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docx
26页绪1【教学目的】1 .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2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3 .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塔端钳,银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酷试液,高镒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研,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表演魔术)1 .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酷变成红);2 .魔棒点灯”;3 .烧不坏的手帕”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 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1 .变化前的物质2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3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演示实验2:胆研的粉碎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研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研,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 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⑴人的呼吸⑵打碎玻璃⑶铁变成铁水”⑷木材燃烧 ⑸水结冰 ⑹镁带燃烧 ⑺钢铁生锈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⑴水的密度为1g/cm3⑵酒精具有挥发性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⑷镁带具有可燃性⑸水在0 c以下就会结冰课堂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的区别与应用布置作业:化学书1. 2. 3.第一章空气§1 — 1空气【教学目的】1 .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 成分的科学家2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 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1 .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2 .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氨、怎、气、氟、氤等惰性气体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 :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 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 的废气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布置作业】P10 1-2预习第二节内容§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 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
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 .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 3瓶氧气、燃烧匙、火柴【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20%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请学生IM读课文 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一、氧气(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在水中只能溶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1 .碳(C)与氧气的反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演示:碳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前:木炭是黑色固体,反应中,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发出白色,放出 热量。
反应后,木炭消失,往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问:如果木炭没有点燃在氧气中能燃烧吗?2 .硫(S)与氧气反应观察燃烧匙在加热过程中,硫状态的变化以及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火焰的区别并指导学生用飘 闻的方法闻气味的方法比较两个演示实验的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为什么?物质燃烧是有的有火焰,有的没有火焰,只有气体或蒸气燃烧才有火焰碳是固体燃烧没有火焰,硫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在加热时,硫从固体-液体-气体,所以硫燃烧是硫蒸气与氧气反应,呈现火焰问: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被其它气体冲淡了,或者说在空气中氧气只占21%,而在纯净的氧气中氧气占100%所以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3 .铁(Fe)与氧气反应1) .瓶底为何要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2) .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否有火焰?演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化合反应:同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动的气体,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 如铁、铜、铝等也可以氧气中燃烧布置作业】P14 1 -2§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了解氧气的用途2 .初步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教学重点】氧气性质,氧气的用途【教学难点】氧气性质【教学用具】蜡烛、燃烧匙、一瓶氧气、玻璃片、石灰水【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碳、硫、磷、铁可以氧气中燃烧,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在氧气反应呢?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用干燥的集气器,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样可观察到瓶壁上的水雾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现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1)反应程度;(2)颜色变化;(3)生成产物;(4)放、吸热量等四个方面回答观察到的现象现象:(1)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2)发出白光;(3)瓶壁上有出现水雾,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放出热量4 .蜡烛与氧气反应这个实验说明蜡烛主要成分是含有碳和氢的问:蜡烛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为什么?答:不是,因为生成物有两种。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说明:氧化反应有的是化合反应,有的不是化合反应要看具体反应来判断反应类型三、氧气的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指导学生阅读P14页课文氧气的用途图示,归纳氧气的用途小结】1 .从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掌握氧气的用途 【布置作业】P14—15 3 — 4§1 —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 作注意事项2 .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 . 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4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教学重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教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用具】氯酸钾、二氧化镒、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导管、火柴、铁架 台、细木条、玻璃片【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在前一节课,我们讲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使用了氧气,实验室是如何制取并收集 氧气的呢?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演不:演示实验 1 — 6、1—7、1 — 8实验1-6可观察木条会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但其所需的实验条件较苛刻,需较 高的温度。
实验1 — 7无明显现象实验1-8可观察到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产生的氧气的速度快,条件较缓和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答:我们通过对比可知:实验 1 — 8比实验1 — 6在药品上,多出了 MnO 2,但我们通 过实验1 — 6可知MnO 2本身并不会产生 2,实验1—6产生02的速度很慢,为什么再加入不能产生02的MnO2会使氧气的产生速度大大加快呢?主要是因为二氧化镒在反应中起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 重要的概念--催化作用1、催化作用和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