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述评教育发展的国家意志.doc
8页中国教育发展的国家意志——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一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一项凝聚党心民心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段谱就辉煌篇章的跨越征程!党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育事业步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举世瞩冃的新成就这10年,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育;这10年,中国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 公平迈出重大步伐;这10年,中国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度明显加大今天的中国,己经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 力资源大国的跨越,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昂首迈进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报今起开辟“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一一中国教育改 革发展述评"专栏,刊发系列述评文章,回眸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和 辉煌成就,总结10年教育改革的不懈探索以及取得的宝贵经验,以激励我们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的成就敬请读者关注教育,民生Z基,强国Z本刚刚走过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10 年,也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10年。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征程中,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正以国家意志的形态强力奏响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人 才强国战略5年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的伟大战略部署,并且首次将优先发展教育列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而今,在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Z际,让我们回望过去10年间中国教育而貌的深刻变化从基本实现“两基”到全面实现“两基”,帼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 过9. 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 4年,均超世界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增长到2010年的26. 5%,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高 等教育大众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数达到8200万,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 位居世界前列,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梦想不再遥远!10年时间,见证了中国政府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勇气、 信心与智慧,也见证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辉煌成就!优先发展:中国教育挺立潮头的时代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
2006年8月29日,中南海怀仁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中 着重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 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年份,正是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正实践着从第一步、第 二步到第三步的转身我们在为进入小康社会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耍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Z间的矛盾仍然是我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尤为鲜明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挺立潮 头、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不二选择,是时代赋予的选择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 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当时光老人的脚步行至 2011年的初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中,再次强调优先发 展教育加大投入、改革创新、保障有力,当时,进入全新发展时期的中国教育事业正谋 划下一个10年的发展蓝图教育优先发展,总能牵动共和国决策者的心,他们身 体力行,为教育优先发展进行了最为生动的诠释和示范。
2010年6月21R,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耍”)这份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关键时刻,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乂一重大举2010年7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T作会议隆重召开,中国教育迎来新的历史 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向全党全国发出号召,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 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科学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政府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大幅提升是教育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纲要提出 “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硬目 标,宣告着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丁•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 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冃 标实现4%的冃标,此前已迈出了坚实的步履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 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7月1 口,《国务院关丁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 入的意见》公布;5天后,国务院乂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会议, 对确保到2012年实现4%的冃标进行系统部署。
在中央政府的率先垂范下,各级政府纷纷跟进:江西省优化财政支岀结构,建立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安徽 省2011年全省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25%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这一 比例也超过了20%2010年,青海全省教育经费达到94. 92亿元,是过去10年总投 入的两倍多……回望來时路,10年发展,教育面貌翻天覆地!改革创新:教育发展稳步推进的必由之路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实现途径10年间,党中央、国务院 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制定和出台的一项项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无不以改革创 新为出发点和归宿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与时俱 进地抓住农村教育这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出发,强调加快教育改革发展;2010年6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 出,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 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新近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 对未来5年教育改革发展做出部署和规划,关键词仍是“改革创新” o 进入新世纪,中国教育和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中国经济一起,走到了改革的关键节 点。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攻坚,都给我国这 样一个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关 键领域的改革创新能否适应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求?区域教育发展能否进一步 均衡以满足不同地区民众的教育需求?不进则退!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策略将直接影响未来教育发展的走向改革创新 是发展思路,更是发展实践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指引下,我国在教育管理体制、 办学体制、投入体制改革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边出了坚定的步伐 2006年至2010年,国家财政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在全国城乡建立免 费义务教育制度,这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形成了高等教 育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发展格局,这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办学自主权全面 依法落实,这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以政府投入为主,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这是教育投入体制的深 刻变革……一项项改革力度空前,体现着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一个 个创新举措前所未有,凝聚着全社会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2010年7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岀台, 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幕在神州大地全面拉开,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迎來了乂 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耍明确的二十字方针 明确了未来10年的战略冃标一一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 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个鼓舞人心的行动纲领,注定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要走一条行动为先、锐意改 革的道路,从纲要出台Z初便初现端倪2010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组长,国 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 组,并立即开展工作;2010年8月,国务院召开电视会议,全面部署国家教育 体制改革试点;2010年10月,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被分解为190项,由60个部 门承担仅纲要颁布实施一年间,国务院和相关部门便岀台100多个文件,初步形成优先 发展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本加政府启动实施的10 项改革试点,经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按照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在全 国范閑内确定了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冃。
试点项冃针对制约教育发展 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为重点,实 行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从国家、地方和 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也把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改 革发展,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深深倾注其中促进公平:教育民生共享共融的不懈探索2012年9月7日,第28个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 丁作总结表彰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全面实 现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有的“两基” Fl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 耍里程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社会乂好乂快发展 都具有重耍意义随后,温家宝总理在大会讲话中指岀,耍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 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 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这看似朴索的冃标凝聚的是儿代中国教育工作者最深切的渴望——关于教育公 平的渴望党的十六大以來,我国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圆了期 盼许久的三个梦: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真正免费义务教育,1亿多名适龄儿童少 年上学不花钱成为现实;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 中断学业;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义务 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进入新世纪以来,促进教育公平,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更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 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到党的十 七大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公平都作为民生的重点被一次次凸 显2009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指出, 实现教育公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让农村孩子也像城 市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过去的10年间,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 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理念,也支撑着我们在寻求教育公平的道 路上不懈探索教育公平的起点,从关注农村教育开始2003年召开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 作中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