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监理细则(DOC 18页).doc
18页发放编号:编号 :JT-7012-JX-013-2007 基坑开挖监理实施细则项目名称 浦江镇公共交通配套工程土建IV标编 制 总监理工程师日 期 2007年6月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一、工程概况本标段工程包括芦恒路站(含出入口等附属结构)的土建工程、芦恒路站~明月路站暗埋区间、济阳路站~凌兆新村站中间风井、凌兆新村站~芦恒路站中间风井1、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撑体系为四~五道钢管支撑,车站标准段坑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抽条加固,端头井坑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满堂加固2、3、4、5号出入口及风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外侧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支撑体系为二~三道钢管支撑,出入口斜坡坑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抽条加固,坡脚深坑处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满堂加固车站(包括出入口):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开挖深度为14.54~16.4m2、区间:北端接芦恒路站,南端接敞开段,采用单线双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的较深部分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较浅部分的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区间段支撑体系为三~四道钢管支撑,坑底采用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抽条加固,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3、风井:3.1 凌兆新村站~芦恒路站中间风井为地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风道、风机房为地下一层,风井、风道同时施工,采用半逆作法施工。
风井及风道基坑围护结构均采用地下连续墙,风井基坑采用五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及四道钢支撑,风道、风机房基坑采用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及二道钢支撑,风井基坑采用旋喷桩裙边加固风井开挖深度为25.811m左右,风道、风机房开挖深度为8.971m左右3.2 济阳路站~凌兆新村站中间风井为地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风道、风机房为地下一层,风井、风道同时施工,采用半逆作法施工风井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设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及三道钢支撑,风道及风机房围护结构为Ф850SMW工法桩围护,设二道钢支撑,风道及风机房基坑采用搅拌桩满堂加固风井开挖深度为22.709m左右,风道、风机房开挖深度为7.419m左右 4、基坑的安全保护等级均为Ⅱ级5、工程地质水文情况5.1芦恒路站及暗埋段经勘察,场地50.0m 深度范围内,按成因类型、土层结构及其性状特征可划分为6层第⑥层在沿线场地缺失,第⑦层埋藏较深,沉积了滨海、沼泽相的⑤2灰色砂质粉土层和溺谷相的⑤3 灰色粉质粘土层(局部夹有透镜体状⑤3t 层)、⑤4 暗绿色粘土层,各土层分布较为稳定地下水埋深为0.50~1.50m(标高为3.00~4.03m),平均埋深为0.85m(平均标高为3.42m)。
微承压水分布于④2 粉细砂层、⑤2 砂质粉土层中场区内④2 和⑤2 层微承压含水层局部相连通承压水分布于⑦2 粉细砂层中⑦层为上海地区第一承压含水层,根据区域观测资料,承压水水头埋深约为地表下4.0~10.0m,并呈幅度不等的周期性变化5.2济阳路站~凌兆路站中间风井场区50m 深度范围内按成因类型、土层结构及其性状特征可划分为7 层,土层分布稳定静止地下水埋深为0.4~1.8m,场区微承压水分布于⑤2 砂质粉土层中,根据区域观测结果,场区微承压水的水头埋深约为地表下3.0~6.0m,承压水分布于⑦粉砂层中,水头埋深约为地表下4.0~8.0m微承压水头及承压水头呈幅度不等的周期性变化5.3凌兆路站~卢恒路站中间风井经勘察,场地75.25m 深度范围内,按成因类型、土层结构及其性状特征可划分为6层第⑥层在沿线场地缺失,第⑦层埋藏较深,沉积了滨海、沼泽相的⑤2 灰色砂质粉土层和溺谷相的⑤3 灰色粉质粘土层、⑤4 灰绿色粉质粘土层,各土层分布较为稳定勘探期间测得沿线场地浅部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80~2.50m(标高为2.33~4.28m),平均埋深为1.47m(平均标高为3.20m)二、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2003修订版)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5、《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G/JT08-236-2006)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及验收规范》 (GB50208—2002)8、《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SZ-08-200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CJ18-2003)11、《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BJ08-40-94)12、国家和地方、部门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13、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14、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三、质量监理目标1、所用的钢支撑、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2、开挖前围护结构、降水深度、基坑土体加固强度、钢砼支撑及圈梁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 3、支撑所用立柱、钢管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轴线偏差,挠曲度,轴线与立柱的偏差,立柱垂直度、钢砼支撑的偏差须在允许范围以内;焊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4、基坑开挖的轴线、平整度、高程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严禁超挖; 5、施工过程中跟踪监控周围建筑物、管线的变形、支撑轴力、地面沉降、基坑变形等的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四、监理及施工程序:1、车站、暗埋段基坑施工、监理工作流程施工程序 监理主要工作施工方案研究……………………………………参与研讨钢砼圈梁施工……………………………………巡查、旁站钢支撑施工准备………………………………… 钢支撑进场检查验收 第一道钢支撑架设并施加轴力…………………… 巡查、旁站轴力施加挖土面排(截)水沟、护栏…………………………巡查、检查降水情况机械分层开挖…………………………………巡查、检查降排水情况围护防渗堵漏清扫道路 土方外运………………………………………巡 查定点定位 设置钢支撑………………………………… 检查定位准确性施加轴力……………………………………… 旁 站挖至规定标高………………………………………巡 查 人工清底…………………………………………巡 查基底检查…………………………………………检查、验收浇筑混凝土垫层………………………………… 巡查、验收养护………………………………………………巡 查2、风井基坑施工、监理工作流程施工程序 监理主要工作施工方案研究……………………………………参与研讨钢筋原材料进场 ………………………… 检查验收、钢筋取样送检钢砼圈梁及第一道钢砼支撑施工………………………… 巡查、旁站钢支撑施工准备…………………………… 钢支撑进场检查验收 挖土面排(截)水沟、护栏…………………………巡查、检查降水情况机械分层开挖…………………………………巡查、检查降排水情况围护防渗堵漏清扫道路 土方外运………………………………………巡 查定点定位 钢砼支撑钢筋绑扎支模………………………检查定位准确性或设置钢支撑 及支撑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或施加轴力……………………………… 旁 站挖至规定标高………………………………………巡 查人工清底…………………………………………巡 查基底检查…………………………………………检查、验收浇筑混凝土垫层………………………………… 巡查、验收养护………………………………………………巡 查五、(施工难点)及监理要点1、基坑开挖须在围护结构和坑底加固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2、基坑开挖前至少20天需进行深井降水,使坑内水位位于坑底3.0m~4.0m以下,降水后坑外观测水位比原地下水位下降值不宜大于0.5m;3、严格控制支撑及施加预应力,随挖随撑,满足设计规定的标高及点位;4、钢筋混凝土支撑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开挖;5、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减少坑底土体软化;6、关注信息化施工,掌握围护墙顶沉降、位移,围护墙体深部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坑内、外地下水位。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坑周围建(构)筑物沉降等变化速率及累计量,随时与报警值对比分析,必要时采取针对性措施;7、开挖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周边管线的保护,特别是对架空高压线的保护,挖机和吊机必须与架空高压线保持可靠的安全距离;8、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六、质量控制要点1、质量预控要点1.1检查场地地下障碍物清除情况及坑口围护加固情况;1.2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组织技术交底;1.3复核施工区水准点标高及控制标志;1.4检查施工单位及总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1.5审查施工单位资质;1.6审查施工组织方案,重点是施工工艺、质量技术措施、场地平面管理、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7检查进场机械设备的型号(包括千斤顶、油压表)的型号、性能、技术状态、完好性、合格证; 1.8检查机械操作工、起重工、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的岗位资格证; 1.9按照工程监测设计的要求,事先做好监测点布设工作,开挖前必须测得初读数2、施工过程控制要点2.1清理坑边地表杂物、碎砖、垃圾等砖砌体围护坑边,并在坑边外侧挖排水、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2.2按工程监测要求,事先做好测点布设工作,开挖前必须测得初读数,监测项目为:2.2.1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2.2.2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2.2.3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沉降、)2.2.4 支撑轴力2.2.5地下水位2.2.6基坑周围地表沉降2.2.7周围建筑物沉降、倾斜2.2.8地下管线的沉降2.2.9立柱沉降2.3 SMW工法桩围护、搅拌桩地基加固及旋喷桩地基加固,桩身土钻芯取样,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地墙围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2.4支撑设备、施加预应力设备等,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2.5支撑系统原则上按设计要求设置,如需调整支撑位置,应事先征得设计同意。
使支撑端面与围护墙接触面垂直和平整,使之受力均匀,保持稳定;2.6支撑结构系统应先撑后挖、随挖随撑;2.7本工程基坑钢支撑采用Φ609,t=16钢支撑安装到位后应及时施加轴力,轴力施加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层土的开挖;2.8本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强度等级为C30,当钢筋混凝土支撑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层土的开挖;2.9本工程钻孔灌注桩围护部分的基坑采用钢支撑和钢围囹,钢支撑和围囹必须有托吊措施,以防松脱坠落,型钢围囹必须加钢肋,在支撑部位增设钢肋,型钢围囹端部应采取措施,不得呈悬臂状态;钢围囹与围护桩间隙用快硬细石混凝土填实,待达到设计强度后支撑才能施加预加轴力2.10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