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镇灯光球场建设项目可性研究报告.doc
49页盘山县高升镇灯光球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盘山县高升镇灯光球场建设项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盘山县高升镇灯光球场建设项目承办单位:盘山县高升镇人民政府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盘山县高升镇南关村部所在地占地面积:1700m2;建筑面积420m2项目投资:总投资6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拨款34万元,镇政府自筹30万元1.1.2建设单位概况高升镇隶属于盘锦市、盘山县,位于盘锦市东北端,西邻北镇市,北接黑山县,东与台安县相连,为四县九乡交汇之地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就座落在境内全镇幅员面积15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67公顷,辖17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120个村民小组,17个党总支,36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2个,镇直党支部14个,党小组109个,党员1145人总户数9168户,总人口29640人高升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高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沈盘、中新两条省级公路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铁路横亘东西,分别设有出口和站点。
镇村公路四通八达,全镇道路硬化率达91.8%,道路硬化率达100%实现了村村通油路、50%的屯通油路通讯全部实现了程控化、自动化,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初装率达到了85%,实现了宽带上网便利的交通和通讯,为高升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高升镇产业优势明显农业以粮食种植、畜禽养殖、果菜花卉栽培主导产业工业以化工、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第三产业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为主现在,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0万亩,畜禽饲养量265.7万头(只),果菜花卉面积2.5万亩全镇共有工企业47家,其中,投资超500万元的企业有24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13家,二产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200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了32.624亿元,同比增长30.7%;全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了2.61亿元,同比增长38%;税收总额实现了3692万元,同比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1499万元,同比增长49.9%;全镇人均纯收入实现了7900元,同比增长16% 全镇城镇化水平较高高升镇是全国首批百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辽宁省十五个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建有楼房312栋,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普及率100%、有线电视铺装率达95%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城镇格局,吸纳人口、促进就业、拉动产业的功能日渐显现生态环境优越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已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镇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3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4.2平方米,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16.8%,市级以上生态村5个;有秸秆气化村2个,全镇共有1400户、5000人用上了安全、清洁的新能源科技人才充足拥有各类乡土人才467人,其中,科技人员141人;拥有科技带头人105人,各类科技示范户52户,拥有市级科技示范基地4个,各类科技协会6个,农村劳动力中,初级以上文化水平的达到72.5% 社会安定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镇15所学校全部成为市级花园式学校,为示范“普九”镇;拥有中心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各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7个,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医院两所,17个村级卫生所,全部达到了甲级标准,农村医疗全部达到了甲级标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为优越;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镇区达到了100%,有8个村实现了U型水泥槽衬砌排水;社会保障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100%;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41%;贫困户和弱势群体全部落实了低保政策,得到了有效救助;社会秩序稳定良好,是辽宁省平安镇和无毒镇之一;广泛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是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镇,民主制度完善,法制建设健全;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高升镇南关村座落在镇区南侧,沈盘公路从村内穿过,全村幅员面积531.2公顷,可耕地面积2595亩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南关、冉荒、头台子),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9户,总人口1796人,人均耕地面积1.3亩全村共有 32条街道,道路硬化率100%,柏油化率70%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了“工业强村,一、三产业富民,村屯建设惠民”的发展战略全村现有工企业7家,二、三产业从业人员400余人;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作为南关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很好,全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750亩,畜禽饲养量已达75万只,全村已形成了“132”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产、三产、二产)200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430万元,人均纯收入6800元,村年集体收入实现20万元2006年,该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村屯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在过去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新投入资金1042万元,重点实施八项工程一是投资215万元,修黑色路面7.5公里、砂石路5公里二是投资272万元,修标准院墙16000米三是投资160万元,修U型槽20000米四是投资30万元,修入户桥500座五是投资45万元,改厕300户六是投资10万元,修垃圾箱300个、建立专业环卫队伍1个。
七是投资50万元,绿化植树8000株、栽花种草100000株八是投资260万元,建秸秆气站一座,连接用户600户现在,南关村村屯环境整治已基本达到了“四有”、“四进”、“五通”、“五化”标准四有”即家家都有统一标准院墙、有统一标准的大门、有统一修建的门前小桥、有统一标准的厕所;“四进”即柴垛进院、灰堆进院、厕所进院、粪坑进院;“五通”即水通、电通、通、有线电视通和可燃气通;“五化”即街道净化、绿化、美化、香化、道路黑化 1.2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1.2.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9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第三版;建设单位提供的委托咨询基础资料1.2.2编制目的编制本报告主要为达到下述目的: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5、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项目运营的依据。
1.2.3编制的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2、对项目规划方案的研究;3、对项目所采取的消防、环保、安全等措施的评价;4、对项目实施进度等的确定;5、对项目作出的投资费用估算及技术经济综合评价;6、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1.3编制原则1、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标准、法规,使设计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适用;2、重视优化设计方案工作,通过设计方案的论证来提高设计水平和降低工程投资额;3、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受益4、节能与降耗并重1.4结论本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其运动场地的平面布置与建筑构物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本项目的建设促进了高升镇人文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创造景观优美、文化浓厚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塑造城镇景观,提升了高升镇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的改善高升镇人民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提供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场馆,推动高升镇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促进盘山县体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并给予政策扶持,争取早投资、早受益。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全面进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了举世公认的体育大国2.1.1.1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1952年,毛泽东同志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随后实施了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广播体操制度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体育法》;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9年1月,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国的“全民健身日”;2009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专门性行政法规,是全民健身事业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建立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促进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各类体育场馆共85万以上,是建国初期的200倍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是建国初期的100倍以上群众体育组织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群体组织已基本覆盖全国城乡,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省区市体育总会、行业体协176个;全国共建立省级社会体育指导中心23个;全民健身城乡体育指导站和健身站点近21万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3092个。
实施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等群众体育活动已经在全国蓬勃开展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儿童、农民、妇女、职工、老年人健身活动”;体育下乡、体育进社区活动日益深入;全民健身博览会、体育健身活动展示、元旦登高、健身大拜年等活动特色鲜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深入人心全国农民运动会、民族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红红火火全国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达到28.2%2.1.1.2竞技体育成绩显著 60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1956年,陈镜开打破了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一,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中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后,在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亚洲,从1982年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开始,中国已经连续7届位列金牌榜第一截至 2009年8月,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达2310个,创超世界纪录达1195次2.1.1.3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竞赛表演业日益活跃,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国内联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市场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品牌赛事引人注目;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迄今已举办24届,成为亚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国务院自1994年起批准发行体育彩票到2008年底,体育彩票销售累计2383亿元,筹集公益金 777亿元,不仅为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其他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中国体育将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