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作者蒋雪艳课件-诗歌-革命烈士诗抄.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0514658
  • 上传时间:2019-09-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9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大钊 陈铁军 恽代英 王步文 叶挺 蓝蒂裕 蔡梦慰,革命烈士诗抄,《革命烈士诗抄》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诗词选集萧三编辑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62年增订再版诗抄共收89位作者的194首诗词书中收有著名的革命家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澎湃、恽代英、何叔衡、方志敏、王若飞、叶挺、关向应、杨靖宇、李兆麟,诗人殷夫、柔石、陈辉等的作品以及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的狱中题诗和绝笔诗词体式多样,旧体诗和新诗、格律诗和自由诗并存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崇伟节操、奋斗精神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绝 句 李大钊,“壮别天涯未许愁”句中的“壮”字,写出了革命者的离别和英雄气概 “尽将离恨付东流”中的“尽”字,将作者抛弃个人离愁别恨的革命豪情和为实现革命理想矢志奋斗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绝 句 李大钊,后两句着重写作者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何当痛饮黄龙府”,是借用了当年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典故,这是用来喻指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大家痛饮祝捷,欢庆胜利 “高筑神州风雨楼”句中的“风雨楼”,是“理想之中华”的代称,此处用兴建“风雨楼”来喻指“理想之中华”的创建和纪念革命成功。

      这首忧时伤民的诗章表现了大钊同志的革命壮志豪情,并以此相互勉励,以增强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坚定对革命前途的胜利信心绝 句 李大钊,这是李大钊同志于1916年春在日本写的一首诗当时的中国正是“风雨如磐”的时代,1915年12月,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日美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废除了共和体制,登基称帝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立即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保卫共和、反对帝制的浪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但他回到上海不久,袁世凯就被迫取消了帝制,于是李大钊又返回日本当他到了日本江户时,恰逢他的挚友幼衡准备回国大钊同志在为幼衡送行时,口占这首绝句,抒发了对中国政局黑暗腐败的愤激不满的爱国主义的思想,表现了他为重建神州而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逮捕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大钊同志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气概反动军阀竟不顾社会舆论和人民义忿,悍然下令于4月28日用绞刑杀害了李大钊同志当时,在绞架面前,大钊同志作了最后一次演讲,然后从容就义。

      遗著有《李大钊选集》等李大钊故居,李大钊像,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献给党的时候, 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 让反动派的枪声, 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同志们,永别了, 望你们勇敢地战斗, 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 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刑场宣言 陈铁军,陈铁军(1904-1928),女,原名陈燮君,党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背叛革命15日,广州的反动军阀也对共产党操起了屠刀她不顾个人安危,马上执行组织的命令,以巧妙的化装,逃过军警的耳目,从城内跑到西关,通知因难产而在医院留医的邓颖超撤退不久,她接受新任务,和周文雍以假夫妻名义租房子,在广州建立地下市委机关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和陈铁军撤退到香港,这是当时的省委所在地1928年1月初,周文蕹与陈铁军,以知难勇进的英雄气概,扮成夫妻潜回广州,继续战斗后在国民党搜查中,陈铁军和周文雍被捕,于2月6日被押送到红花岗刑场就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927年爆发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陷入敌人大屠杀的血海之中积极参加这次起义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在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广州坚持地下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两人同时被捕入狱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敌人押上刑场。

      两位烈士态度从容,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一对革命情侣,就以这样的英勇气概慷慨就义了陈铁军夫妇,陈铁军故居,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狱中诗 恽代英,作者简介,恽代英(1895-1931),江苏武进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毕业于武昌大学五四运动前后,对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很大作用192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上海被捕,次年4月牺牲于南京恽代英烈士《狱中诗》铜像,2005年4月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亲属云集南京雨花台,凭吊祭扫自己的亲人,恽代英烈士的亲属、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恽圻苍先生专门将恽代英烈士《狱中诗》铜像以及一批烈士遗物和资料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铜像总高3.6米,重327公斤,纯铜质地,取材于恽代英在黑暗的监狱里吟诵《狱中诗》,他的右肩靠在监狱的墙壁上,眼睛望向偏高的牢房铁窗,朝着透光的外部世界,表现出烈士不向黑暗屈服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事业必将成功的豪迈情怀诗作简评,“浪迹江湖数旧游”写的是作者的一生。

      故人生死各千秋”,曾经有过许多朋友,有过许多同志,他们今在何方?也许已倒在敌人的屠刀下,也许正在继续革命事业,但生也罢,死也罢,他们的事业永恒,他们的生命永恒已拚忧患寻常事”,这一句是他坦诚胸怀的流露留得豪情作楚囚”,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是全诗的要旨所在,一生为革命奔波,眼看着许多战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要抛弃一切个人的得失,用满腔的豪情,做一名“楚囚”,永葆革命气节,哪怕把敌人的牢底坐穿!,是革命家,是教育家, 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 为革命死,为大众死, 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自勉挽联 王步文,作者简介,王步文(1898-1931),字伟模,岳西人1925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历任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委员兼怀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巡视员、中共安徽省委宣传委员、代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1931年4月因叛徒出卖,在芜湖柳春园被捕,特别法庭对王步文先行收买收买不成,继以酷刑,虽受尽折磨,仍坚贞不屈得悉同期被捕这林凌生有开释希望,即悄悄托其带信向中央报告叛徒情况及安庆狱中同志处境5月3日,在安庆北门外就义著有《社会学辞典》写作背景,1931年4月6日由于叛徒告密,安徽省委机关遭破坏,王步文在芜湖柳春园不幸被捕。

      反动当局先是以高官厚禄引诱,继而指使叛徒劝降,均遭到王步文的坚决拒绝当穷凶极恶的敌人无计可施,决定枪杀他时,王步文从容不迫地为自己写出了一副“自挽联”联曰:“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生,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这是其一生绝佳的写照1931年5月31日,在安庆,王步文拖着沉重的镣铐,带着遍体的伤痕,高唱着《国际歌》,大义凛然地走向敌人的刑场英勇就义王步文像,王步文遗书,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洞子爬出! 我只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将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囚歌 叶挺,作者简介,叶挺,生于1896年,1946年逝世,广东惠阳区客家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重要领导者之一,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写作背景,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诗作评述,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 ,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叶挺像,《囚歌》手迹,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示 儿 蓝蒂裕,作者简介,蓝蒂裕(1916-1949),重庆市梁平县人,青年时参加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在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后又做党的交通工作1948年冬,因叛徒出卖,蓝蒂裕不幸被捕,在渣滓洞监狱他屡受敌人酷刑折磨,身上被烙铁烧焦,但始终顽强不屈,表现了高昂的革命气节。

      1949年10月28日晨,蓝蒂裕等革命志士被特务从狱中押出,他意识到生命已到最后时刻,在将写好多时的《示儿》遗诗交给难友后,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黑牢诗篇 蔡梦慰,热铁烙在胸脯上,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用凉水来灌鼻孔, 用电流通过全身…… 人的意志呀, 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 像金子一般的亮! 像金子一般的坚! 可以使皮肉烧焦, 可以使筋骨折断, 铁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作者简介,蔡梦慰(1924-1949),生于四川遂宁县,新闻记者、诗人、革命烈士1947年5 月,蔡梦慰来到重庆主持“现代书局”,秘密地在书局出售被查禁的进步书籍1948年5月10日,蔡梦慰在渝被捕后,被关押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入狱后非人的监狱生活和残酷的刑罚,不久就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也就是在这段生病时间里,他用竹签子笔蘸着棉花烧成灰烬调作的墨汁,在香烟纸上写下了《黑牢诗篇》,写出血泪和仇恨的记录 1949年11月27日深夜,在被押往渣滓洞松林被枪杀途中,蔡梦慰将自己包扎好的《黑牢诗篇》抛留荒草丛中,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重庆解放后,《黑牢诗篇》这份珍贵的诗稿被发现。

      拓展实践,1.举行一次朗诵会,认真体会革命烈士的爱国情感 2.以小型演讲的形式,任选其中一篇,向大家介绍该诗创作的背景、诗人创作的心态和表现出的英雄精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