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书法的身心双修功能.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181546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9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书法的身心双修功能    在中国书法史浩瀚的长河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著名的书法家高龄长寿者多若群星即便是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代,欧阳询、柳公权享年都在80岁以上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并不高,但也出现了很多80岁以上的书法家到了明清时期,80岁以上的书法家则更多,如董其昌、沈周、文嘉、朱耷、刘墉等,其中文征明享年90岁,梁同书93岁才寿终正寝现当代书法家中长寿的更是不可胜数,赵朴初、沙孟海、孙墨佛、启功、于安澜等享年都在90岁以上这些例子并不是偶然,虽然他们长寿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但不可否认,练习书法,对身心的健康确实大有裨益书法家中为何寿星众多,一直是当代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什么都讲究“速成”,人们有时难免出现浮躁的心态而练书法正是一种良好的精神调节方法或放松方式,既能锻炼肢体,又能锻炼大脑,且方便、易行,效果好人们常常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修养,其实它不但是一门技能,更对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修身养性具有重要意义一、磨炼意志与强健体魄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而“静”和“忍”则是他们特别强调的。

      静”对人的身心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克服急躁的心理,古人云:“躁心浮气,浅衷狭量,此八字是进德者之大忌也去此八字,只用得一字,曰主静[1]三国时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即有“非静无以成学”“宁静以致远”的名言;而“忍”字讲求耐性、坚持,曾国藩就非常推崇“忍”的功夫,“万事忍为上”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学习书法,既要讲求入静,又要讲究坚持对书法的学习,基本功训练非常重要如何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如何写出精美、有力的笔画以及怎样临习前贤法书,等等这些技能的习得都要在心平气和、不躁不急入静的状态下,通过长期不辍的临池才能达到历代都有很多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励志故事如:草圣张芝苦练书法,池水尽墨;智永和尚为练书法足不出户,退笔成冢通过这些故事可知,凡是成就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练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磨炼意志的途径和方法,所以说学习书法,不但使人注意力集中,养成沉稳、精确、认真的做事习惯,而且还可以养成持之以恒、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力”的艺术,书法家讲究“笔力”,对“力”的追求从未停息过无论哪一种字体、书体,都是通过充满力量的线条来表现的书法家通过手中的一管柔毫,尽情地在宣纸上挥洒,但书法家用的不是蛮力,而是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徐疾相间的力,是一种内在的控制力,若从传统武术的视角来看,可谓是一种内力。

      假如执笔不稳、行笔摇晃,那写出来的字就会孱弱无力,焉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故此书家须习练内力通过长期的、正确的练习,便可五指齐力,周身协调随着笔墨的流淌,书法家将内心的精神、力量倾注于笔端,形成一种冲击力,贯穿在书写的整个过程中书写者通过这些有节奏的运笔动作,使自身的呼吸和笔画的运行相和谐,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血脉,使手、腕、臂、腰等部位的肌肉得到适度的运动,从而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及心肺等器官得以适度调节,促进血液循环,其功效不亚于体育锻炼练习书法是一个四肢协调、手脑并用的过程练习书法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写好字的一个基本条件,要想写好字,就要讲正确的姿势,以书写楷书的坐姿为例,要求书写者不但要讲究指法,还要注意身法执笔不仅要指实、掌虚,而且要掌竖、腕平在身法上,头宜正、身要直、臂需开、足应安执笔的姿势以及运笔过程中,要求手、腕、肘须有节奏、和谐地运动并且这种运动是柔和的、适度的其实在书写的过程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题〈执笔图〉》诗中写道:“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齐力难另外清代书法理论家蒋和《书法正宗》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端坐作书,四肢之力俱到,惟力愈大而运笔愈轻灵”,“作书用全力,笔画如刻,结构如铸”,“下笔点画,波磔、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气功也是我们的国粹,在姿势上,习书与练气功也有足多相似之处,皆讲求肌肉松弛、心态放松于书法而言,需要书写者心平气和、精力集中、宠辱皆忘,讲究入静,与参禅有諸多相通之处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2]习练书法和练习气功,二者在原理上更有相通之处气与力,都是两者所讲求的,源于丹田的气发之于腰间,而动之于四肢,气与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于书法来说,其艺术生命的本源就是气,可以说是书者通过笔墨而体现的生命灵光作书之初,强调要意在笔先,而后以意使气,以气御力,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气血,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如此便可神融笔畅、翰逸神飞书法强调形神兼备,动能塑形,静以凝神,而形为神之体、神是形之本写字要使全身肌肉保持舒适状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二者兼济集全身之力达于肩、肘、腕、掌、指以至笔毫之端,同时要求意守笔尖,灵活自如地运用各个部位,调动周身的气和力,使气血畅达、百脉舒通另外作书时由大脑控制整个节奏变化、书写内容及风格,是脑、眼、手相互协调以及对笔墨纸水驾驭能力的统一,可达到益智健身之效。

      从形神共养,进而形神一体,达到心身统一,从而延年益寿古代书家不但有“书家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又有“寿从笔端来”之说故无怪乎宋代陆游曾发出“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的慨叹了!二、调解情绪与陶冶性情艺术品是通过艺术家的实践而物化了的心理活动,这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亦即是说:艺术要通过客观物象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书法是有着很强的个性风格的一门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的习练和创作可谓是情绪自我调节的过程我国的传统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生红尘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免产生不良情绪,而一切不良情绪都是健康的大敌,是疾病入侵人体的方便之门而练习书法可以调节人的心态,使情绪稳定有学者认为书法之书就是抒、是散,通过书法而抒散胸中块垒,故而很多书法家往往年至耄耋,无疾而终书法家在习书之时,首先要理解、领会所写的文字内容、意境;其次要聚精会神于写字之中,考虑其笔法、墨法、结构和章法等这样才能达到气随意生、意从气运、情随意转,使自己的情感意绪与作品内容以及运笔融为一体此时,书家便会对眼前和身边发生的烦恼之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内心宁静,即达到了心手双畅、书文互美的忘我之境运笔用墨、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以及落款钤印,书法的整个创作过程都会对人的情绪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创作之前,要意在笔先、精心构思,达到胸有成竹在运笔过程中,行笔的节奏有慢有快、有轻有重、有张有弛,时而万马奔腾,时而寂静无声,时而如大江东去,时而似晓风残月,使各种情绪得到自由的宣泄,压力得到缓解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需精力集中,但心情要放松;虽举全身之力,但切忌蛮横僵硬若能如此,就可以净化杂念,提升清气,降低浊气,运行真气,祛除邪气,身心便可得以调养如果人有某种心理性的或病理性的疾病,并因这些疾病使自己情绪紊乱或生理失调,则练习书法有使不稳的情绪和失调的机制渐趋和谐之功能此诚如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言,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口不出言,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3]书法讲求调息、呼吸、练气,故作书者必须静心养气,运笔之前应调节情绪,抒发心怀,排除杂念,以便能集中精力进行书写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论用笔时云:“用笔不能太肥,肥则形泄,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4]这段话强调的是用笔要讲究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书写时,自大狂妄者也许会望峰息心,谨小慎微者可能会变得开朗大方,粗心马虎者将会变得细致耐心。

      书写者有可能通过书法的感情转变为对自身品质的反躬自省从这一角度来看,书法与“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的佛家禅定功夫并无二致,又与讲究调息、凝神入静、以意导气,通过养气来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的气功如出一辙如按照周星莲所说的写字“又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不知所使,而无不一一效命者也”[5]按这种方法去做,“自然之气机”便流行体内,精神与生理机制谐调,真进入这般境界,又何异于当代流行的“心理疗法”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曰:“喜则气和而字舒,乐则气平而字丽其意是当书法家欣喜若狂之时,书法能使人精力集中、凝神静气;狂躁暴怒之时,能使人心平气和、冷静思考;忧愁悲愤之时,能使人豁然开朗、散胸中块垒;思虑过度之时,能使人转移目标、调节情感;惊愕恐惧之时,能使人神态安稳,宁神定志习练书法对人情绪的调节效果因为字体、书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如楷书是一种笔法严谨、结构紧密、端庄工整的书体,书写时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沉着稳重,一点一画都要一丝不苟,要求书写者不仅不能心浮气躁,更要注意情绪上入静、全神贯注;隶书是一种结体从容、风格多变、形象丰富的书体,习练隶书对于调节烦躁焦虑、乖戾偏执的情绪会有一定的帮助;篆书讲求对称、端庄安稳,行笔相对舒缓,可使人不急不燥、神清气爽;行书这种书体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书写起来轻松自如,抒发性灵是其强项,可以调节人的抑郁情绪;草书体态纵逸,笔势连绵,大开大合,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写草书可使人心旌摇荡、情绪激昂,尤其适合于那些精神压抑、感情郁结者练习。

      不同的书体对书写者情绪的调节,会使人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苏联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紧张是颗定时炸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异常加快,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而这种状态就会破坏人内在系统的动态平衡,影响人的心、脑,甚至危及生命长期紧张不利于身心健康,而闲散又何尝不是腐蚀生命的毒剂特别是老年人,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下,老有所养,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所依靠,又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若终日无所适从,这同样不利于身心健康一个人光动不静不行,光静不动更不行而练习书法是动静结合的运动,一张一弛是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练习书法一方面能使人从紧张中轻松起来,另一方面又使人能从闲散中充实起来,从而起到调节生活节奏以及内在系统平衡的作用三、结语学习书法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增加涵养书法不但是一门艺术,它本身还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与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建筑乃至哲学和美学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事若要大成,必须博涉与之相关的姊妹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使心灵得以净化汉文化源远流长,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有关汉字的起源有诸多传说,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6]汉字多变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汉字的各种字体以及丰富的书体虽然风格各异,但在形态上都可以说是自然美的节奏化、韵律化这就如同《淮南子》中所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皆能够让人得到美的享受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习书者的思想达到更高尚的境界,養成豁达开朗、通情达理的性格,时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书法对习书者心志的薰陶、培养,可谓是人体一种特殊的身心运动当你品味那些形神兼备、韵味无穷的书法精品时,会有诸多美妙的感觉当你欣赏扁方舒阔而又静穆质朴的赵体时,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公园里、徘徊在漫长而幽静的湖堤上;当你欣赏到清丽豁达而又祥和散淡的柳体时,仿佛在悠长的时光里与诵经堂上清矍的佛教徒一起轻声曼语诵经,尘世的一切烦闷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