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节人类学与生态2ppt.ppt
36页应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Email:: MP: 67819611第四章第四章 案例分析:应用人类学的实践案例分析:应用人类学的实践12 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学与生态人类学与生态3一、文明演进中环境问题的生态人类学透视一、文明演进中环境问题的生态人类学透视 •首先,阐明文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和文化对首先,阐明文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和文化对环境的适应环境的适应, ,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 ,采用采用将人类文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将人类文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采猎文明采猎文明( (公元前公元前200200万年万年——公元前公元前1 1万年万年) )•农业文明农业文明( (公元前公元前1 1万年万年— — 公元公元17001700年年) )•工业文明工业文明( (公元公元1700—1700—今今) )•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 (今今—)—)•文明演进中的环境问题文明演进中的环境问题•狩猎采集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狩猎采集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文明的兴衰农业文明的兴衰•工业文明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的生态环境问题41.1.狩猎采集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狩猎采集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占人类历史长河大约占人类历史长河大约80%80%的时期。
的时期 以小规模的狩猎采集群体而存在以小规模的狩猎采集群体而存在, ,依靠周围的生态环境收集可食用的野生依靠周围的生态环境收集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猎取动物而生存植物和猎取动物而生存•迁徙性和群体的小规模性通常是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迁徙性和群体的小规模性通常是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caring capacity)(caring capacity)密密切相关 每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 1人人, ,群体规模平均群体规模平均25—5025—50人人, ,随着季节变化和追踪猎物而迁徙随着季节变化和追踪猎物而迁徙 •““丰富的野蛮社会丰富的野蛮社会”” 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学的研究表明, ,人们每周工作人们每周工作2—32—3天就可以满足物质需要天就可以满足物质需要, ,剩下的全剩下的全是闲暇时间,狩猎采集民族过着一种相对闲暇和安全的生活是闲暇时间,狩猎采集民族过着一种相对闲暇和安全的生活•早期的采集社会对生态环境破坏极低早期的采集社会对生态环境破坏极低•原因:人口密度低、不生产剩余食物、分散的社会形式、以自然材料为原因:人口密度低、不生产剩余食物、分散的社会形式、以自然材料为工具和对工具和对““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依赖的依赖•表现:对植物的过度采集、动物的过度猎取和纵火围猎对森林的毁坏表现:对植物的过度采集、动物的过度猎取和纵火围猎对森林的毁坏, ,这这就是人类文明最早的环境问题。
就是人类文明最早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生存危机为了解决生存危机, ,人类被迫迁移这样人类被迫迁移这样, ,一一 个地区停止人类活动后个地区停止人类活动后, ,生生态系统就可得到恢复态系统就可得到恢复5采集文明的后期人类活动与大型动物的灭绝采集文明的后期人类活动与大型动物的灭绝•到了狩猎采集文明的后期到了狩猎采集文明的后期, ,随着人口的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加, ,生产工具生产工具( (主要是狩猎工具主要是狩猎工具) )的改进的改进, ,人类在向大洋洲和北美洲的人类在向大洋洲和北美洲的扩张过程中造成了大型动物扩张过程中造成了大型动物, ,尤其是大型尤其是大型 哺乳动物在哺乳动物在这两大洲的绝灭这两大洲的绝灭北美洲的北美洲的“更新世过度捕杀更新世过度捕杀”(overkill):):考古资料表明考古资料表明,北美洲在更新世以前存在有大量的大型北美洲在更新世以前存在有大量的大型动物动物,其中包括马、牛、骆驼、其中包括马、牛、骆驼、 羚羊等,更新世结束时羚羊等,更新世结束时(公元前公元前13000年左右年左右)约约2/3的大型哺乳动物突然消失的大型哺乳动物突然消失,其其中包括象的中包括象的3个个 属、巨型贫齿动物属、巨型贫齿动物6个属、有蹄类个属、有蹄类15个个属以及各种啮齿类和肉食动物。
没有证据表明这是由气属以及各种啮齿类和肉食动物没有证据表明这是由气候的候的 变迁引起的变迁引起的,相反相反,灭绝的时间正好和人类进入到北灭绝的时间正好和人类进入到北美大陆的时间相吻合美大陆的时间相吻合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的大型动物灭绝:新几内亚的大型动物灭绝:- 许多碳许多碳-14测定的遗址证明从测定的遗址证明从4万年到万年到3万年万年 前前,人人类已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出现今天这些地方同类已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出现今天这些地方同样没有大型动物样没有大型动物,事实上连大于事实上连大于100磅重的袋鼠也没磅重的袋鼠也没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 大型动物大型动物,如大型有袋类、如大型有袋类、巨型蜥蜴、巨蟒、巨鳄等在人类到达后的几百年内巨型蜥蜴、巨蟒、巨鳄等在人类到达后的几百年内突然消失突然消失其他地方的大型动物的消失:其他地方的大型动物的消失:新西兰岛上的巨型鸟新西兰岛上的巨型鸟,马达加斯加巨型动物区系马达加斯加巨型动物区系(许许多种类成年体重超过多种类成年体重超过50公斤公斤,包括大型陆生鸟、小型包括大型陆生鸟、小型海马海马)的消失的消失,时时 间正好和人类到达这些区域后的间正好和人类到达这些区域后的1000年相吻合。
年相吻合n结果:结果: 人类向新大陆扩张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人类向新大陆扩张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恶果是造成了北美大陆、大洋洲进入农问题的恶果是造成了北美大陆、大洋洲进入农业社会后业社会后,既没有大型动物可供食用既没有大型动物可供食用,也没有大型也没有大型动物被驯化作役畜动物被驯化作役畜 62.2.农业文明的兴衰农业文明的兴衰 •动物与植物的驯化动物与植物的驯化•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随着人口的增长、捕猎工具的随着人口的增长、捕猎工具的改进以及大规模的纵火围猎改进以及大规模的纵火围猎, ,使得大量森林被毁使得大量森林被毁, ,大型动物日大型动物日益减少益减少, ,生态资源消耗过度生态资源消耗过度, ,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资源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资源•人类在长达数百万年的狩猎采集生涯中人类在长达数百万年的狩猎采集生涯中, ,熟悉了一些利用价熟悉了一些利用价值大的动物和植物值大的动物和植物, ,并且通过反并且通过反 复不断地获取这些动植物复不断地获取这些动植物, ,形成了所谓的人工选择压力形成了所谓的人工选择压力, ,于是出现了驯化动物和植物。
于是出现了驯化动物和植物驯化的动物驯化的动物• 中东地区的人们驯化了欧洲野牛、棉中东地区的人们驯化了欧洲野牛、棉 羊、山羊、骆驼和猫羊、山羊、骆驼和猫;• 在东南亚、印度和中国在东南亚、印度和中国,人们驯化了羚羊、瘤牛、水牛、象、人们驯化了羚羊、瘤牛、水牛、象、猪、狗和鸡猪、狗和鸡;• 在欧洲在欧洲,人们驯人们驯 化了鹅和兔化了鹅和兔;在南美洲在南美洲,人们驯化了无峰驼人们驯化了无峰驼;• 在非洲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人驯化了驴埃塞俄比亚人驯化了驴•人们在驯化动物过程中人们在驯化动物过程中 发展了游牧业发展了游牧业植物的驯化植物的驯化n新石器时代以后新石器时代以后,人们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人们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某些可食植逐渐熟悉了某些可食植物的生产物的生产 规律规律,便由采集发展为种植便由采集发展为种植,逐步培育出一些适合人类食用的优逐步培育出一些适合人类食用的优良农作物良农作物,进行有计划播种和收获进行有计划播种和收获 n真正的农业文明在大约真正的农业文明在大约7000年前随着集约型农业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集年前随着集约型农业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集约农业对单位面积上的土地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
约农业对单位面积上的土地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n耕地、水利、肥料都是需要支付能量的集约农业使得新的农作物不断耕地、水利、肥料都是需要支付能量的集约农业使得新的农作物不断产产 生、产量不断提高、人口增长过快生、产量不断提高、人口增长过快;增加的人口数量增加的人口数量,又反过来要求更又反过来要求更多的食物供给多的食物供给,因而毁林开荒因而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就成了必然增加耕地面积就成了必然7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从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来说从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来说, ,集约农业的实质就是人类不断强占野生动集约农业的实质就是人类不断强占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空间, ,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使得原来具有丰富生物使得原来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功能完备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多样性、结构复杂、功能完备的自然生态系统被改造成物种单一、结改造成物种单一、结果简单、功能不全的人工耕作系统果简单、功能不全的人工耕作系统如此循环如此循环, ,植被不断遭破坏植被不断遭破坏, ,土壤土壤不断被不断被 侵蚀侵蚀, ,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系统退化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系统退化。
•由于集约农业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开始的由于集约农业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开始的, ,例如为了应付干旱例如为了应付干旱, ,人们人们学会了挖掘沟渠但是干旱问题解决后学会了挖掘沟渠但是干旱问题解决后, ,新的问题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又可能出现, ,如人工如人工灌溉可能引起矿物在土壤中沉积灌溉可能引起矿物在土壤中沉积, ,或引起土壤中盐分增加为了解决这或引起土壤中盐分增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些问题, ,人们又进一步集约化人们又进一步集约化, ,修筑更大的堤坝修筑更大的堤坝, ,挖掘更深的水井挖掘更深的水井, ,扩大扩大灌溉面积这些努力灌溉面积这些努力 可能一段时间有效可能一段时间有效, ,长期来看也可能引起更大的长期来看也可能引起更大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 ,如盐碱化、荒漠化如盐碱化、荒漠化•案例案例8集约化下农业文明终结的案例集约化下农业文明终结的案例•两河农业文明的两河农业文明的终结终结•玛雅农业文明的玛雅农业文明的终结终结 •当代墨西哥瓦哈当代墨西哥瓦哈卡山谷农业的兴卡山谷农业的兴衰史衰史玛雅农业文明的终结玛雅农业文明的终结 公元公元550年左右年左右,以库班城为中心的以库班城为中心的玛雅人口大约为玛雅人口大约为5000人人,到公元到公元850年人年人口增加到约口增加到约 200000人。
人 随着对森林的砍伐随着对森林的砍伐,亚热带降雨严重亚热带降雨严重侵蚀了农业用地侵蚀了农业用地,到公元到公元1000年年,人口下人口下降降50%,到到 公元公元1250年年,整个城市废弃整个城市废弃从城市巅峰期到崩溃期抽取的样土分从城市巅峰期到崩溃期抽取的样土分析表明析表明,土壤内核里很少有树木的土壤内核里很少有树木的 花粉花粉(表明为彻底的森林砍伐表明为彻底的森林砍伐)以及来自被侵以及来自被侵蚀区域的泥石流覆盖的居住地的证明蚀区域的泥石流覆盖的居住地的证明 两河农业文明的终结两河农业文明的终结 公元前公元前7000年晚期年晚期,底底 格里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谷、美索不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谷、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家乡达米亚文明的家乡,被丰富的被丰富的森林与草原覆盖但随着在炎森林与草原覆盖但随着在炎热气候条热气候条 件下灌溉蒸发而来件下灌溉蒸发而来的土壤中盐分的增加使得每公的土壤中盐分的增加使得每公顷的粮食产量在公元前顷的粮食产量在公元前2400年年—2100年间下降了大年间下降了大 约约42%最后由于生态环境退化、气最后由于生态环境退化、气候变化和武装入侵的综合作用候变化和武装入侵的综合作用终结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终结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墨西哥瓦哈卡山谷墨西哥瓦哈卡山谷 该地区降雨较少该地区降雨较少(每年每年508—762毫米毫米),主要集中在主要集中在6—7月月,所以灌溉所以灌溉主要靠水井和沟渠主要靠水井和沟渠,农农 民种麦、甘蔗、民种麦、甘蔗、豆、南瓜等豆、南瓜等,一般来说收入较稳定一般来说收入较稳定 20世纪世纪6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墨西哥政府墨西哥政府推行现代化推行现代化,大量贷大量贷 款给农民发展灌款给农民发展灌溉农业溉农业,鼓励农民种植利润大但需要鼓励农民种植利润大但需要大量水分的苜蓿而放弃原来种植的大量水分的苜蓿而放弃原来种植的作物其结果作物其结果 是经过一个短暂的繁是经过一个短暂的繁荣后荣后,农民发现地下水骤然下降为农民发现地下水骤然下降为了维持生产了维持生产,农民不得不挖掘更深的农民不得不挖掘更深的水井水井,使使 用更强有力的水泵随之而用更强有力的水泵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负荷过重而迅速崩来的是生态环境负荷过重而迅速崩溃使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溃使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困境9农业中的畜牧业、游牧以及现代畜牧业农业中的畜牧业、游牧以及现代畜牧业•畜牧业畜牧业•农业文明中的畜牧业是一种依靠繁殖、饲养牲畜并利用其农业文明中的畜牧业是一种依靠繁殖、饲养牲畜并利用其产品产品( (肉、乳、皮毛等肉、乳、皮毛等) )为生的经济类型。
它可以将人们无为生的经济类型它可以将人们无法直接利用的草、灌木的能量变成食物法直接利用的草、灌木的能量变成食物( (肉、奶、血肉、奶、血) )• 畜牧业到游牧,生态的相对稳定畜牧业到游牧,生态的相对稳定•与集约农业不同与集约农业不同, ,畜牧业不力图改变所处的生态系统畜牧业不力图改变所处的生态系统, ,因为因为他们并不从土地上直接获取能量他们并不从土地上直接获取能量, ,而是通过控制大型食草而是通过控制大型食草动物而生存当草场上的牲畜数量超过草场的承载力时动物而生存当草场上的牲畜数量超过草场的承载力时, ,其种群数量就会自动下降其种群数量就会自动下降; ;相反相反, ,当牲畜的种群数量低于草当牲畜的种群数量低于草场的承载力时场的承载力时, ,其种群的数量就会上升其种群的数量就会上升, ,这就是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机制依靠这些牲畜生存的牧人就间接受到草依靠这些牲畜生存的牧人就间接受到草场生态系统的制约为了维持牲畜种群数量的稳定场生态系统的制约为了维持牲畜种群数量的稳定,“,“游游牧牧””就发生了就发生了•然而然而, ,近代的畜牧业却有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近代的畜牧业却有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出于这是因为出于商业的需要商业的需要, ,人为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人为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生产力下降生产力下降, ,严重时出现草严重时出现草原荒漠化。
原荒漠化 10农业文明的兴衰之小结农业文明的兴衰之小结 农业文明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奠定农业文明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也开了文明衰落之先河但同时也开了文明衰落之先河它反映了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规律它反映了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延续到现在, ,当今的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当今的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草原荒漠化仍是世界性的严重少、土壤侵蚀、草原荒漠化仍是世界性的严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113.3.工业文明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的生态环境问题1818世纪以后世纪以后, ,欧洲的产业革命使人类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时期特点:欧洲的产业革命使人类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时期特点:•机器化生产,劳动对象的人工化以机器生产代替人力畜力机器化生产,劳动对象的人工化以机器生产代替人力畜力•加强了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进一步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
•通过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经济机构通过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经济机构, ,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垦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垦殖利用殖利用, ,水利、农药和化石燃料维持了现代农业水利、农药和化石燃料维持了现代农业•促使不可分解的合成材料的甚至有毒的材料出现,难以治理的环境促使不可分解的合成材料的甚至有毒的材料出现,难以治理的环境污染就出现了污染就出现了 •它是立足于它是立足于最终彻底改变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完全人工生态系统最终彻底改变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完全人工生态系统•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就需要系统外提供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就需要系统外提供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化肥、农化肥、农药和机械能等药和机械能等) )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 , 高度单一化的农作物所构高度单一化的农作物所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 ,一旦系统运作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一旦系统运作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问题, ,例如病虫害的蔓延无法控制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例如病虫害的蔓延无法控制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这是一个高度人为化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高度人为化的生态系统, ,其自身毫无调节能其自身毫无调节能力力, ,运作完全依靠社会技术系统来维持。
运作完全依靠社会技术系统来维持12工业文明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再是局部性的而是具有全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再是局部性的而是具有全球性质的球性质的•工业废气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工业废气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 ,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打破了大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打破了大气圈原有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平衡圈原有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平衡;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江河湖泊水质变坏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江河湖泊水质变坏, ,形成水体富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营养化污染, ,致使人类出现淡水危机致使人类出现淡水危机; ;•森林大面积砍伐森林大面积砍伐, ,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 ;•农药化肥污染和过度利用土地草场使得其生产力下降导致荒漠化、农药化肥污染和过度利用土地草场使得其生产力下降导致荒漠化、石漠化石漠化 出现•另外另外, ,经济全球化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以及发达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以及发达 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性废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性废物物, ,进一步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13工业文明能持续多久?工业文明能持续多久?•当然当然, ,人类目前尚无工业文明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而衰弱人类目前尚无工业文明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而衰弱或全面崩溃的迹象或全面崩溃的迹象, ,这是因为工业社会的文化具有较强这是因为工业社会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调适能力的调适能力, ,依靠工业社会中发达的科学技术及大量的依靠工业社会中发达的科学技术及大量的资金投入暂时抵消了生态环境恶化资金投入暂时抵消了生态环境恶化 所产生的效应所产生的效应•然而这种文化调适能力是否持久、有效却令人堪忧然而这种文化调适能力是否持久、有效却令人堪忧这是因为这是因为, ,从理论上讲从理论上讲, ,任何生态任何生态 系统都具有一个承系统都具有一个承载力的问题载力的问题, ,如果对系统过度开发和污染如果对系统过度开发和污染, ,系统就会崩系统就会崩溃溃, ,这已被生态系统生态学的这已被生态系统生态学的 理论和实验所证实理论和实验所证实•另外另外,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 ,农业文明就出现过对农业文明就出现过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引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引 发土地生态系统的崩溃发土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而最终导致文明毁灭的事例而最终导致文明毁灭的事例, ,玛雅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玛雅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明, ,它们从繁荣到毁灭它们从繁荣到毁灭 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
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对照一下工业文明对照一下工业文明, ,只不过经过了只不过经过了300300年的历史年的历史, ,而且由而且由于当今世界人口的迅速于当今世界人口的迅速 膨胀以及科学技术威力的增膨胀以及科学技术威力的增长长, ,无不意味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及规模都是空无不意味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及规模都是空前的前的, ,这警示人类不应忽视生态环境问题这警示人类不应忽视生态环境问题144.4.后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可持续发后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可持续发展展 •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 ,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术, ,以及光导纤维、遗传工程、新材料、新能以及光导纤维、遗传工程、新材料、新能 源、源、空间技术等新的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空间技术等新的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 ,即将把工业文即将把工业文明推向后工业文明明推向后工业文明•后工业社会中后工业社会中, ,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和应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用, ,又给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增添了新的又给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增添了新的力量力量, ,使人类生存的生态使人类生存的生态 系统进一步地处在人类的系统进一步地处在人类的控制之下控制之下, ,它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它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 ,影响产业结影响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 活的变化活的变化, ,对经济增长和社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产生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
深刻的影响15后工业文明对人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后工业文明对人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一方面,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利于解决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利于解决 农农业、工业社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新技术的应业、工业社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新技术的应用将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用将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新技新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大大提高环境保护效率大大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促进环境保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护工作;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 , 新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引发新的环新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境问题, ,尤其当人类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失当尤其当人类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失当时时, ,甚至可能引发生态危甚至可能引发生态危 机•基因污染基因污染※※16案例: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案例: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基因污染基因污染””•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或家养动物获得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或家养动物获得的基因( (如抗虫害、抗病菌、如抗虫害、抗病菌、抗逆境等抗性基因抗逆境等抗性基因),),再经过有性生殖扩散到农作物的近缘种或自然界再经过有性生殖扩散到农作物的近缘种或自然界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的过程就称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的过程就称基因污染基因污染。
基因污染不基因污染不仅有可能仅有可能污染传统农作物和家养动物污染传统农作物和家养动物, ,也有可能污染自然界的生物基因也有可能污染自然界的生物基因库库, ,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基因工程玉米的抗除草剂基因、基因工程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基因工程玉米的抗除草剂基因、基因工程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通过传播,通过传播,使得野生植物污染了某些抗性基因使得野生植物污染了某些抗性基因, ,其后果已经造其后果已经造成所谓成所谓““超级杂草超级杂草””•转基因鱼类和一些转基因无脊椎动物转基因鱼类和一些转基因无脊椎动物, ,还有转基因森林和转基还有转基因森林和转基因藻类因藻类, ,它们都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它们都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无法清除的基因污染无法清除的基因污染•由于基因复制是生命的本质特征由于基因复制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因而基因污染是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因而基因污染是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转移的污染散转移的污染, ,而且无法清除所以而且无法清除所以, ,基因污染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环境污染基因污染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环境污染基因工程食物对人、畜及其它生物是否有害、是否会使转基因作物成为新基因工程食物对人、畜及其它生物是否有害、是否会使转基因作物成为新的致病原等问题仍在争论之中。
的致病原等问题仍在争论之中 •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讨论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讨论17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一种文化观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一种文化观•人类也只有依人类也只有依 靠文化来约束人类自身才能使生态系统重归平衡靠文化来约束人类自身才能使生态系统重归平衡, ,走一走一条社会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条社会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 道路道路, ,这就是这就是““可持可持续发展续发展””与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70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19721972年年6 6月在瑞典斯得哥尔摩月在瑞典斯得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宣言》》这次大会仅就环境这次大会仅就环境污染谈环境问题污染谈环境问题, ,只是发达国家呼吁多只是发达国家呼吁多, ,发展中国家响应少发展中国家响应少•1987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 《《我们的共同未来我们的共同未来》》(Our (Our Common Future)Common Future)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891989年年5 5月月, ,第第15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申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申明》》, ,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全面权威性的论述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全面权威性的论述•199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 这一概念被与会的这一概念被与会的183183个国家和个国家和7070多个多个18•国际组织接受国际组织接受, ,并很快成为各国制定未来发展并很快成为各国制定未来发展议程的指南议程的指南, ,成为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成为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这表明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这表明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表明人类从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社表明人类从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社会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会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向通过依靠人类文化实向通过依靠人类文化实现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变现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变, ,把人类文明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应该指出的是应该指出的是,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框架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框架是生生态系统承载力态系统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因此,“,“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本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学的概念身就是一个生态学的概念19文明的生态观文明的生态观•文明的生态观认为文明的生态观认为,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和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共存的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一个部分的人类谐共存的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一个部分的人类, ,其未来和其未来和整个生物圈的命运紧密相连整个生物圈的命运紧密相连, ,人类通过应用其自身强大的人类通过应用其自身强大的文化调适能力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调适能力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文明的生态观指导下的在文明的生态观指导下的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将是一个以现代工业将是一个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文明为基础的, ,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扬弃扬弃””的社会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人类一方面要人类一方面要消除工业文明所造成的消除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环境病病””、惩治、惩治““工业腐败工业腐败””;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 ,在实现资源的有效综在实现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的同时合利用的同时, ,开发和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开发和使用新的清洁能源, ,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总之总之, ,人类根据生物圈的安全优先原则人类根据生物圈的安全优先原则, ,根据人类既要维护根据人类既要维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又要促进人类文明演进的原则来实现生态、经又要促进人类文明演进的原则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案例案例1 1:台湾槟榔业背后的理念:台湾槟榔业背后的理念•台湾有台湾有““槟榔西施槟榔西施””的现象的现象, , 槟榔这个东西在传统的台湾槟榔这个东西在传统的台湾社会文化里面的两种作用:社会文化里面的两种作用:•实际的用途按照文献的记载实际的用途按照文献的记载, ,它可以除口臭它可以除口臭, ,可以防蛀牙可以防蛀牙, ,也也可以去除瘴疠之气可以去除瘴疠之气•作为礼物的象征意义:是用来招待贵宾的礼品作为礼物的象征意义:是用来招待贵宾的礼品, ,也是用来男女也是用来男女定情、提亲的礼物定情、提亲的礼物, ,是士绅阶级的消费品是士绅阶级的消费品, ,也是原住民祭拜祖也是原住民祭拜祖先所用的祭品先所用的祭品•传统槟榔种植背后的文化观念:传统槟榔种植背后的文化观念:““崇天崇天””•槟榔这个东西在当时是属于比较稀少的东西槟榔这个东西在当时是属于比较稀少的东西, ,这也就是显示了这也就是显示了它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
很多的文献资料也是这样反映当它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很多的文献资料也是这样反映当时时, ,都是在自家的附近种植几棵都是在自家的附近种植几棵, ,需要用的时候需要用的时候, ,比方作牙齿保比方作牙齿保健的东西或者用作礼物的时候去摘一点我们中国人健的东西或者用作礼物的时候去摘一点我们中国人““崇天崇天””的概念的种植因为这样的概念下的小规模的种植的概念的种植因为这样的概念下的小规模的种植, ,对于社对于社会和人将产生的是一个正面的意义会和人将产生的是一个正面的意义21资本主义利润最大化概念下的槟榔种植资本主义利润最大化概念下的槟榔种植•但是在但是在19701970年左右,槟榔就成为了一个经济的作物,把对于槟榔的种年左右,槟榔就成为了一个经济的作物,把对于槟榔的种植从植从““崇天崇天””的概念转换到了西方的的概念转换到了西方的““制天制天””的概念在不适合种槟的概念在不适合种槟榔的地方榔的地方( (主要是山坡地主要是山坡地) )大量的种植在大量的种植在19861986年到年到19951995年年1010年之间,年之间,808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槟榔在台湾农业的位置是前三位的(稻米、甘蔗、槟榔),槟榔在台湾农业的位置是前三位的(稻米、甘蔗、槟榔),但是到了但是到了9090年代左右年代左右, ,槟榔第二位槟榔第二位, ,也开始有了也开始有了““绿色黄金绿色黄金””的说法。
的说法•种植面积来种植面积来, ,从从3348733487公顷公顷, ,增加到增加到5454454544公顷公顷, ,增加了增加了 2105721057公顷公顷, ,增加率增加率为为60·88%;60·88%;•槟榔的产值从槟榔的产值从7373亿元亿元( (台币台币 ··下同下同) )增加为增加为133133亿元亿元, ,增加了增加了6060亿亿, ,增加率增加率为为82·19%;82·19%;•槟榔的嚼食的人口由槟榔的嚼食的人口由180180万增加到万增加到260260万人万人, ,增加了增加了8080万人万人, , 增加率为增加率为44·44%;44·44%;•槟榔的年消费值由槟榔的年消费值由259259亿元增加到亿元增加到950 950 亿元亿元, ,增加增加691691万元万元, ,增加率为增加率为266·80%;266·80%;•卖槟榔的摊点由卖槟榔的摊点由5 5 万台增加到万台增加到4040万台万台, ,增加了增加了3535万台万台, ,增加率为增加率为700%;700%;•从事槟榔加工业、以槟榔为生的人由从事槟榔加工业、以槟榔为生的人由20002000人增加为人增加为1000010000人人, , 增加了增加了80008000人人, ,增加率为增加率为400%400%。
•这个是这个是19861986年到年到199 5199 5年的数字年的数字, ,这个数字还不是最早的概念这个数字还不是最早的概念, ,如果是如果是707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 的数字来看的数字来看, ,它的增加率一定是要翻上几番的它的增加率一定是要翻上几番的 22大规模种植槟榔的后果大规模种植槟榔的后果•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在水土保持方面特别是在水土保持方面•因为槟榔的树根是浅性的辐射性的须根因为槟榔的树根是浅性的辐射性的须根, ,没有明显的主没有明显的主根根, ,所以水的净流量跟土壤的流失量都大于其他草生区、所以水的净流量跟土壤的流失量都大于其他草生区、山木区山木区, ,结果就造成了泥石流结果就造成了泥石流•二是对人类生理的破坏这个生理的破坏又有不同的表现二是对人类生理的破坏这个生理的破坏又有不同的表现•首先就是会造成口腔的病变首先就是会造成口腔的病变, ,除了口腔癌以外除了口腔癌以外, ,还有口腔还有口腔 的纤维化的纤维化•槟榔里面有某种物质叫槟榔素槟榔里面有某种物质叫槟榔素, ,它会让男人精虫的活动它会让男人精虫的活动率大大地降低率大大地降低, ,就造成了就造成了 不孕的现象。
对于女性胚胎不孕的现象对于女性胚胎也有影响也有影响•所以,很多学者非常忧心所以,很多学者非常忧心, ,认为槟榔会使得台湾社会亡国认为槟榔会使得台湾社会亡国灭种23小结:小结: 我们对槟榔的种植基本上从比较强调自然和我们对槟榔的种植基本上从比较强调自然和谐的谐的““崇天崇天””的概念的概念, ,转到接受资本主义的影转到接受资本主义的影响下的响下的 “ “制天制天””这样的概念这样的概念, ,导致了刚才给导致了刚才给大家提到的这样的后果所以大家提到的这样的后果所以““是我们对自然是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存续以及我们的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存续以及我们的社会文化的建构社会文化的建构这种变迁我想关键的这种变迁我想关键的 因因素就在于观念素就在于观念24案例案例2 2:三江源的生态与文化:三江源的生态与文化•三江源概况三江源概况•纯牧业乡纯牧业乡, , 纯藏族乡,平均海拔在纯藏族乡,平均海拔在45004500米以上米以上, ,含氧量是含氧量是48%,48%,平均空气湿度只有平均空气湿度只有52%52%•生态生态 恶化的情况:草场怎么退化、沙化等。
恶化的情况:草场怎么退化、沙化等鼠害严重,大概每鼠害严重,大概每100100平方米的范围有平方米的范围有190190个鼠个鼠洞•还有一个可以看出的当地生态环境还有一个可以看出的当地生态环境 恶化的严恶化的严重重, ,就是国家从今年正式开始的三江源就是国家从今年正式开始的三江源( (就是长就是长 江、黄河、澜沧江江、黄河、澜沧江)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这个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这个乡是位于三江乡是位于三江 源核心区源核心区, ,国家要投入国家要投入3030个亿把个亿把这个核心区所有的人全部迁走这个核心区所有的人全部迁走 25为什么三江源的生态会恶化?为什么三江源的生态会恶化?•主流社会解释:生态环境恶化是因为当地人无序放牧主流社会解释:生态环境恶化是因为当地人无序放牧, ,经济落经济落后后, ,全是这些话语全是这些话语•当地人解释:老人就说为什么草场会退化呢当地人解释:老人就说为什么草场会退化呢? ?是因为开矿万是因为开矿万物周围是一体的物周围是一体的, ,就跟一个人一样就跟一个人一样, ,你把它开场剖肚你把它开场剖肚, ,元气能元气能不伤不伤 吗吗? ?为什么我们草场会退化为什么我们草场会退化, ,是因为我们这片土地上被是因为我们这片土地上被开开 了很多的矿了很多的矿, ,这是他们当地人的一种解释。
这是他们当地人的一种解释•刘源考察刘源考察6 6个月后的解释:个月后的解释:•生态环境恶化不能单纯看成是无序放牧生态环境恶化不能单纯看成是无序放牧 它恶化的生态环境它恶化的生态环境跟它的游牧的本土文化受到冲跟它的游牧的本土文化受到冲 击有很大的甚至是直接的关联击有很大的甚至是直接的关联•就是说在我们人和自然就是说在我们人和自然 之间之间, , 通过长时间所建立的和环境达通过长时间所建立的和环境达到的文化默契他们自身绵延了千年的文化理念与行动和当地到的文化默契他们自身绵延了千年的文化理念与行动和当地环境达环境达 成了一致成了一致•当它的文化关联被外来的文化冲击到岌岌可当它的文化关联被外来的文化冲击到岌岌可 危的时候危的时候, ,当地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本土文化的存在危机是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本土文化的存在危机是 难以避免的难以避免的•民主改革之后民主改革之后, ,由于国家建构和它的文化变革这些原因由于国家建构和它的文化变革这些原因, ,它本土社它本土社会中原有的社会组织、会中原有的社会组织、 生产方式和观念信仰都受到的冲击生产方式和观念信仰都受到的冲击, ,为它为它的生态环境恶化埋下了一个伏笔。
的生态环境恶化埋下了一个伏笔 26商业化对于三江源生态平衡的破坏商业化对于三江源生态平衡的破坏•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之后年代之后, ,中国开始经济大改革中国开始经济大改革, ,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也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恶化也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恶化•比如当地的这种生态环境一定要保持畜群规模不能无限扩大在以前比如当地的这种生态环境一定要保持畜群规模不能无限扩大在以前, ,当当地的游牧藏族观念是地的游牧藏族观念是““惜杀惜售惜杀惜售””, ,我不要有过多的东西我不要有过多的东西, ,我只要保证我的我只要保证我的生存和绵延生存和绵延 但是但是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之后年代之后, ,这些都是这些都是被批驳为落后的思想观被批驳为落后的思想观念念, ,要他们应该提高商品率要他们应该提高商品率, ,要达到要达到39%39%•在驯群的结构中在驯群的结构中, ,因为它因为它生态结构的脆弱性生态结构的脆弱性, ,要它的山羊、绵羊、要它的山羊、绵羊、 牦牛、牦牛、马有不同的适应性的地块其中山羊是对生态环境马有不同的适应性的地块其中山羊是对生态环境 破坏最大的破坏最大的, ,因为它因为它吃草根吃草根, ,而且哪里都能去。
山羊绒是而且哪里都能去山羊绒是 目前在市场上是价格最高的他们目前在市场上是价格最高的他们原来是不愿意多养山原来是不愿意多养山 羊羊, ,因为要保护草地但是现在要因为要保护草地但是现在要增加山羊的比例增加山羊的比例, ,这是属于政策这是属于政策, ,你不遵守是违背政策的你不遵守是违背政策的所以, ,那就提高山羊的那就提高山羊的 比例当然然, ,这是可以提高经济上的收入这是可以提高经济上的收入, ,但是直接的后果但是直接的后果 是草场的问题是草场的问题•当地的牧民说当地的牧民说,“,“我有的时候弄不明白,上 面号召我们要大力提高山羊比例,不这样做是违背政策,但 是,草场破坏之后又说这是我们过度无序地放牧引起 27三江源个案的小结与反思三江源个案的小结与反思•长江源头保护区的整体移民并非最好的策略长江源头保护区的整体移民并非最好的策略•移民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也是不少了移民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也是不少了, , 单纯性的移民单纯性的移民, ,给移民给移民以后的人设计的出路还是要加强经商、务农和旅游培训以后的人设计的出路还是要加强经商、务农和旅游培训, ,还是还是这块的设计这些牧业文化、游牧文化没有什么存在的可能性这块的设计。
这些牧业文化、游牧文化没有什么存在的可能性了所以这种单纯性的生态保护是直接威胁到游牧文化的生存了所以这种单纯性的生态保护是直接威胁到游牧文化的生存延续•做好文化在人和自然关系,反思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在经做好文化在人和自然关系,反思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济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本土民族文化生存的重要性和当地出现了本土民族文化生存的重要性和当地民族主体性地位被忽略的结果在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中摒民族主体性地位被忽略的结果在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中摒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 ,关注到本土民族和他们生态环境之间关注到本土民族和他们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文化适应性存在的文化适应性, ,从而以当地民族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而以当地民族的主体性为出发点, ,探讨探讨一个生态、社会、文化协调的一个生态、社会、文化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28案例案例3 3:传统殡葬与生态环境:传统殡葬与生态环境•火葬的危害:火葬火葬的危害:火葬- -将生命埋葬到空气中(结局:污染、高将生命埋葬到空气中(结局:污染、高排、耗能)排、耗能) •一、火葬产生大量二恶英类污染物致癌一、火葬产生大量二恶英类污染物致癌。
•二、火葬产生大量有毒汞蒸汽二、火葬产生大量有毒汞蒸汽 •三、三、 火葬破坏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背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火葬破坏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背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 ““入土为安入土为安””回归自然科学丧葬的第一选择回归自然科学丧葬的第一选择 •四、火葬是大量消耗氧气和燃料的高排放行为,与低碳减排四、火葬是大量消耗氧气和燃料的高排放行为,与低碳减排背道而驰背道而驰 •五、浪费大量的建设资金和人员开支五、浪费大量的建设资金和人员开支 •六、火化后二次土葬大量浪费土地资源六、火化后二次土葬大量浪费土地资源 •Vs Vs 传统的丧葬方式:土葬、天葬、树葬传统的丧葬方式:土葬、天葬、树葬29土著、传统以及宗教文化观念中的环保资源土著、传统以及宗教文化观念中的环保资源•从政治经济的观点来看从政治经济的观点来看, ,当前当前, ,与生态直接相与生态直接相 关的土著生活的文化、传统文化,甚至宗教文关的土著生活的文化、传统文化,甚至宗教文化都已经严重地边缘化了化都已经严重地边缘化了•然而,恰恰是这些被经济和政治边缘化的文化然而,恰恰是这些被经济和政治边缘化的文化里头,却蕴藏着丰富的关于生态和谐的理念。
里头,却蕴藏着丰富的关于生态和谐的理念它们隐含在亲属制度、人地关系、传统的环境它们隐含在亲属制度、人地关系、传统的环境知识以及宇宙观等等方面中知识以及宇宙观等等方面中301. 1. 亲属关系与生态亲属关系与生态 ((case1case1))•亲属关系的主题把注意力投向频繁出现在土著亲属关系的主题把注意力投向频繁出现在土著社会中的主要世界观社会中的主要世界观, ,它不仅强调所有现实的它不仅强调所有现实的整体性整体性, ,也强调保持与自然世界的密切关系也强调保持与自然世界的密切关系•例如例如, ,在回忆年轻时与动物的一段经历时在回忆年轻时与动物的一段经历时, ,拉科拉科塔印第安人塔印第安人(Lakota Inidans)(Lakota Inidans)思想家思想家Luther Luther Standing BearStanding Bear在其在其19331933年的著作年的著作《《Land of Land of the Spotted Eaglethe Spotted Eagle》》中描述到中描述到:“:“所有这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根据拉科塔的都是根据拉科塔的 信仰信仰, ,即在我们人类之父即在我们人类之父Wakan TankaWakan Tanka看来看来, ,人类不曾占据某一特定地方。
人类不曾占据某一特定地方我只是我们称之为世界的万物之一部分我只是我们称之为世界的万物之一部分 ” 312.2.人地关系与生态(人地关系与生态(case2case2))•这种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经常以既定的地方、树这种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经常以既定的地方、树木、岩石或河流的名义出现木、岩石或河流的名义出现给自然风光命名给自然风光命名不仅仅以地图标出来不仅仅以地图标出来, ,而且它也表达出深刻的而且它也表达出深刻的内部关系内部关系, ,这种关系与自己的生活、祖先这种关系与自己的生活、祖先, ,以及以及文化文化 价值在其中得以传递的口述文学相关联价值在其中得以传递的口述文学相关联马里马里 DogonDogon族以其年龄分级的宇宙观而闻名族以其年龄分级的宇宙观而闻名, ,它详细它详细 解释了活着的解释了活着的DogonDogon人与他们祖先、人与他们祖先、土地及动物之间共享的亲密关系土地及动物之间共享的亲密关系323.3.传统环境知识与生态传统环境知识与生态 case3 case3 •在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YekuanaYekuana人中人中, , 对地方神话意义的关注总是伴随对地方神话意义的关注总是伴随着传统的环境知识。
例如着传统的环境知识例如, ,对植物和根的实际应用对植物和根的实际应用, ,以及为编以及为编织筐篮而确定草和根的方位都灌输着诸多危险和诱惑这种织筐篮而确定草和根的方位都灌输着诸多危险和诱惑这种诱惑也涉及个人和社会的成就诱惑也涉及个人和社会的成就•YekuanaYekuana人已经发明了一套复杂的道德教育系人已经发明了一套复杂的道德教育系 统统, ,关系到篮关系到篮子的设计、制造篮子的原料子的设计、制造篮子的原料, ,以及原料采集的限制等等这些以及原料采集的限制等等这些复杂的故事不仅教给复杂的故事不仅教给 YekuanaYekuana人传统的环境道德人传统的环境道德, ,它们还把它们还把认知和情感王国编织进约束的习得实践中实际上认知和情感王国编织进约束的习得实践中实际上, ,在在 YekuanaYekuana人中编织篮子被看成是一个完好的审美和冥思行为人中编织篮子被看成是一个完好的审美和冥思行为在这里在这里, ,个体在理解自我、社会以及个体在理解自我、社会以及 生物圈的过程中得到成生物圈的过程中得到成熟•YekuanaYekuana人这种关于人这种关于环境消费的限制道德环境消费的限制道德, ,就其本身来讲可能就其本身来讲可能不会诉不会诉 诸于或应用于主流社会诸于或应用于主流社会, ,但是但是, ,对于当代寻求找到对对于当代寻求找到对消费的可行性限制来说消费的可行性限制来说, ,宇宙故事中道德限制宇宙故事中道德限制 的出现可以说的出现可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重要意义 334.4.宇宙观与生态宇宙观与生态•萨满教的自然神系统主要以无生命的自然事萨满教的自然神系统主要以无生命的自然事 物和自然现象之神为主在物和自然现象之神为主在萨满教的观念中萨满教的观念中, ,宇宇 宙万物、人世祸福都是由鬼神来主宰的宙万物、人世祸福都是由鬼神来主宰的, ,所以所以, ,在在 萨萨满教的自然神系统中满教的自然神系统中, ,天地神系统占首要地位天地神系统占首要地位• 如地神如地神, ,也称地母女也称地母女, ,掌握万物生长掌握万物生长, ,祈求丰收、保祈求丰收、保 佑平安要对它进佑平安要对它进行祭祀行祭祀; ;天神天神( (腾格里腾格里),),即长生即长生 天天, ,掌管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掌管人世间的万事万物; ;而敖包而敖包, ,聚聚居多种神居多种神 灵的地方灵的地方, ,一般是在山岗、山顶、路旁等地用石块、一般是在山岗、山顶、路旁等地用石块、 沙土沙土堆成圆形的土包堆成圆形的土包, ,蒙古语直译为蒙古语直译为““堆堆””, ,是天是天 神、土地神、雨神、风神、神、土地神、雨神、风神、羊神、牛神、马神等神灵居羊神、牛神、马神等神灵居 住的地方住的地方, ,每年按季节举行祭祀仪式每年按季节举行祭祀仪式, ,由萨由萨满司满司 祭祭, ,他们祈求敖包保佑牧业生产。
除此之外他们祈求敖包保佑牧业生产除此之外, ,认为认为 土地、山川、土地、山川、丘陵、湖泊等均由各神灵分别掌管丘陵、湖泊等均由各神灵分别掌管 •所以所以, ,在萨满教的自然观中在萨满教的自然观中, ,自然是神格化和人格自然是神格化和人格 化的观念体系化的观念体系, ,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有着一定的伦理基础和逻辑基础有着一定的伦理基础和逻辑基础正因为萨满教崇尚的是自然万物有灵论正因为萨满教崇尚的是自然万物有灵论, ,并且常常把自然事物本身同神灵等同看待并且常常把自然事物本身同神灵等同看待, ,因而对待自然往往是爱护有加因而对待自然往往是爱护有加, ,是自然而然的生态保护论者是自然而然的生态保护论者•所以所以, ,蒙古族具有优良的生态保护意识传统蒙古族具有优良的生态保护意识传统, ,这种传统反对对草原、森林、这种传统反对对草原、森林、湖泊、河流的滥垦、滥伐和污染正是在这种优良的传统意识湖泊、河流的滥垦、滥伐和污染正是在这种优良的传统意识 的维护下的维护下, ,在蒙古族的游牧地带在蒙古族的游牧地带, ,能够保留下来能够保留下来 “ “蓝天白云、草原森林、湖泊河流蓝天白云、草原森林、湖泊河流, ,一片绿色净土一片绿色净土””的迷人画卷。
的迷人画卷 34小结小结•当今的主流社会面临着一大堆难题当今的主流社会面临着一大堆难题: :核武器扩散核武器扩散, ,人口人口膨胀膨胀, ,环境恶化环境恶化, ,以及污染土著民族当然没有技术来以及污染土著民族当然没有技术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些民间的知识体系处理这些问题这些民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社会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考虑其合理的内涵要考虑其合理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中在可持续发展中, ,应该充分考虑土著的、传统的、宗应该充分考虑土著的、传统的、宗教的观念和观点教的观念和观点,不能以短视的目光来发展经济不能以短视的目光来发展经济•我们所我们所寻求的是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科学的最佳结合寻求的是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科学的最佳结合点点不过, , 纯粹的依靠知识与技能来保护环境还远纯粹的依靠知识与技能来保护环境还远远不够远不够, , 还需要人们树立一定的环境伦理观和道德还需要人们树立一定的环境伦理观和道德 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