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关税措施的分类及衡量.doc
6页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的分类及衡量一、非关税措施的类型在考察非关税措施时,一个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怎样将现存的各种非关税措施进行分类有时候把非关税干预按其初始目的区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以最初目标为限制进口的称为直接的非关税措施,而把服务于其它目标但同时产生限制进口作用的称为间接的非关税措施[3] Greenaway, David (1983),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London: Macmillan.也有人在非关税措施和非边境措施(non-border measures)之间作出区分,非边境措施是相对于边境措施如关税或数量限制等而言但对贸易发生影响的任何措施[4] Messerlin, Patrick (1987), “Nonborder measures to assist industry”, in Finger, J. Michael and Andrzej Olechowski (1987, eds.), The Uruguay Round: A Handbook for the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例如,对国内生产者的补贴是一种非边境措施,但也对贸易发生重要影响。
分法可以有许多,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角度的分法:[5] 王浩、王森(1998),“关税壁垒与非关税措施的比较与建议”,《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6期,第5-11页1)从制定主体角度,非关税措施可以分成内生性非关税措施和外生性非关税措施;(2)从影响方式角度,非关税措施可以分为直接性非关税措施、间接性非关税措施和意外性非关税措施;(3)从作用机制角度,非关税措施可以分为价格费用型非关税措施、数量限制型非关税措施和综合影响型非关税措施在具体的分类运用方面,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这些措施的初始动机是否限制贸易或导致贸易扭曲(trade distortion)来进行划分,运用这种方法,非关税措施可以分成三大类:(1)具有限制贸易或导致贸易扭曲意向的非关税措施;(2)仅有次级贸易限制意向或效果的非关税措施;(3)没有贸易限制意向但对贸易有着一种溢出影响(spillover effect)的非关税措施 在这三大类下面又分为数量性操作措施(quantitatively operating measures)和影响价格或成本的操作措施(measures which operates through prices and costs),详见表10-1:表10-1 根据初始目的进行的非关税措施分类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限制贸易或导致贸易扭曲次级贸易限制倾向对贸易有溢出效应A. 数量性操作措施1. 全球配额1. 通讯限制1. 政府对制造和分配的垄断2. 双边进口配额2. 广告限制2. 政府的结构性和区域性发展政策3. 限制性许可证3. 国际收支措施4. 自由(一般)许可证4. 多重税制5. 自动出口配额5. 多重社会保障6. 禁运6. 多重折旧制7. 政府采购7. 政府自主的房屋、航天和非军事项目的溢出效应8. 国家贸易8. 政府采购导致的规模效应9. 本国成份条例9. 多重国家标准、条例和实践10. 外部运费和政府制裁性的国际运输协定11. 港口转运成本B. 影响价格或成本的措施1. 可变进口关税1. 包装和标签2. 进口存款制2. 卫生检疫3. 反倾销税3. 安全和工业标准4. 反补贴税4. 边境税收调整5. 对进口竞争者的补贴5. 使用者税收和消费税6. 进口商信贷限制6. 海关通关程序7. 进口竞争者的税收优惠7. 海关分类8. 歧视性运费8. 海关估价9. 国际商品协定9. 外汇限制10. 市场秩序协定10. 排放条例11. 政府对进口竞争行业提供R&D及相关支持资料来源:转引自Grimwade, Nigel (1996),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 Contemporary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p.55.直接影响贸易的非关税措施好理解。
关于第二类最好的例子是健康和安全条例,其直接目的不是针对进口,但效果上则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关于第三类,可以看这样的例子,如政府为推动经济结构变化或地区性发展而向生产者提供援助,这将使国内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成本降低,从而可能影响到贸易发生扭曲另一种是联合国贸发会议采用的分法按照国际规则,WTO成员必须报告所采取的非关税措施联合国贸发会议根据这类报告建立了一个称为“TRAINS”(Trade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System)的贸易措施数据库联合国贸发会议在管理和维护该数据库的同时,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每一项贸易措施的通知国(即进口国)、产品类别(HS编码)和壁垒形式等都进行了分类所有的贸易控制措施被分为8类,除关税以外,非关税措施被分为7类,如表10-2所示表10-2 联合国贸发会议TRAINS的非关税措施分类非关税措施类别分类编号及具体措施列举超关税措施(para-tariff measures)2100关税附加费;2200额外收费;2300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国内税收;2400法定海关估价价格控制措施(price control measures)3100管理定价(包括3110最低限价);3200自愿出口价格限制;3300可变税费3400反倾销(包括3410反倾销调查、3420反倾销税、3430价格上升承诺);3500反补贴(包括3510反补贴调查、3420反补贴税、3430取消补贴承诺)金融措施(finance measures)4100提前支付要求(包括4110进口抵押制、4120全额货值现金抵押、4130关税预支、4270敏感产品可退还押金等);4200多重汇率; 4300外汇管制;4500进口支付条件管制;4600支付延迟自动许可措施(automatic licensing measures)5100自动许可证;5200进口监管数量控制措施(quantity control measures)6100非自动许可证(包括6110无特定预设标准许可、6120指定进口商许可、6130特定用途许可、6140为本地生产的进口许可如6141以部分购买本地产品为条件的进口许可和6142以进口品含本地成分为条件的进口许可以及6143易货贸易或对等贸易)、6150无需官方外汇的许可、6160相关联进口许可、6170敏感产品进口提前授权;6200配额(包括6210全球配额、6220双边配额、6230季节性配额、6240与出口相关的进口配额、6250与购买本地产品相关的进口配额、6270敏感产品的进口配额);6300禁止进口(包括6310完全禁止进口、6320延迟发放进口许可证、6330季节性禁止进口、6340临时性禁止进口、6350禁止从特定来源国进口、6370敏感产品禁止进口、6380政治性禁运);6600出口限制安排(包括6610自愿出口限制协议、6620市场秩序安排等);6700企业特别具体限制垄断措施(monopolistic measures)7100专营包括指定进口;7200强迫性国内服务以及歧视性政府采购技术性措施(technical measures)8100技术法规(包括8110产品特性要求、8120,唛头要求、8130标签要求、8140包装要求、8150检验要求、8160产品信息要求、8170转运要求、8180通过指定海关要求);8200装运前检验; 8300特别海关程序;8400使用过的产品返回义务包括循环利用的义务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贸易分析与信息系统(TRAINS)数据库http://r0.unctad.org/trains_new/tcm.shtm。
二、非关税措施的范围及衡量由于非关税措施的种类非常繁多,且各种非关税措施具有不同质的特点,某些非关税措施如配额的效果可以测量,但非关税措施作为总体其量化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这个总体本身的界定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不过,仍然有学者试图去估计非关税措施的影响最常用的两个指数是: (1)非关税措施的覆盖率,这被定义为在给定的产品类别中受非关税措施控制的进口占总进口的比率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如某年)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采取非关税措施的情况 (10-1)式中,Cjt代表非关税措施的覆盖率;i为进口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号,i=1,2,……,n;t是进口国对来自j国的进口商品采取非关税措施的年份;Dit是虚拟变量,其值当存在非关税措施时为1,没有非关税措施时为0;ViT是指税号i进口商品价值在该进口国所有进口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起权数的作用Cjt的值越大,非关税措施的覆盖面也越大,反之则相反2)非关税措施的频率,定义为受非关税措施限制的进口产品类别(借用关税税号)占全部进口产品类别的比率 (10-2)式中,Fjt代表非关税措施的频率;i为进口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号,i=1,2,……,n;t是进口国对来自j国的进口商品采取非关税措施的年份;Dit是虚拟变量,其值当存在非关税措施时为1,没有非关税措施时为0;MiT也是虚拟变量,其值当有进口时为1,没有进口时为0;。
Fjt的值越大,非关税措施的使用越是频繁,反之则相反佩吉(S. Page 1981)曾尝试通过将不同时期的非关税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比较来显示非关税措施的范围变化,其具体作法是,将1980年被管理或被控制(managed or controlled)的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率与6年前的比率进行对比,在这里,被管理或被控制的贸易定义为所有由出口国(商)、进口国(商)、或二者运用非关税措施控制的贸易在这一衡量方法中,被管理的贸易包括全部国际协定如国际商品协定、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市场份额等等,以及纯粹的国家控制,如配额、反倾销说、原产地规则、价格控制、自动出口限制等等但是,由于分类和度量的问题,以下一些措施被排除在外,包括:补贴、技术卫生安全标准、海关程序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贸易扭曲其估计结果见表10-3芬格和奥利乔斯基(J. M. Finger and A. Olechowski 1987)则使用两个指数来衡量世界贸易中非关税措施的范围需要采用两个指标来衡量非关税措施,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非关税措施和关税一样是歧视性的,对不同的进口来源可能有不同的措施这样一来,使得非关税措施的频率指数可以超过非关税措施的覆盖率。
两个指数是在不同角度反映非关税措施的作用程度这种差别可以从表10-4中看到表10-3 被管理的贸易占全部贸易的份额 (%)全部产品制成品国家组197419791980197419791980欧共体(9国)35.844.544.80.115.716.1OECD(22国)36.343.844.34.016.817.4石油输出国(13国)54.065.3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