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上饶市董团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8页江西省上饶市董团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一文件是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联邦宪法》 D.《权利法案》参考答案:C2.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出现“飞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均田制 D.草市兴起参考答案:B3. 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C.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D.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参考答案:C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代设置固定督抚制度,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C正确;B错误;这一措施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A错误;D中根本说法错误4.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 )A.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C.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 D.两极世界格局彻底解体参考答案: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由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决定的。
5. 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参考答案:A6.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A.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B.西班牙、法国、荷兰C.西班牙、荷兰、法国 D.荷兰、西班牙、法国参考答案:C7. 《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 ) A.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 B.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C.有了按律判决和量刑的成文法依据 D.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参考答案:C8.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 参考答案:C略9.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最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参考答案:D10. 钱乘旦、徐杰明在《英国通史》中写道:“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一现象开始于:A.两国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考答案:B【详解】题文材料中的“火车”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开始于工业革命,因为火车问世于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行程是有时点限制,如果出门乘火车一定要准时,再者,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在此情况下,人们随时都可能会面临失业的命运,因此必须守时故B项正确英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688年,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发明是飞机和汽车,故C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信息技术,故D项错误11.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参考答案:C12. 右图是民国时期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火花火花中的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民族工业的动力之一是A. 政府放宽限制 B. 爱国心的驱使C. 列强放松侵略 D. 政治地位提高 参考答案:B13. 《全球通史》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关于宋朝“商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纸币普遍流通起来 B.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C.城市中坊市限制明显被打破 D.开始形成以欧亚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参考答案:C14. 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下列生产工具符合题干描述的是A.耦犁B.大镰C.曲辕犁D.筒车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工具是指曲辕犁,用于耕地,故C项正确;A项是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排除;B项是用来割草或收割谷物的工具,排除;D项是灌溉工具,排除点睛】“唐朝”“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关键信息15.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德国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建设C.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时间可知,当时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但是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建立起社会保险体系,故C项正确,D项排除;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而无法得出最早建立,故B项排除。
16. “少小离家老大归, 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初C.20世纪90年代初D.21世纪初参考答案:B17. 《荷马史诗》中把堡垒(城堡)或卫城称为polis,同乡郊(demos)相对后来雅典人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polis’,这里后一个 ‘polis;’相当于 ( ) A.城市 B.乡村 C.卫城 D.城邦参考答案:D18. 康熙九年,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工,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参考答案:C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了工匠为增加工资待遇的斗争,没有体现统治者的镇压,故可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右知,在明清时期,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确实缓慢,但依据材料是无法看出其发展的迅速,所以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可排除;依据材料所讲到的“雇工”可知,当时已经出现新的生产关系,雇工的斗争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的矛盾,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东学西渐的问题,故可排除D。
19.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20. 我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大力引进外资 B.属于外向型经济C.劳动密集型产业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参考答案:C21. 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的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C.加速了欧洲的一体化 D.促进了资本输出参考答案:B22.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材料反映商业繁荣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代之前,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坊严格分开从北宋开始,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时期,D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发展23. 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价格革命”D.文艺复兴参考答案:A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的含义是指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题干时间“16世纪”,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24.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是( )A.《民法大全》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人权宣言》 D.《民法典》参考答案: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需要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和意义,解题时注意限定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限定信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宪法;它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制;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为后来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第一部”,应排除.故选B.25. 在封建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这种现象是指(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重农抑商政策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参考答案:D2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参考答案:A27.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法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经济一体化B.政治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