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驮卢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驮卢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回答下列有关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与调节的问题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24. 图中,①是突触_____膜,其正以___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至___________25. 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图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_(多选)A. 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B. 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C. 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D. 减少能量的消耗26. 若图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会导致细胞Y兴奋,比较释放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变化和电位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图推测,会阻碍兴奋传递的因素有_________(多选)。
A. 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B. 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C. 某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D. 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28. 结合图分析,MAOID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4. (1). 前 (2). 胞吐 (3). 突触间隙 25. AC 26. 膜内Na十浓度由低变高,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27. ABC 28. 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起抗抑郁作用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据图分析,细胞X是突触前神经元,细胞Y是突触后神经元,①表示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蛋白M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能够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同时还是钠离子通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降解酶可以将神经递质降解,使得神经递质灭活24.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是突触前膜,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25. 物质神经递质X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胞吐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神经递质,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故选AC。
26. 根据题意分析,图中的神经递质释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因此神经递质释放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增加、并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7. 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会与蛋白M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A正确;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B正确;某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也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C正确;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则神经递质不会被降解,会持续性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错误28. 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起抗抑郁作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突触的结构,分析图中数字和字母代表的结构的名称,明确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以及作用后会被降解2. 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C.CuS0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参考答案:B 3. 判断以下部位不含有微生物的是 A.未灭菌但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洗完澡后的皮肤C.刷完牙后的口腔 D.灼烧之后的灭菌环参考答案:D4. 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参考答案:B5. 某雄性动物体内,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2倍,下列叙述不可能的是A. 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 甲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乙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C.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参考答案:D雄性动物体内,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2倍,若甲细胞正常体细胞或者初级精母细胞,则乙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者中期的细胞或者是产生的精细胞(精子)等;若乙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则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为2n),则乙细胞可以是染色体减半的次级精母细胞,A不符合题意;若甲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2n),乙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n),B不符合题意;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4n),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2n),C不符合题意;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2n),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2n),D符合题意6.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是保持不变的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低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C.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会下降导致③处水分增多参考答案: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①②③组成内环境,【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B、血浆中无机盐浓度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B错误;C、①是血浆,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液不是,C错误;D、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B.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C.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一定表现出隐性性状,如杂合子Aa,故A错;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故B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反映待测个体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故C错;鉴别显性个体是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方法有自交法和杂交法,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个体,则采用杂交法,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 “酸雨”的原因是由于空气中什么含量太高?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氟化氢参考答案:B9. 下列有关物种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B.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能够交配产生后代的个体属于同一个物种参考答案:答案:C10.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参考答案:D11. 对于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结合水参考答案:B12.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叙述,正确的是A.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 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D. 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参考答案:C【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组成,A错误;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在达到K值之前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因为在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C正确;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在小幅度的范围内,围绕K值上下波动,所以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可能突破K值,D错误13.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参考答案:C解析: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不是固定不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响,是不均匀的,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14. 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鉴定的三个实验中,共同点是 ( )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B.都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C.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参考答案:B15. 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其它条件不变且比较适宜时,分别在光照强度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由a到d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速率不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若光照强度长期为c时,该绿色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要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参考答案:B16. 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该过程通常发生在真核细胞中B.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是A—T、T—A、G—C、C—G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D.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参考答案:D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只能发生在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