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意象积累.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27001294
  • 上传时间:2022-09-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意象积累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的使用,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的内涵,特定的含义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这就是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的耳朵”另外,特定的意象,还往往象征特定的形象,诗人也往往用这样一些特定意象表达情感的同时,塑造特定的形象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如,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

      下面积累了一些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以供参考: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粗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例诗: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陆游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此外,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相类似还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3、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14、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5、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 16、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17.月    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约定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 团圆和思念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月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2、 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3、 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除了以上三种习惯性的涵义外,月意象还有两种常见的用法,其一,月是美的象征其二,利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岑参《碛中作》18、湘竹 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杜鹃声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白居易《江上送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李商隐《泪》)        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刘筠《送客不及》)19.碧血 源自苌弘的传说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        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20、哀猿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王昌龄《卢溪别人》)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刘禹锡《竹枝词》)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孟浩然《登万岁楼》)21、陇头流水 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罗隐《陇头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李白《秋浦歌》)       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苏迥《雨中花•怀刘改之》)22.春 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一      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吴均《春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李贺《残丝曲》)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23.秋 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施闺章《舟中之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