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2030379
  • 上传时间:2018-0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要点 1.社会转型的概念社会转型是我国社会学者在研究中国现代社会变迁中提出并引入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被认为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 , “意指中国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说详细一点,就是从农村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体制转型,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人们的地位、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要点 2.几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及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5~前 3 世纪)1、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2、具体表现: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②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③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 ,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

      ④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⑤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同时代的西方:雅典民主政治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滥觞相关主题:秦始皇及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小农经济、百家争鸣等二、明末清初(16~18 世纪)1、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资本主义萌芽时代2、具体表现:①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②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③文化: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④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⑤外交:政府实行“海禁” 、 “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同时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殖民活动影响海疆。

      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同时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代议制形成,启蒙运动兴起,自然科学诞生相关主题:李贽等进步思想家、明清商业状况、科技开始落后、明清小说和文人画、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等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9 世纪中期)1、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2、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②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③思想上: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④社会生活上:西方经济侵略,改变中国人的衣食住行转型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同时代的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关主题:鸦片战争的影响、小农破产、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通商口岸社会生活变迁等等四)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总体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2、具体表现:①政治: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型②经济:列强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继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③文化: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先后出现“君主立宪” 、 “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潮,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和思想层面④社会生活上:大城市生活习俗转为简约文明3、失败原因:(1)国际:①西方列强侵略加深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③中国被迫沦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2)国内:①封建、专制、集权、保守②自然经济③封建残余思想、文化转型原因:内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外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同时代的西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相关主题:维新思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民族工业案例、社会习俗巨变等五、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 1956 年)1、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具体表现:①政治:新中国成立,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三大制度) ,颁布 1954 年宪法。

      ②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1953 年起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③文化:毛泽东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文学艺术界出现大批出色的作品④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⑤科技上: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科技⑥社会生活上:物质相对匮乏,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时代主题转型原因: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同时代的世界:两大阵营“冷战” ,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形成相关主题:政治科技创新、外交成就、社会观念转变、毛泽东思想发展等六、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 年以来)1、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2、具体表现: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 “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③文化: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由轻视人才转向尊重人才、知识;“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④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⑤科技上:以“载人航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⑥社会生活上:讲究卫生、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的文明生活方式转型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代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相关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领域的变迁七、14~16 世纪的西方1、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2、具体而言:三件大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均具有标志性意义转型表现:(1) 、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2)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3) 、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4) 、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 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中外联系:这一时期,中国处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八、17~18 世纪1、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2、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 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1) 、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但由于资本主义还处在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尚弱,还未能建立起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当时只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2) 、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3) 、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所倡导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思想原则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4) 、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5) 、科学方面突飞猛进;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中外联系:此时,中国仍在封建社会徘徊,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九、19 世纪六七十年代1、总体特征: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2、具体而言:(1) 、政治领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浪潮;继英、法、美之后,俄、日、德、意等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2) 、经济领域:英、法、美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步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3)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由于欧美国家的对外扩张,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 、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看,运动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

      1864 年在伦敦成立的第一国际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公开的群众性的国际组织;1871 年的巴黎公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中外联系:此时,中国近代化刚刚起步,与西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仅步履艰难,而且领导权始终未终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十、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总体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重大转折表现:(1) 、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趋势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垄断和垄断组织的产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帝国主义阶段2) 、从经济工业化角度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尤其在德美表现十分明显3) 、从利用能源的角度看,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4)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看,资本主义迎来第一次高速发展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可以分三种类型:一是美德高速发展,实力迅速增强;二是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实力尚强;三是俄、日,尤其是日本发展很快,但实力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5) 、从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看,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 、从政治民主化角度看,教材虽然没有说明,但应该知道,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定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英法美为典型,建立较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另一种以德俄日为典型,保留浓厚封建残余,专制色彩较浓7) 、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看,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重新瓜分世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