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 循环系统讲解.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6253244
  • 上传时间:2019-11-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90M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循环系统 概述 循环系统构成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威廉.哈维 1628年 《动物的心血运动解剖论 》 马尔比基 1660年 利用显微镜发现了动脉和静脉是 通过细小的血管连接起来的—后来称为毛细血管 l 运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须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运走代谢产物 l 运送激素及体液因素到靶器官,实现体液调 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l 参与机体免疫 l 体温调节 心脏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根据WHO 的统计 : 全球每年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1700万, 其中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700万 中风(stroke):600万 我国约占300万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达到2.7亿 冠心病发病率的前三位国家 印度: 153万 中国: 70万 俄罗斯:67万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心脏生理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部分. 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 微循环与组织液 第三部分. 心血管系统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心脏生理 * 心脏的结构 支架 心肌组织 1. 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 行收缩功能 2.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 自动产生节律性冲动并传导 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希氏束)、 浦肯野氏纤维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约为-90mv,机制与骨骼肌、神 经细胞基本相同,为K+平衡电位。

      2、 动作电位 分成0 - 4期 0期:去极化期 -90mv - +30mv 持续1-2ms 原理: 快Na+通道开放, Na+内流上升同时, K +外流下降Ca2+开始 缓慢内流 快Na+通道:-70mV激活,持续1-2ms ,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阻断剂 (TTX),激活剂(苯妥因钠) 0期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30mv – 0mv 持续10ms 与0期构成峰电位 原理: Na+通道失活;Ito通道 激活,K+外流引起快速 复级 1期 Ito通道:Ito可被K+通道阻断剂(四乙 基胺、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 成分为K+ 2期:缓慢复极化期 (平台期) 稳定在0mv左右 持续100 - 150ms 原理: IK通道开放,早期Ca2+内 流达到最大值,与K+外 流相平衡之后慢Ca2+ 通道逐渐失活,而K+通 透性相应增加,膜电位 渐下降,形成晚期平台 期 2期 慢Ca2+通道:激活与失活比Na+通道慢 ,特异性不高阻断剂:Mn2+和多种 Ca2+阻断剂(异搏定)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0 - -90mv左右; 持续100 - 150ms 原理: 慢Ca2+通道失活;IK 通 道通透性增加。

      快速复 极化至RP水平 3期 4期:静息期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膜外[K+] 升高→激活离子泵→泵出Na+和Ca2+,泵入K+→恢复正常 离子分布Na-Ca交换,Na-K泵) ○ 泵4期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也是工作细胞(4期静息期)与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 最大区别 1、浦肯野氏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 0期、1期、2期及3期复极的产生机理与心室肌细胞 相同 静息期(膜电位为舒张电位)自动去极化的原理: 起搏电流 If --- —60mv时激活,-100mv完全激活, -50mv时失活是一种Na离子流,可被铯Cs阻断 同时,还有Ica的加入,外向K+流逐渐减弱 2、窦房结SA(慢反应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 分为0、3、4期; 最大舒张电位为-70mv,阈电位水平为-40mv, 超射值为+15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无明显的平台期 离子机制: 0期,Ca2+内流(L型Ca2+通道) 3期,L型Ca 2+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逐渐增加(Ik通道) 4期,Ik通道外向大幅衰减电流,Ica和If两种内向性电流进 行性增加,引起去极。

      0 3 4 *两种动作电位的比较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所有心肌都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的水平;阈电位水平;Na+通道的功能状态 2. 一次兴奋过程中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四大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 ERP(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0期 --- 3期复级 -55mv Na+通道完全失活 局部反应期 -55mv --- -60mv Na+通道少量开始复活 RRP(相对不应期): -60mv --- -80mv Na+通道逐渐复活,可兴奋但 尚未恢复正常兴奋水平 SNP(超常期): -80mv --- -90mv Na+通道基本恢复,距阈电位 水平较近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 有效不应期长,达到200---400ms使其动作电位一 直持续至舒张期的早期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对维持 心脏收缩舒张交替和完成泵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电位收缩-舒张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外来刺激落在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 次节律兴奋之前时,可引起一个额外的兴奋和收缩,并跟 随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 *早搏 二) 自动节律性 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发 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各部自律细胞自律性的高低 窦房结 ---- 100/min 正常起搏点 房室结 --- 50/min 浦肯野氏纤维--- 25/min 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 异位起搏点 异位节律 窦房结对其他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1) 抢先占领 Preoccupation : SA结自律性高于潜在起搏细胞,后者尚未发生兴奋之 前即接受窦房结传播的的兴奋产生AP (2) 超速驱动压抑 Overdrive suppression :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直接抑制作用,控制突然中断 后,心室会出现短暂停搏才能重新出现兴奋 2. 影响窦房结自律性的因素 1)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交感神经兴奋,β1受体激 活, 内向电流If↑,4期自 动除极加快,自律性升高 2)最大复级电位与阈电 位间的差距 迷走神经兴奋,K+外流增 加,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 增大,并能提高阈电位水 平,使自律性降低,心率 减慢 三)传导性 1.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窦房结 0.5-1m/s 心房肌 0.4m/s 心室肌 1m/s 浦肯野氏纤维 2-4m/s 房室交界结区 0.02m/s 1) 房室延搁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兴奋传导速度 缓慢(特别是结区,0.02 m/s)造成房室延搁(0.1S)。

      生理意义:心房心室先后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 房室传导阻滞 2)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 由于浦肯野氏纤维传导快速(4m/s)以及心肌细胞间 的闰盘结构(多缝隙连接)实现了心肌细胞同步化活动 功能合胞体 四)收缩性 兴奋-收缩耦联: 细胞膜动作电位和心肌细胞收缩之间的偶联 偶联因子是细胞浆Ca2+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心肌的肌质网不发达,贮Ca2+量少动作电位平台期内流的 Ca2+,与肌质网Ryanodine受体结合,触发终池Ca2+释放 2.“全或无”式收缩 整个心室或整个心房成为一个功能合胞体 3.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长,保证心肌交替进行收缩和舒张活动 (三)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 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 周期中心电变化心肌细 胞电活动的合力(综合心 电向量) 在体表的反映 (二)心电图各导联的连接及正常图形 心脏电活动传导心脏表面的电流非常微弱 ,需要在体表安装至少2个电极板,并连接心电 图机加以放大-记录出心电图,这种具体按放 电极板并如何连接在电流计的阴极和阳极端, 称为导联(Lead)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包括标准导联、胸壁导联和加 压肢体导联等 • 最早期使用的三个肢体导联,根据使用的时 间先后命名为(I、II、III)导联,至今仍 在应用,称为“标准导联” I I II II ⅢⅢ 左、右手和左下肢的电极板连在一起,其综合电位几乎等于 零,这个综合电极称为“中心电端”。

      以此为阴极, “探测电 极”分别放在左、右上肢和左下肢,记录出VR、VL和VF; 或另用探测电极放置胸壁不同位置,记录“单极导联心图” aVRaVRaVL aVL aVFaVF 胸壁导联 加压肢体导联 波 形持续 时 间 ( S ) 波 幅 mV 意 义 与心肌细胞动 作电位的对应 关系 P波0.08- 0.11 0.05 - 0.25 反映左、右两心房去极化过程心房肌动作电 位0期 QRS 波群 0.06- 0.10 不 定 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心室肌动作电 位0期 T波0.05- 0.25 0.1- 0.8 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变化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异常表示心肌缺血或损伤异常表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心室肌动作电 位2期末和3期 PR间 期 0.12-0.12- 0.200.20 代表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从心房传 至心室所需的时间 QT间 期 0.32- 0.44 代表心室去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 的时间 心室肌动作电 位0~4期 ST段0.05- 0.15 基基 线线 代表心室肌细胞全部处于动作电 位平台期,各部分间无电位差的 时期 心室肌动作电 位2期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1.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2.时程: 60s/75=0.8s 房缩 0.1s 房舒 0.7s 室缩 0.3s 室舒 0.5s (二)心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②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 二、心脏泵血过程 1、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房内压轻度增高,二尖瓣开 放,动脉瓣关闭血液从心房到心室,左 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加(约25%) 而后 心房舒张 2、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0.05s,动脉压房内 压;瓣膜关闭;室内压迅速上升 快速射血期 0.1s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 开放心室向主动脉快速射血,室内压迅 速上升到峰值时间约占射血相1/3,射血 量占总射血量的2/3左右 减慢射血期 0.15s,室内压下降,仍房 内压;心室血量下降,射血量减少 3. 心室舒张器 等容舒张期 0.06-0.08s, 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 快速充盈期 0.10s,室内压房内压 大量血液流入 减慢充盈期 0.22s,室内压房内压 心室充盈度高,血流慢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成年男子约70ml 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心率 约4-6L (简称心输出量) 剧烈运动时 ,达25-35L (二)射血分数 成年男子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45ml,表明心脏每次收缩 搏出心室部分血液。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约 为55-65% 心功能正常者,搏出量可随心脏工作需要而变化,但射 血分数基本不变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主要是搏出量和心率而搏出量 又依赖于心肌的收缩力,作功能力 (一)搏出量的调节 每搏输出量是心室肌收缩力和后负荷(动脉压) 相互作用的结果取决于心肌收缩的程度和速度 1、 异长自身调节 Starling 定律 舒张期末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 肌收缩强度及其作功能力随前负荷-初长度的增 加而增加(最适范围)心肌最适 2.0-2.2um 舒张期末心肌细胞初长度由心室血液充盈量(回心血量) 决定 * 呼吸运动和体位的影响 2、等长调节 心肌细胞不通过改变自身 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的方式 如 NE(正性变) 和 Ach(负 性变) (二) 心率 4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