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设计各级设计人没岗位责任制.docx
12页压力容器设计资格许可与监督管理规则Licesing&AdministrationRugulationforDesignCertificateofPressureVessel(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 (3)第三章设计许可程序 (5)第一节申请与受理 (5)第二节试设计 (6)第三节鉴定评审 (6)第四节审批与发证 (7)第四章换证 (8)第五章监督与管理 (9)第六章附则 (10)附件1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样式) (11)附件2设计资格印章格式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保证压力容器的设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规则.第二条从事 压力容器设计 的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 ,应当具有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 ,取得《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 (样式见附件1).第三条《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 (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一)A 级:1 .A1级(注1)系指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2 .A2级系指第三类低,中压容器;3 .A3级系指球形储罐;4 .A4级系指非金属压力容器.(二)C 级:1 .C1级系指铁路罐车;2 .C2级(注2)系指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3 .C3级系指罐式集装箱.(三)D级:1 .D1级系指第一类压力容器;2 .D2级系指第二类低,中压容器.(四)SAD级:系指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注1):当只具备其中一项资格时,应当注明超高压容器或高压容器 .(注2):当只具备其中一项资格时,应当注明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 .第四条《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审批 .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发证.A级,C级和SAD级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受理,鉴定评审和批准;D级压 力容器设计单位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 ,鉴定评审和批准,报国家质检总局发证.第五条《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 (压力容器)》有效期为4年,有效期满当年,持证单位继续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的,应当按本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换证手续 .逾期不办或未被批准换证的 ,取消设计资格.第六条取得《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 (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可以按批准的级别,品种范围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压力容器的设计工作 .第七条从事压力容器设计的批准人员或审核人员(以下统称设计审批人员工应当经过专门培 训,并经由质检总局委托的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考核机构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级别的《压力 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资格证书》.从事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设计人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并经由质检总局委托的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考核机构考核合格,取得《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人员资格证书》 ^《压力容器设计 审批人员资格证书》和《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人员资格证书》分为 A,C,D和SAD四级.第八条《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资格证书》和《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人员资格证书》 有效期为4年,有效期满应当按规定办理复考换证手续 .期间如设计单位能够提供设计审批人员或分析设计人员连续从事 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工作或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工作的,或期间参加过国家质检总局委托机构组织的不少于 40学时压力容器设计 或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方面专业培训的 ,在证书有效期满后,申请免考的设计人员在提供详细的符合上述要求的工作经历资料记录 ,经发证机构审核同意后,可予免试换证.第九条取得A级,C级或SAD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和设计审批人员,即分别具备D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设计审批资格;取得D2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和设计审批人员 ,即分别具备D1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设计审批资格.第十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许可的鉴定评审工作由经质检总局委托的鉴定评审机构承担 .鉴定评审人员应当按《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规定的相应内容 ,经考核合格方可从事鉴定评审工作.第十一条各类气瓶和医用氧舱的设计,按有关规定实行设计文件鉴定,不实行设计资格许可.第十二条设计单位应当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 ^第二章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应当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营业执照 ,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注册登记 ;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与设计类别,级别相适应的技术法规标准;有专门的设计工作机构和工作场所 ;(五)有必要的设计装备和设计手段,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绘图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出图率应当达到 100%,具备在互联网上传递图样和文字所需的软件和硬件 ;对80%.D级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出图率至少应当达到第十四条设计单位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A级或C级压力容器设计 单位,专职设计人员总数一般不得少于 10名.其中,根据所申请压力容器设计 许可级别,持A级或C级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 审批人员应当分别不少于 2人;(二)D级压力容器设计 单位,专职设计人员总数一般不得少于 5名.其中,D级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不得少于2名;(三)SAD级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持证分析设计(SAD)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人员一般不得少于 4 名.持分析设计(SAD)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不得少于 2名.第十五条设计单位应当建立 压力容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保证有效运转.体系文件应当包 括以下内容:(一)质量手册1 .术语和缩写;2 .体系的适用范围;3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 .设计体系的组织机构;5 .各级人员的耳R责和权限;6 .体系各质量要素和控制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 ^(二)至少应当建立下列设计管理规定 :1 .各级设计人员岗位责任制;2 .设计审核人员对设计文件审核及建立审核记录的规定 ;3 .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程序 ;4 .设计文件的编制,校核和审批程序;5 .设计文件的质量评定及信息反馈的规定 ;6 .设计文件的更改程序;7 .设计文件档案(含电子文档)管理规定;8 .设计资格印章的使用与管理规定9 .各级设计人员的培训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申请C级设计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压力罐车(罐箱)的制造资格;申请SAD级 设计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A级或C级设计资格.第十七条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各级设计人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压力容器设计 单位应当设立主管 压力容器设计 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二)设计单位应当设立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 .持《压力容器设计 审批员资格证书》,并具有3年以上压力容器设计 审核经历;2 .具有较全面的压力容器专业知识 ;3 .熟知压力容器有关法规,标准,并能正确运用,组织和指导各级设计人员正确贯彻执行 ;4 .熟知压力容器设计 工作和国内外有关技术发展情况 ,具有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关键技术问题上能做出正确决断;5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三)校核人员:1 .熟悉并能运用有关法规,标准,能指导相应类别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 ;2 .具有压力容器设计专业知识熟悉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3 .具有3年以上相应类别压力容器设计经历,有相应的压力容器设计成果并已投入制造,使用;4 .具有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四)设计人员:1 .具有相应类别压力容器设计专业知识;2 .能较好地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标准;3 .能在审批人员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应类别设计工作 ,并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4 .具有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耳R称.(五)对SAD级设计人员的专项条件要求:1 .具有三年以上压力容器常规设计的经历 ;2 .具有压力容器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3 .具有包括有限元法在内的应力分析专业知识4 .能独立完成分析设计的相应设计,校核,审核工作,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应力分析计算,并能按照标准对分析结果进行评定 ;5 .具有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第十八条下列单位不能申请压力容器设计资格:(一)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二)咨询性公司,社会中介机构;(三)各类技术检验或检测性质的单位 ;第三章设计许可程序第十九条设计许可程序包括 :申请与受理,试设计,鉴定评审,审批与发证.第一节申请与受理第二十条申请 A级,C级,SAD级压力容器设计 资格许可的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局提交《特 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 一式四份,并提交电子版本.申请D级压力容器设计 资格的单位,应当 向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一式四份 ,并提交电子版本.第二十一条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 ,负责受理的机构应当在 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二十二条对申请材料齐全 ,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负责受理的机构应当在 5个工作日内在申请书上签署受理或不受理意见 .对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许可申请经正式受理后,《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一份由审批机关留存 ,一份交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份由申请单位留存,一份由申请单位交所约请的鉴定评审机构 .第二节试设计第二十三条对所申请设计压力容器的类别 ,级别,申请单位没有相应设计经历的,应当先进行试设计.第二十四条试设计文件应当覆盖所申请设计资格的级别 ,品种范围,并具有其代表性,每个级 别试设计数量一般不少于两台 .第二十五条各级设计人员都应当参与相应的试设计工作 .试设计应当在24个月内完成,逾期没有完成的,原受理失效.试设计文件不彳#用于制造.第二十六条申请单位在申请,试设计等许可程序及鉴定评审准备过程中 ,可以约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咨询,开展人员培训等.第三节鉴定评审第二十七条已受理的申请单位,可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评审.第二十八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检验规则》 的要求从事鉴定评审工作.在收到鉴定评审约请和自查综合书面报告后 ,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评审工作计划安排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鉴定评审工作 ^第二十九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选派经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合格的专业人员组成鉴定评审组 ,鉴定评审组一般不超过 3人,其中具有 压力容器设计 审批人员资格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名.评审人员应当与申请单位没有利害关系 .在鉴定评审日期的 7日前,评审机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抄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三十条鉴定评审内容包括 :(一)听取设计单位的基本概况介绍 ,核对《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内容 ;(二)核查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的记录 ;(三)审查设计工作机构,工作场所,设计手段和设计装备以及技术力量是否满足本规则的有关规定;(四)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和运行情况,各项设计管理制度的制定,贯彻执行情况;(五)核对各级设计人员资格,条件.考核,考察设计人员掌握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情况,对压力容器设计,校核人员的设计能力,水平进行考核,考察,检查其是否具备所申请设计压力容器许可级别的条件和能力.(六)审查设计审核人员的设计文件审核记录制度是否建立 ,是否有效实施; (七)审查试设计文件,对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试设计文件答辩,检查实际设计水平 和质量。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