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缠丝拳——巴渝武术一枝秀.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6088977
  • 上传时间:2017-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缠丝拳——巴渝武术一枝秀》 ( 渝西学院体育系教授 白成良 昌龙文武学校校长 邹朝文 )作为一项具有完整意识形态的体育活动,武术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以其独特的技击美、节奏美、劲力美、形神美、动作美等体 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殊范畴,反映了东方古典艺术的神韵更以“仁 ”与“和谐” 的武德思想,形象而执着地丰富着中华传统美德一、荣昌——缠丝拳之乡在地处两江交好的重庆,活跃着一脉忠实地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武术流派——缠丝拳由于传人和地域的不同,缠丝拳有缠丝、蚕丝、蚕闭、残字 门、化 门等不同称谓行拳中各地打法也不同,有些地方演练中已看不到什么缠丝拳的味道了几年前,笔者有幸得睹缠丝名宿唐新知身手,并听他老人家说:“顾其名,缠者、 丝者,环绕圈圆之势;闭者、蚕者,束缚困敌 之期 ”才能直观而准确地理解到 缠丝拳的基本特点缠丝 拳强调轻灵柔顺、圆活连绵、恬淡优游、曲蓄善变其行拳如蚕之吐丝、人之游水,大圈小圈顺逆缠绕,犹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荣昌蔡系缠丝高手谢奕奎曾边比划演示边说:“缠丝拳两手十字互旋,阴阳相渗,前后刚 柔互补 ”前不久在荣昌双河的一次缠门聚会中,各系好手互相交流切磋,显示了荣昌缠丝巨大的潜在力量。

      其中据蔡系周泰昌坐下首徒宋文华介绍:“一个成熟的 缠丝 拳手行拳时应有‘灵如猴、柔如带,游如穿花劲如潮;掌如磁、腕如丝,臂如金刚绕飞絮’之效又说:“初习缠丝拳,应注意双脚成长三形,圆裆合膝,多用高马步以求轻快灵动所谓缠丝无步被人跌,后脚空洞全身虚缠门于天沛老夫子曾 说过:“起步不过寸,落地自无声要求随身、随势、随步,不断 变异自身重心,高低随形,纵横因势 讲究‘起脚划弧进,落步紧拧身力由大地借,劲自腰腿喷轻柔似作茧,哼哈力随声心意气身手,浑圆一团神’”于系高手郑应辉先生回忆说,老夫子八十余岁时,在他家木板阁楼上行拳,楼下几乎感觉不到响动.....二、缠丝拳的源流缠丝拳的祖师一般认为是清嘉庆年间江西人黄益川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疏少,不确定因素也不少仅黄益川之名就有黄一川、王一穿、王亿川等 说,几不可考但通 过笔者多年 间寻访川渝诸区市县相关人物,就缠丝拳之说也有一些新的发现除原《 四川武术大全》上所说之外,尚有四说:其一,相传缠丝拳是由缠门始祖为报父仇,挟重金叩请太极拳高师传技而成(当时应该尚无杨、武、吴、 孙各系太极拳)为求速成,该祖师求太极高师直接传授应敌发放之术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该太极高师在查悉其已有相当武术基础的情况下对其略加点拨后,就直接授其太极打手。

      由于在施教过程中常常提到缠丝法、缠丝劲之类术语,故该祖师技成出师之后即以“缠丝拳” 为术名传 流后世其二,武当松溪技由叶继美、单思南、王征南数传而至黄百家后,因其卷入白莲教反清活动案发而潜逃入川,易名益川而传技于巴渝,至今尚有其摔徒杨为善刺杀清帝之说其三,缠门祖师王某,江西人,广学各派武技,通过比较取舍认为对螺旋缠丝劲法为用的拳法领悟最透,算是学懂了、学穿了的因此自号“一穿”,游 历川东时授此技与杨为善,名之为缠丝拳且“缠丝拳” 之名始用于杨为善其四,从传于荣昌蔡系的老拳谱看来,蔡德泉、姚玉堂、何庆山、何武堂、杨为善、王一川,断断续续逆述而上,竟能追溯到全真教龙门派丘处机、王重阳、 吕纯阳、王正阳以上,每人俱有详细的生卒日时,授受传袭典故记录在谱无论缠丝拳的产生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近代缠丝拳在荣昌地区经过姚玉堂、周吉祥等宗师的艰苦创业,总算有了十分可喜的基础据《道门缠丝》中说:“姚公豪气干云,疏 财仗 义,而友朋至交亦是不少在诸友之协助下购船置器,日纵丝网于珠溪,夜泊渔火于路孔风里来,雨里去,不仅自给 ,更 时常救济贫困之人并携群豪于路孔河边结盟聚义社,且 亲任龙头大爷几经艰苦奋斗,终使缠门倍享盛誉于濑溪河流域。

      姚公亲老近幼,不避亲疏内外而同视以仁时人相见,常戏称为‘ 姚打鱼 ’,而背地里皆尊之为小宋江也姚公闲来课徒传道,于是远近英杰归附姚公门下者甚众民国初年,既有蔡文彬、赵文波、吴静洲、赵纯墨、林康周、尹术稀、周凤池等从之,俱 艺业超群而扬名军旅堂会;抗战期间从之习者有姜治军、蔡德泉、潘发武、周开文、谢晖猷、于天沛(余师)等,后皆各开香堂于一方至今川中、川东、川南一带言技击者多受其惠于师天沛传斯道于吾辈,前后已数十年矣余师兄弟等虽大多六七十岁,年长者九旬有余,然各立鸿志、克纯祖武,行道四方,竞光先贤遗德而不息可见缠丝拳在荣昌 总算有了长足发展的希望三、缠丝拳的运动特点缠丝拳的动作包含曲伸、回环、平衡、跳 跃、翻 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都要参与运动系统的进行缠丝拳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一动无有不 动缠丝拳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具体的讲,缠丝拳的缠法据于系传人钱鼎文《道门缠丝》一书中写到:“ 缠丝术法有六类,手缠丝 ,臂 缠丝,腰缠丝,腿缠丝,走缠丝 ,组合缠丝 是也 简言之,手缠丝 有顺逆出入四种诸法;臂缠丝有横、立、平配 顺逆六种诸法;腰缠丝有左右配上下四法;腿缠丝与臂缠丝相若;走缠丝、以其走也,旋身进退、起伏穿插、游走诱敌致其背势之道。

      四、缠丝拳的技击风格缠丝拳作为一种民间群众性体育锻炼方式,难免受到诸多人文因素的影响羸弱者行之以求健利,图强者操之以镇四方,因而在技击上的分歧与流派也是很多的虽有纯阳手、阴阳手、纯阴手之别,然当今缠门内外手谈之时多以纯阳手为主纯阳手以先发制人为指导思想,主张“消灭敌人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法”,一般先手出击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拗门缠丝多此打法,有 纯阳六字道其术:残、截、冷、 弹、抖、钻荣昌唐系有相当一部分人乐于此道,唐新知老太爷无踪无影、无征无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缠打手法,傲立武林数十年不衰,后学每以“ 残门”称其奥妙其余五字亦有缠门诸豪各会其玄机各得其要领而放手武林阴阳手多为后发制人的手法,主张“问听拿放哼哈间,三回九 转一式全”,一般后手出击敌不动,己不动;敌 微动,己已动,后发先至其沾粘连随,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等技击思想颇得太极拳技击之道,顺门缠丝中老成练达之士多以此应人,有阴阳六字道其艺:沾、粘、绵、诱、空、随于老夫子八九十岁时常以此道掷 出过许多孔武有力之人《道门缠丝》第二章第九节说过三回九转之法为“缠丝拳注重曲蓄善变,所谓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箭之离弦,假弓弦之力也,射手何以助之。

      余观同道兄友每发人于言笑间,毫无费力者,盖其处处善蓄也,能蓄得巧,始能发得妙蓄时吸气, 顺其来势力, 缠绕封闭,即诱即引以曲线螺旋化实为虚,致其欲进不得势,欲退亦不敢时,则为引进之秒境也而后拧腰猛转,一掷了之能泰然 挥洒如是,皆蓄之善也其蓄让为虚,掷发为实,先蓄而后发,虚 实之道也 诗云:‘ 拳隐刚劲柔中藏,阴阳虚实费参详缠丝千头并万绪,贵在游走运弛张’ 纯阴手是缠丝技法炉火纯青后反朴归真的表现,一般非数十年执着不懈的纯功不可缠门历代宗师皆有会其玄奥者,亦有纯阴六字道其精微:敬、惊、径、擎、紧、切也, 缠丝技 艺之神术心法此摘《道门缠丝》第四章第二节片段略述其一端:“敬者,慎也,畏也,寓乾乾终日意,当知兵无常胜之理;惊者,掠也, 夺其心魄而乱其志意也;径者,捷也,含简洁之意,无关紧要之繁文缛节尽可免谈;擎者,奉而使高也,奉其身而断其根,奉其行而忘其智,败敌之术也;紧者控制全局机势,令其局促受限而我优游从容也;切者,制其情也,关心则乱,以其心系之切扰之,败其思绪之谨严也路孔杨系缠丝 高手郗荣清说过:“缠丝之技,贵丹田而重内力其操之有术者,己之双臂常若缠绕一团若有若无之飞棉瓢絮每与人搭手,略避其正锋,所谓悬腕避顶点,接手半边空。

      继之以臂间棉絮网缠其手乃至头躯,神为之诈,腰为之旋,臂为之圈,使之昏蒙迷茫缠丝艺祖师曰:‘气沉于渊,巧运圈圈;力凝山根,劲走螺旋故示以虚,以无生有;无所 谓有,无所谓无’ 能陷敌于缠丝网中,则得神以知来,智以藏往之效而后引使之来,彼不得不来;放使之去,不得不去也兵法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此之谓五、缠丝拳的挖掘整理缠丝拳的挖掘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 四川武术大全》中已有了许多介绍,但有些记载的缠丝拳已失去了其螺旋缠绕的基本思想,似乎忘了缠门祖师“ 无圆不成拳,无圈不成 术”之训当然能大胆吸收别派武术技击长处,甚至外国西洋武技直来直去之优势,不能说有什么不好,正如杨班侯的太极拳一样,其功到极高时圈已是极小,步入到“曲至极精 处,直为最捷径”的佳境,应该是功力更高之体现,但若在文献中只记着这些高层的状况,久之难免误导于人《道门缠丝》第一章第二节说到:“ 内家拳术,当如太极之自体而用,安步 稳健以求精微缠门先贤,固有兼修本体者,技尤精娴而无虞其为求速效于技击,直取此外用而传徒,亦一时权宜之计若后学以为既简且洁,或谓捷径因舍本求末,以此空中楼阁世袭,久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愚以为长此无根之华,技艺固终难跃登神妙化境,且常遗疾患于后,亦为可叹者。

      今缠门诸贤挟缠丝法行道四方,知其源者几稀简文帝曰‘赖其末而不识其本,真惭愧也哉!’吾辈闻之,敢不猛醒而刻意乎基础焉笔者从其他缠门资深人士谈话中,也可以肯定当 时整理出的各路缠丝拳术法只是一小部分所谓求形者易求神者难,真正精微玄奥的内容并没表现出来,而这些也是最难形成文字的部分缠丝拳作为内家拳传到近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有着丰富而完善的思想,它既经历了市井白丁纯正古朴地参悟,也赢得了武林儒士的文化蕴养在缠门中流传较广的经典性文献为四代名手龙嗣顺著的《缠丝术法》,六代名师蔡德泉留下的《蔡氏家秘》,唐新知撰写的《缠打心得》,七代名手张宏宾著的《缠门三字经》, 钱鼎文论著《道门缠丝》,蒋远武整理的《缠门打经》,以及八代名手陈伯华和九代新秀谢勇君合编的《缠丝拳》,都从各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缠丝拳的思想和内容六、立足荣昌 走向世界缠丝拳在荣昌地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而且传人甚众,据上世纪末粗略统计,当不在千人以下近些年,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把中国武术推向奥运的号召,荣昌县委、 县府、县文体局、县教委等十分重视各类民间拳种的挖掘和发展工作特别是缠丝拳在县文体局的具体领导下,成立了“荣昌县 缠丝 拳 艺研究会 ” ,定期开展技 术研讨活动,并由武术爱好者邹朝文在县城创建了“昌龙搏击俱乐部” 及 “昌龙文武学校”。

      看着一批批跨入崭新学堂习文练武有志青年的勃勃英姿,我们相信荣昌缠丝拳的未来是可喜可贺的,荣昌武术事业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荣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明天是无比辉煌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