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山西省国际商务师之国际商务专业知识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x
32页2024年度山西省国际商务师之国际商务专业知识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按照英美普通法,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无约束力,如果在受约中规定了有效期,则要约人( ) A. 在受要约人做出承诺后即可撤销 B. 在要约有效期内不可以撤销要约 C. 可在有效期限届满以前随时把要约撤销 D. 必须在征得受要约人同意后可以撤销要约 试题答案:C 2、下列属于内在激励的是( ) A. 人们内在价值的感觉 B. 提升 C. 停薪留职 D. 奖金 试题答案:A ) 606、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必要条件实现时( A. 有 B. 各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等于其边际产品之比 C. 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收益和成本相等 D. 各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等于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E. 可以认为是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原则 试题答案:A,C,E 3、管理者有时必须出现在公共集会上,参加社会活动或宴请重要客户这时,他就扮演着( ) A. 代表人角色 B. 领导者角色 C. 监督者角色 D. 联络者角色 试题答案:A 4、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 A. 消费者收入大小 B. 消费者偏好变化 C. 商品的价格 D. 商品价格和收入 试题答案:C 5、下面的( )因素使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小一些。
A. 专业化程度较高 B. 下属不能胜任工作 C. 对下属工作的检查有客观标准 D. 上级无须花费大量时间去指导实施 试题答案:B 6、下列各项中,属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的是( ) A. 报酬 B. 工作本身 C. 提拔 D. 成就与责任 试题答案:A 7、英国法是判例法,但并不是任何法院的判决都能形成先例的,即具有先例约束力,其有先例约束力的法院的判决是( ) A. 行政法院的判决 B. 低级法院的判决 C. 上诉法院的判决 D. 高级法院的判决 试题答案:D 8、承认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具有拘束力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日本 试题答案:C 9、货币期货业务是按照成交单位与交割时间由( )原则来进行的 A. 买方确定的 B. 买方确定的 C. 买卖双方共同商定的 D. 交易所确定的标准化 试题答案:D 10、按照德国法律,对承诺生效的时间采用到达主义原则,因而受要约人在发出承诺通知后,原则上( ) A. 仍可把承诺撤销 B. 仍可把承诺撤回,但必须征得要约人的同意 C. 仍可把承诺撤销,但撤销的通知必须与承诺的通知同时或先时到达于要约人 D. 仍可把承诺撤回,但撤回的通知必须与承诺的通知同时或先时到达于要约人 试题答案:D 11、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的控制是( )。
A. 前馈控制 B. 过程控制 C. 成果控制 D. 反馈控制 试题答案:B 12、面对不对称信息,下列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保证的一项是( ) A. 品牌 B. 低价格 C. 长期质量保证书 D. 气派的商品零售处 试题答案:B 13、依美国法,法院通常会作出实际履行的判决的合同是( ) A. 提供个人劳务的合同 B. 土地买卖合同 C. 当事人一方为未成年人的合同 D. 建筑合同 试题答案:B 14、如果卖方比买方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属于( ) A. 道德陷阱 B. 垄断问题 C. 搭便车问题 D. 信息不对称问题 试题答案:D 15、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 ) A. 5年内不得转让 B. 3年内不得转让 C. 1年内不得转让 D. 在任职期内不得转让 试题答案:B 16、其他条件不变时,当劳动的边际产量( )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A. 递增阶段 B. 等于0 C. 由递增转为递减时 D. 开始小于平均产量 试题答案:B 17、公司债券作为有价证券,原则上可以在( ) A. 债券持有人以背书的方式转让 B. 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 C. 债券交付给受让人后完成转让 D. 经登记后在证券市场上转让 试题答案:B 18、假设某个小国的总量生产函数为,当该国的资本要素投入增加一倍后,该国的资本边际产出将( )。
A. 增加不到一半 B. 增加一半 C. 减少不到一半 D. 减少一半 试题答案:C 19、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 ) A. 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 B. 所管理的部门数量 C. 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 D. 管理者的能力大小 试题答案:A 20、为保护臭氧层,新飞、海尔等冰箱制造商较早地更新技术,生产无氟冰箱,这种观念属于( ) A. 产品观念 B. 生产观念 C. 推销观念 D. 社会营销观念 试题答案:D 21、如果一家造纸厂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导致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政府政策是对这家造纸厂征税,这时征税额应等于( ) A. 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B. 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差额 C. 私人边际成本 D. 社会边际成本 试题答案:A 22、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由三名董事组成董事甲因车祸死亡,董事人数低于法律规定的要求根据我国《公司法》,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议的人是( ) A. 半数董事 B. 总经理 C. 1/4以上股东 D. 监事会或监事 试题答案:D 23、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 )。
A. 判处罚金 B. 罚款 C. 行政处分 D. 警告 试题答案:C 24、“酒好不怕巷子深”反映的观念是( ) A. 生产观念 B. 产品观念 C. 销售观念 D. 市场营销观念 试题答案:B 25、甲公司为生产经营需要向乙公司购买棉花10吨,价值10万元甲公司为乙公司开出了一张10吨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付款人是工商银行某市分行乙公司为偿还欠丙公司的债务,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了丙丙持汇票要求工商银行某市分行承兑,汇票得到了承兑下列关系中哪些属于票据关系,( ) A. 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棉花买卖合同关系 B. 甲公司与工商银行某市分行的关系 C. 丙公司与工商银行某市分行的关系 D. 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试题答案:C 26、“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说明领导具有( ) A. 模范权 B. 合法权 C. 惩罚权 D. 专长权 试题答案:A 27、甲市某酒厂酿造的“蓝星”系列白酒深为当地人喜爱甲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指定该酒为“接待用酒”,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业务用餐时,饮酒应以“蓝星”系列为主同时,酒厂公开承诺用餐者凭市内各酒楼出具的证明,可以取得消费100元返还10元的奖励。
关于此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市政府办公室的行为属于限制竞争行为 B. 酒厂的做法尚未构成商业贿赂行为 C. 上级机关可以责令甲市政府改正错误 D. 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没收酒厂的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试题答案:D 28、最基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 ) A. 现货交易 B. 即期交易 C. 远期交易 D. 短期交易 试题答案:C 29、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为强化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往往设计各种治理和制衡手段,包括:(1)股东们要召开大会对董事和监事人选进行投票表决:(2)董事会要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3)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监督;(4)要强化审计监督,如此等等这些措施是( ) A. 均为前馈控制 B. 均为反馈控制 C. (1)前馈控制;(2)同期控制;(3)(4)反馈控制 D. (1)(2)前馈控制;(3)(4)反馈控制 试题答案:C 30、企业推出新产品时,在( )的情况下,宜采用撇脂定价策略 A. 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B. 该产品很容易被竞争者仿制 C. 该产品的市场波动较大 D. 顾客比较了解该产品的制造工艺及成本构成 试题答案:A 31、以下属于要约的是( )。
A. 悬赏广告 B. 招标说明书 C. 商品价目表 D. 拍卖公告 试题答案:A 32、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 ) A. 总能获得超额利润 B. 总是出现亏损 C. 既不盈利也不亏损 D. 要依照供求关系变化来确定是否存在超额利润 试题答案:D 33、下列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 A. 收费的高速公路 B. 收学费的学校 C. 路灯 D. 提供免费存包服务的超市 试题答案:C 34、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外贸易法》确立了我国外贸代理制 B. 《对外贸易法》确立了我国市场经济地位 C. 《对外贸易法》确立了我国反倾销、反补贴制度,对保障措施没有规定 D. 《对外贸易法》确立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只包括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 试题答案:D 35、在下面各种情况下,厂商不能够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是( ) A. 在扩展线上任何一点扩大生产时 B. 等成本线与某一条等产量线的相交点 C. 在某点的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D. 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等于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试题答案:B 36、某企业有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1000万元,折旧率6%;银行长期贷款100万元,年利率5%;生产工人工资总额120万元;管理人员工资10万元;原料、材料、动力费用1500万元。
则其总固定成本为( )万元 A. 60 B. 65 C. 75 D. 1000 试题答案:C 37、投资项目的获利指数大于1,则净现值( ) A. 小于0 B. 等于0 C. 大于0 D. 不能确定 试题答案:C 38、以下最不可能成为垄断者的是( ) A. 可口可乐公司 B. 一个小镇上唯一的一名医生 C. 某地区的电力公司 D. 政府给予市场特许权的公司 试题答案:A 39、二级价格歧视是指( ) A. 企业对不同的市场实行不同的价格 B. 企业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 C. 企业对每一单位的产品索取了最高价格 D. 企业对产品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