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苗拳与族群认同:中国苗拳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学研究.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7702413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17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苗拳与族群认同中国苗拳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学研究 张忠杰+龙宇晓+张宝根摘 要:运用象征人类学理论、族群理论、符号学理论,通过翔实的田野调查,发掘中国苗拳中的文化符号,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族群认同功能,认为蚩尤、启手礼、牛和钩钩刀、“三十六攻、七十二防”是中国苗拳的文化符号,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它们在中国苗拳的展演和传承场域中,唤醒苗族族群的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促进和加强了苗族的族群认同发掘中国苗拳的文化符号及族群认同功能,有利于中国苗拳的海外传播和跨国体育交流关 键 词:体育文化;苗拳;文化符号;族群认同;中国:G80-05 文献标志码:A :1006-7116(2017)06-0022-07Abstract: By applying symbolic anthropological theory, ethnic group theory and semiotic theory, via soli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s explored cultural symbols in China Miaoquan, analyze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and ethnic group identity function, concluded that Chi-you, Qishou courtesy, cow and hook knife, and “36 offensive techniques and 72 defensive techniques”, are the cultural symbols of Chinese Miaoquan, having specific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performance and inheritance domain of China Miaoquan, they arouse the historical and collective memories of the Miao ethnic group, promote and enhance Miao nationalitys ethnic group identity. Exploring the cultural symbols and ethnic group identity of Chinese Miaoquan is conducive to the overseas spreading and transnational sports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iaoquan.Key words: sports culture;Miaoquan;cultural symbol;ethnic group identity;China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1]35指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世界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符号所表现的是文化内涵,事物需要通过语境赋予它的文化底蕴才能被认识[2]169因此,各种文化现象都有自己相对应的文化符号,语言、图腾、宗教仪式、英雄等都是符号象征是特殊的符号,中国人则擅长和习惯于运用象征符号表达社会观念和感情趋向,用象征符号创造文化国内已有的体育符号学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符号”标签的层面,鲜有细致到中观和微观的研究[3],更缺乏对体育进行民族志式的“深描”族群与族群之间需要通过历史文化符号加以识别,也需要依靠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加强族群内部认同但族群认同不是天生的,是建构在一定基础上,并在社会互动和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4]由此,历史和文化符号是族群认同的基础,但同时又是族群认同的结果,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在众多族群中,苗族是跨境民族,其族群文化极具代表性,其中,苗族传统武术俗称苗拳,在少数民族武术中具有典型性,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重要叙事文本,凝聚着苗族族群的历史记忆,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探讨中国苗拳的文化符号象征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不仅能进一步充实当前的象征文化和文化符号学研究,推动体育人类学的发展,而且对于丰富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增进海外苗族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中国苗拳中的文化符号解析符号是一种心理实体,只有把一个声音和一个概念在心理上用意识形式将之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这个符号的存在[5]符号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不是纯理念和意识的东西,需要具体的事物来支撑苗拳作为苗族族群认同的文化符号,需要具体的事物进行建构而在这些具体的事物符号中,种类繁多目前,关于象征符号的分类,何星亮[6]将其分为表层和深层两大类,表层包括行为象征、实物象征、言语象征、数字象征和颜色象征等而翟明安[7]则将象征符号分为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等基于两种分类,中国苗拳的文化符号大致可分为社会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器物象征符号和感觉象征符号等1.1 蚩尤——中国苗拳的社会象征符号任何一种特定事物要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象征符号,都必须获得所在群体的认可和理解,这是象征符号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8]9蚩尤是苗族公认的祖先,是苗族的文化符号,更因创制五兵而被誉为战神关于蚩尤创制五兵的最早记载见于《管子地数篇》:“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9]在宋代诗人舒岳祥的《送达善归玉塘》中也有记载:“蚩尤作五兵,轩辕力诛除”。

      ①蚩尤创制五兵,崇尚武功,增强蚩尤部落的战斗力,以至于在《史记五帝本纪》载:“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②同时,蚩尤与苗族武功的创立密切相关,创制了武功和五兵,被追封为“兵主神”[10]蚩尤是中国苗拳的始祖,得到了苗族同胞的认可,并融入中国苗拳叙事文本中中国苗拳的部分拳种和动作名称多以蚩尤命名,如流传于湘西地区和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蚩尤拳和蚩尤镋就是典型的代表另据湘西州花垣县金牛村蚩尤拳传承人石兴文讲述,蚩尤创立了蚩尤拳,一直流传至今且为了纪念蚩尤,石兴文还专门找了美术专业人士按照传说中蚩尤的形象设计蚩尤武术服③由此,蚩尤作为中国苗拳的始祖,得到苗族族群的认可,是苗族的领袖和战神,成为中国苗拳的社会象征符号作为符号系统的中國苗拳叙事文本,能指符号包括索引符号和意指符号苗族族群只要一提到蚩尤,就会想到“长着牛角的战神”,“战神”就是蚩尤符号,而蚩尤所代表的苗族和苗拳祖先则是一种意指符号endprint1.2 启手礼——中国苗拳的行为象征符号蚩尤作为整个中国苗拳的社会象征,是中国苗拳师崇拜的对象和汉族拳师一样,苗拳师也有自己的武术礼仪但学界在以往的武术研究中只简单提及武术礼仪,缺少武术礼仪的针对性分析,更缺乏对少数民族武术礼仪的关注。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具民族特色内涵的武术礼仪,中国苗拳启手礼就相当于汉族的敬拳礼,身体动作不同以中国苗拳启手礼与现代武术敬拳礼身体动作比较现代武术敬拳礼的动作要为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右拳贴于左掌下,双臂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微下垂,向前推出其动作内涵为左掌象征高尚情操,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屈指表示不以“老大”自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立掌如月,握拳如日,日月并出,意思为大明,反手推出,意思为反清④而中国苗拳启手礼的动作要领为平进三步,退一步,立“钉字桩”;左手作大援手绕过前额变为掌划弧,右手往后勾变拳由右胁下伸出,左掌斜盖右拳(大拇指紧收,若翘者为傲视他人),两手拳掌重合,向左右摇晃3次即毕其动作内涵表达为:失礼了,虚心向各位请教,各位都是是我师父与汉族武术敬拳礼直立的姿势不同,中国苗拳启手礼为虚步“钉子桩”,左掌右拳的出场方式与汉族武术敬拳礼相比,表达的内涵不同,有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典型的民族个性此外,中国苗拳的“钉子桩”和少林拳四指礼中的丁字步也不同。

      身体动作是一种象征、表述文化的符号,内蕴着对世界的认知与观念[11]作为身体动作的中国苗拳启手礼与其它武术敬拳礼不同,显示了苗拳不同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根据翟明安的象征符号分类法,仪式、礼节、节日等属于行为象征符号,中国苗拳启手礼是中国苗拳的行为象征符号,在习武苗人行启手礼时,苗族族群就会想到“承让了,向你学习”这一内涵1.3 牛——中国苗拳的自然象征符号苗拳师除在武术礼仪上自谦之外,更在具体的习武过程中,不断向大自然界学习,进行武术的仿生性生产苗人将牛的勤劳和力量融入到苗拳叙事文本中,重视基本功,练就一身“牛劲”在吴越民看来,任何符号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随着使用语境的变化而形成一些新的意义,这些意义逐渐成为符号所指的一部分它不能单独存在,但却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并根据语境而做出意指反映[12]牛原本为苗族的重要生产工具和图騰,随着习武过程的仿生性生产,牛也逐渐成为中国苗拳的象征据《述异记》记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⑤蚩尤作为中国苗拳的始祖,在古代被描述为长有牛角的战神,且在中国苗拳的套路动作命名和器物的设计中,均存在“牛”的文化因子如苗拳的策手动作“铁牛耕地”,苗棍在贵州松桃县和湘西境内被称为“牛尾棍”,在贵州黔东南的苗棍套路中有“牛摆尾”,而“牛摆尾”在两人交手时能常常出奇制胜。

      显然,“铁牛耕地”“牛尾棍”“牛摆尾”等是苗族进行武术仿生性生产的结果此外,在中国苗拳器械设计和制作方面,亦有“牛”的文化因子如蚩尤镋,又称牛头镋,其前端是一个牛角状的弧形铁质,中间则有一枪尖,整体看起来形似“蚩”字的篆文“ ”的上半部,苗拳始祖蚩尤和牛在蚩尤镋的设计中得到了完美融合苗族一提到牛,就会想起力量和勤劳,力量和勤劳成为牛的索引符号,牛所代表的生产工具、祖先的化身等是牛的意指符号因此,根据学界对自然象征符号的认知,牛是中国苗拳的自然象征符号1.4 钩钩刀——中国苗拳的器物象征符号中国苗拳师向自然界学习进行武术的仿生性生产,创制出许多武术器物,钩钩刀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钩钩刀,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钩钩刀在东部苗语方言中称为“果登高”,意为有钩的刀,是中国苗拳中的一种常见兵器,来源于生产农具,平时为农具,战时则为武器,是劳武合一的产物不怕枪来不怕炮,只怕苗家钩钩刀”⑥,一语道破了中国苗拳钩钩刀的独特之处据有关史料记载:乾嘉起义中苗兵曾用钩钩刀大闹乾州厅,使众多清军成为刀下鬼⑦,仅数厅、县之苗民能抵挡清军近18万大军,大小百余战,打死打伤包括名将明安图、花莲市在内的清军将领,成为苗族抗击外敌入侵的文化符号。

      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相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它们的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基础上,是基于传统原因而代表某一事物的符号[12]钩钩刀作为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苗拳并没有相似性或因果关系,但由于得到了苗族族群内外的一致认可,而成为中国苗拳的符号苗家钩钩刀与乾嘉苗民起义中的胜利相对应,乾嘉苗民起义中钩钩刀的卓越表现是钩钩刀的索引符号,钩钩刀的神勇、技巧等则是意指符号1.5 “三十六攻,七十二防”——中国苗拳的感觉象征符号中国苗拳师不仅进行了武术的仿生性生产,还对训练方法和实战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其中,苗拳师将实战称作“策手”,策手运用变化无穷,有“三十六攻,七十二防”之说但苗拳讲究实战,攻法不计其数,何止36攻,防守方法也是不胜枚举,也不仅仅只有72防而“三十六攻,七十二防”反映了苗族的祖先崇拜苗族认为:“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女神,她从枫树诞生,生下12个蛋,并从蛋中诞生出12个苗族先民[13]因此,12成为苗族日常民俗生活中非常神圣的数字不仅如此,苗族还信仰鬼神,有“三十六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