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蒙古乌海市第八中学九级化学上册 新教材使用的点滴体会课件 新人教版.ppt

96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42108303
  • 上传时间:2020-08-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0.31MB
  • / 9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教材的使用中 提高和升华,新教材使 用的点滴体会,一、人教版教材与科粤版教材的比较,二、修订前后课标的变化,三、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的落实,四、“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五、复习课教学,一、人教版教材与科粤版教材的比较,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呈现顺序基本一致,2.“与概念、原理相关的知识”的呈现顺序有所不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去挖掘新的知识生长点,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3.选取的实验存在一定差异,二、修订前后课标的变化,1.描述更加规范,如:行为动词“知道”、“认识”和“了解”的使用,2.要求更加具体,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于落实,3.进一步强调了化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4.更加强调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三、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的落实,(一)教材中实验的分类,按落实形式分:,演示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实验),按体现功能分:,技能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制备性实验 解决性实验(探究活动),实施难度加大、学生获得的体验及技能增加,按教材(人教)中的呈现方式分:,实验、探究、实验活动、课外实验、图片实验,,,(二)教材中实验的分布,实验:54个(1-12单元) 探究:20个(1-12单元) 实验活动:8个(2、6、7、8、9、10、11单元) 课外实验:8个(4、6、9、10、12单元) 图片实验:3个(1、7、8单元),(三)科学探究与实验活动的落实,1.正视实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2.做学生实验的帮助者和指导者,3.利用一切手段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难于完成的实验,创造条件进行演示,能演示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动手的,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动手,认识物质的变化,感受实验的成功和乐趣,练习观察的方法,家庭实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实验,4. 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发挥实验的作用,(1)落实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设计方案、操作、方法、观察、交流、 分析、得出结论,(2)加强实验后的反思,(3)深刻体会教材中实验的教学价值,实验1-1,初步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实验是化学科学学习的最主要手段;认识到宏观物质世界所发生的两种变化,第一单元:,初步练习在探究活动中进行观察和描述,体会其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石蜡的某些性质;认识石蜡燃烧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化;知道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以及检验方法,第一单元:,体会化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体会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在探究中的应用;学会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尝试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知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体会实验设计的过程;初步尝试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初步体会定量试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会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初步认识判断密闭空间内气体增加或减少的方法;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第二单元:,体会实验设计的过程;初步尝试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初步体会定量试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会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初步认识判断密闭空间内气体增加或减少的方法;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通过实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对现象进行正确描述,并认识到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注意事项的了解体会化学实验应遵循的环保和安全原则。

      认识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着各自的性质第二单元:,氧气的 发现,提纯和除杂,体会“实验的设计应依据实验目的” ;锻炼归纳能力;加深对探究的体会;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不足: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干燥和称量;实验(3)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已经被稀释,第二单元:,第五单元:,从熟悉的反应入手,逐步认识到“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加深对“定量研究对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注意:对反应物过量的认识,,体会正确选择实验体系的重要性;加深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第五单元:,体会燃烧的三个条件;由实验用品选择的生活化体会到生活中防火的意义,5. 强调有目的的进行实验,6. 创造性地利用和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强化对实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加强环保和安全意识;体会正确操作的意义,7. 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实验活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到目前为止,你都学到了哪些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石灰石和稀盐酸,盐酸和碳酸钠,,,,,,,,,石灰石和稀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到目前为止,你都学到了哪些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你认为哪种方法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利用下列实验用品完成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反应原理,并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学案上的表格。

      药品: 石灰石、碳酸钙、碳酸钠、 稀盐酸(HCl)、 稀硫酸(H2SO4),仪器: 井穴板、塑料滴管、镊子、药匙,23块,,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极慢,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极快,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较快,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极快,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极快,实验室制取气体确定反应原理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气体收集;,,所制得的气体纯度要高,符合研究、学习的需要;,,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四、“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一)“物质结构知识”的教学价值,1.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为学生初步尝试从宏观、微观、符号三方面表征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奠定知识基础3.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应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4.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二)物质结构知识的教学策略,1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热情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是: 想象不出物质是由肉眼所不能看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不能将微粒与宏观现象联系起来情景创设应注意的问题:,(1)情景创设应与学生实际相关联,并能从中提取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2)其次,情境中应包含至少一个与核心知识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2.运用简单的实验启发学生领悟物质的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1)分析教材筛选选实验的用意,合理利用实验,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常随着改变溶剂化作用越强烈,溶质与溶剂结合得越紧,放出热量越多,溶液的体积减小得越多;反之,溶液的体积增大2)围绕核心知识对实验进行拓展、开发,可以说明: 分子间有间隔; 不同状态的物质中,其分子的间隔也不同不能说明: 其他微粒间也有间隔; 微粒间隔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3)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进行实验改进,,优点: (1)通过小花的变红与褪色说明微粒运动的无规则性; (2)用棉花替代B烧杯,节约了氨水; (3)向小花上喷洒酚酞溶液节约了酚酞的用量; (4)更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不要让习题成为教学的指挥棒,水由 构成,水由 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 保持,由 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是由分子构成, 是由原子构成, 是由离子构成 ,水由 构成,水由 组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由水分子构成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 保持,由 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是由分子构成, 是由原子构成, 是由离子构成4将微观内容宏观化,促进学生理解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抽象的内容和学生无法做到的一些实验Flash水的蒸发、,电解,制作分子模型,5积极组织和启发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学习和理解相对抽象的概念角色扮演、画卡通漫画、撰写小论文,视频氯化钠的形成,6.将概念教学与化学发展史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敢于质疑权威的科学精神向学生展示了一种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模型法,使学生认识到技术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教学目标,原子的结构,教学过程,微粒构成物质,五、复习课教学,1. 依托课标,展开复习,(1)关注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研究课标中对各种学习目标的描述,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体验、感受,认知、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初步学习、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初步学会、初步形成、梳理、保持、发展、增强,2. 积极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方法:,(2013包头)15.由一种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为探究其组成,取适量混合物A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1)蓝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

      (2)原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另外两种物质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3.再读教材,提高升华,重看插图,验证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及水的方法,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4.将科学探究贯穿始终,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要素,学生的问题:,,验证性探究,(1)验证物质的存在,情境创设物质的变质、化学实验后的剩余物、生活中 有某种特殊功用的物质(其中含有初中化学 常见物质)解题难点猜想环节、实验环节解题思路: 猜想环节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易与何种物质反应 生成何种物质)、物理特性(如典型的颜色、 状态等)、质量守恒定律(即元素守恒) 实验环节排除与被验证物质相似的干扰因素,使 现象与被验证物质之间的联系具有唯一性有些物质验证是依据现象的有、无,而有些验证则是依据现象的明显程度,对于后者,在方案设计时则应考虑进行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比如“硬水、软水的区分”。

      注意:,(2)验证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情境创设往往是多种因素对某一反应或事物产生影 响,需要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解题难点方案设计解题思路首先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在探究某一可 能的影响因素时,需要将其它的影响因素控制 为相同,而将被探究因素控制为不同(即控制 变量);再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该因素是否存在 影响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铁锈蚀的条 件”3)验证物质的组成,解题思路 依据元素守恒,较常用的有燃烧法、电 解法等首先思考被探究物的化学性质,通 过实验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并验证生成物的存 在,再依据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推导出被研究 物质的组成4)验证反应的发生与否,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需要借助以下方法制造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 (1)证明反应物减少了,如用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借助酚酞试液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又如通过气压变化证明气体的减少; (2)证明生成物出现了,如向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来说明碳酸钠的生成,又如向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加入石蕊证明碳酸的存在等注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关暖贴中金属的探究,探究过程情景创设,探究过程问题提出,暖贴中的主要作用成分是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暖贴中含有什么金属,探究过程提出猜想,强调合理猜测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过程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1)请小组合作并利用以下实验用品:暖贴固体、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