初我国实行以计划、行政方式管理为主的外汇管理制度,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