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粘虫怎么防治?.docx
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东北地区粘虫怎么防治? 东北地区粘虫怎么防治?请赐予介绍 东北地区粘虫的虫源主要来自江淮流域,在该地区发生的1代成虫羽化后,通常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迁入东北地区产卵,6月上、中旬田间消失2代幼虫,6月中下旬大部分幼虫进入3龄期,7月上旬至下旬幼虫间续化蛹羽化,第2代成虫除留本地连续繁殖外,大部分向南迁飞回江淮流域,成为该地区的外来虫源留本地的3代幼虫盛期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个别年份可造成对谷子、玉米的危害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间续羽化,成虫大部分南迁,少数滞留的则不能形成危害世代因此,从全国看,东北地区为二代粘虫常发区、三代粘虫偶发区,主要危害代为二代粘虫 发生程度级别 一级:轻发生,玉米地每10株有幼虫5-10头 二级:中等发生,玉米地每10株有幼虫10-50头 三级:大发生,玉米地每10株有幼虫50头以上 防治措施 1、采、诱卵在成虫产卵期间,依据成虫的产卵特点,在田间连续诱卵或摘除卵块,可明显削减卵量、幼虫数量这一方法对玉米、高粱等稀植作物较为有效诱卵的方法是:将谷草(或稻草)切成50厘米长,每3根扎成1把,每隔20步插1把,每公顷插40把-50把(蛾量大时酌情多插)。
2、人工捕杀及中耕除草毁灭幼虫幼虫发生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同时也降低了田间湿度,增加了幼虫死亡率 3、化学防治依据预报严格把握防治适期,防治的过早,会因田间尚有相当数量的卵未孵化,后茬作物仍旧会受害防治晚了,损失已造成,大龄幼虫抗药性强,防效也不好一般在大多数幼虫处在3龄期(6月中下旬)左右为施药最佳时期杀虫剂用一般触杀剂和胃毒剂均可,以菊酯类农药或菊酯类与有机磷混剂效果最好常用的药剂和每亩用量为:2.5%敌杀死30毫升;5%来福灵20毫升;24%灭杀毙40毫升;30%灭铃光50毫升;25%快克20-30毫升;25%快杀灵20-30毫升;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等等,每亩喷液量15-20升使用的药械最好用机动背负式喷雾器 由于今年二代粘虫已大量爆发,针对黏虫防控要求时效性强的特点,在大力推行以上灯光和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虫卵量的同时,可每亩用45%毒死蜱乳油15~20毫升,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0~4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15毫升,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15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间以上午9时以前、下午5时以后为宜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