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形态特征26纲.pdf
11页1. 鹅掌楸木兰亚纲:乔木,高达40 米,胸径1 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马褂状,长4-12(18)厘米,近基部每边具1 侧裂片,先端具2 浅裂,下面苍白色,叶柄长4-8(-16)厘米花杯状,花被片 9,外轮 3 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弯垂,内两轮6 片、直立,花瓣状、倒卵形,长3-4厘米,绿色,具黄色纵条纹,花药长10-16 毫米,花丝长5-6 毫米,花期时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黄绿色聚合果长7-9 厘米,具翅的小坚果长约6 毫米,顶端钝或钝尖,具种子1-2 颗花期5 月,果期9-10 月产于陕西(镇巴) 、安徽(歙县、休宁、舒城、岳西、潜山、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 、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 巴东、 建始、 利川) 、湖南(桑植、 新宁)、广西(融水、临桂、龙胜、兴安、资源、灌阳、华江)、四川(万源、万县、秀山、南川、叙永、 古蔺、 锡连)、贵州(绥阳、 息峰、 黎平) 、云南(彝良、 大关、 富宁、 金平、 麻栗坡),台湾有栽培生于海拔900-1 000 米的山地林中2.厚朴(原亚种)图版 28 木兰亚纲subsp. officinalis 落叶乔木,高达20 米;树皮厚,褐色,不开裂;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幼时有绢毛;顶芽大,狭卵状圆锥形,无毛。
叶大,近革质,7-9 片聚生于枝端,长圆状倒卵形,长22-45厘米,宽10-24 厘米,先端具短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而微波状,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被灰色柔毛,有白粉;叶柄粗壮,长2.5-4 厘米,托叶痕长为叶柄的2/3花白色,径 10-15 厘米,芳香;花梗粗短,被长柔毛,离花被片下1 厘米处具包片脱落痕,花被片 9-12 (17),厚肉质,外轮3 片淡绿色,长圆状倒卵形,长8-10 厘米,宽4-5 厘米,盛开时常向外反卷,内两轮白色,倒卵状匙形,长8-8.5 厘米,宽3-4.5 厘米,基部具爪,最内轮 7-8.5 厘米,花盛开时中内轮直立;雄蕊约72 枚,长 2-3 厘米,花药长1.2-1.5 厘米,内向开裂,花丝长4-12 毫米,红色;雌蕊群椭圆状卵圆形,长2.5-3 厘米聚合果长圆状卵圆形,长9-15 厘米;蓇葖具长3-4 毫米的喙;种子三角状倒卵形,长约1 厘米花期5-6月,果期8-10 月产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河南东南部 (商城、新县) 、湖北西部、 湖南西南部、 四川(中部、东部)、贵州东北部生于海拔300-1 500 米的山地林间广西北部、江西庐山及浙江有栽培。
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庐山3.紫罗兰石榴科蔷薇亚纲Matthiola incana (L.) R. Br.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60 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具柄的分枝柔毛茎直立,多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或匙形,连叶柄长6-14 厘米,宽 1.2-2.5 厘米,全缘或呈微波状, 顶端钝圆或罕具短尖头,基部渐狭成柄 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多数, 较大,花序轴果期伸长;花梗粗壮,斜上开展,长达1.5 毫米;萼片直立,长椭圆形,长约15 毫米,内轮萼片基部呈囊状,边缘膜质,白色透明;花瓣紫红、淡红或白色,近卵形,长约12 毫米,顶端浅2 裂或微凹,边缘波状,下部具长爪;花丝向基部逐渐扩大;子房圆柱形, 柱头微 2 裂长角果圆柱形,长7-8 厘米,直径约3 毫米,果瓣中脉明显,顶端浅裂;果梗粗壮, 长 10-15 毫米 种子近圆形, 直径约 2 毫米, 扁平, 深褐色, 边缘具有白色膜质的翅花期 4-5 月原产欧洲南部 我国大城市中常有引种,栽于庭园花坛或温室中,供观赏 模式标本采自欧洲南部4.绣球绣线菊菊科菊亚纲Spiraea blumei G. Don 灌木,高 1-2 米;小枝细,开张,稍弯曲,深红褐色或暗灰褐色,无毛;冬芽小,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无毛,有数个外露鳞片。
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长2-3.5 厘米,宽1-1.8厘米,先端圆钝或微尖,基部楔形,边缘自近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钝缺刻状锯齿或3-5 浅裂,两面无毛,下面浅蓝绿色,基部具有不显明的3 脉或羽状脉伞形花序有总梗,无毛,具花10 至 25 朵;花梗长6-10 毫米,无毛;苞片披针形,无毛;花直径5-8 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内面具短柔毛;萼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内面疏生短柔毛;花瓣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长2-3.5 毫米,宽几与长相等,白色;雄蕊18-20,较花瓣短;花盘由8-10 个较薄的裂片组成,裂片先端有时微凹;子房无毛或仅在腹部微具短柔毛,花柱短于雄蕊 蓇葖果较直立, 无毛, 花柱位于背部先端,倾斜开展, 萼片直立 花期 4-6 月,果期 8-10 月产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江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生于向阳山坡、杂木林内或路旁,海拔500-2000 米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观赏灌木,庭园中习见栽培叶可代茶,根、果供药用5.香石竹石竹科石竹亚纲Dianthus caryophyllus 多年生草本,高40-70 厘米,全株无毛,粉绿色。
茎丛生,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稀疏分枝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14 厘米,宽 2-4 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稍成短鞘,中脉明显,上面下凹,下面稍凸起花常单生枝端,有时2 或 3 朵,有香气,粉红、紫红或白色;花梗短于花萼;苞片4 (-6),宽卵形,顶端短凸尖,长达花萼1/4;花萼圆筒形,长2.5-3 厘米,萼齿披针形,边缘膜质;瓣片倒卵形,顶缘具不整齐齿;雄蕊长达喉部;花柱伸出花外蒴果卵球形,稍短于宿存萼花期5-8 月,果期8-9 月欧亚温带有分布,我国广泛栽培供观赏,有很多园艺品种,耐瓶插,常用作切花,温室培养可四季开花,用种子或压条繁殖6.月季花蔷薇科蔷薇亚纲Rosa chinensis 直立灌木,高1-2 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或无刘小叶3-5,稀 7,连叶柄长5-11 厘米,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 厘米,宽1-3 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 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 两面近无毛, 上面暗绿色, 常带光泽,下面颜色较浅,顶生小叶片有柄,侧生小叶片近无柄,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
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 厘米;花梗长2.5-6 厘米,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状渐尖,有时呈叶状,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凹缺,基部楔形;花柱离生,伸出萼筒口外,约与雄蕊等长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 厘米,红色,萼片脱落花期4-9 月,果期 6-11 月原产中国,各地普遍栽培园艺品种很多7.三色堇堇菜科五桠果亚纲Viola tricolor 拉丁名 : Viola tricolor var.hortensis DC. 生态习性较耐寒、喜凉爽、耐半荫、怕暑热在昼温15~25C、夜温 3 一 5C 的条件下发育良好,炎热多雨的夏季常发育不良,多不能形成种子在肥沃湿润的沙壤土上生长良好,在贫瘩土壤上品种显著退化日照不良,开花不佳形态特征三色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光滑,茎长而多分枝,常倾卧地面,株高 15~25cm叶互生,基部叶有长柄,近心形基生叶阔披针形,叶缘疏生锯齿,托叶宿存,基部有羽状深裂花梗细长,自叶腋抽生而出,单花生于花梗顶端,常下垂生长,花瓣5 片,上片尖端短钝,下花瓣上有腺形附属体并向后伸展,状似蝴蝶,花径4~lOcm,花色有紫、蓝、黄、白、古铜等色。
萌果椭圆形,呈三瓣裂,种子倒卵形,干粒重1· 16 g,种子寿命 2 年花期4 一 6 月,果熟期5 一 7 月(北京 )同属植物约500 种,供观赏栽培的有:丛生三色堇、香堇、角堇等繁殖培育三色茧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扦插和压条 秋播一般于8 月下旬或9 月 上旬播于露地或盆中,在 20C 左有的气温下,10 天左右即可出苗经一次移植,可于10 月下旬移入阳畦,或设风障并覆盖越冬,第二年4 月初定植, 4 月下旬开花春播在3 月间于温床申或温室中进行但以秋播为好,花繁叶茂,种子质量高,以首批成熟种子最好,在果实上翘、葫果外皮发白时采收即可在夏季初剪取嫩枝扦插,最好选根颈新发的短枝扦插,易发根可供秋季花坛栽植夏季凉爽的地区种子繁殖的老株可安全越夏,立秋后进行分株移栽,冬季冷床越冬,第二年早春移入花坛栽植三色蔓要精细整地并施大量有机肥,一般株行距25 一 3Ocm,起苗多 带土北方干燥烈日下影响开花,适当注意选择合适地段养护园林用途三色茧株丛矮,紧密整齐,开花早,花期长,常用于春季花坛,花坛镶边,组织图案,长梗品种可作切花可作止咳剂而入药产地分布原产欧洲8.四季海棠秋海棠科五桠果亚纲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 肉质草本,高15-30 厘米;根纤维状;茎直立,肉质,无毛,基部多分枝,多叶。
叶卵形或宽卵形, 长 5-8 厘米, 基部略偏斜, 边缘有锯齿和睫毛,两面光亮, 绿色, 但主脉通常微红花淡红或带白色,数朵聚生于腋生的总花梗上,雄花较大,有花被片4,雌花稍小,有花被片 5,蒴果绿色,有带红色的翅原产巴西;我国各地栽培,常年开花另一栽培种:毛叶秋海棠 B. rex Putz. 叶基生,心形,长约20 厘米,垂生于有毛的叶柄上,不分裂,上面有一不规则的银白色环带,下面紫红色,有毛;原产印度东北部9.珙桐珙桐科蔷薇亚纲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落叶乔木,高15-20 米,稀达 25 米;胸高直径约1 米;树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而脱落幼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绿色,无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锥形,具 4-5 对卵形鳞片,常成覆瓦状排列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阔卵形或近圆形,常长9-15 厘米,宽7-12 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急尖,具微弯曲的尖头,基部心脏形或深心脏形, 边缘有三角形而尖端锐尖的粗锯齿,上面亮绿色, 初被很稀疏的长柔毛,渐老时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中脉和8-9 对侧脉均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叶柄圆柱形,长4-5 厘米,稀达7 厘米,幼时被稀疏的短柔毛。
两性花与雄花同株,由多数的雄花与1 个雌花或两性花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约 2 厘米,着生于幼枝的顶端,两性花位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其周围,基部具纸质、 矩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花瓣状的苞片2-3 枚,长 7-15 厘米,稀达20 厘米,宽 3-5 厘米,稀达10 厘米,初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后变为棕黄色而脱落雄花无花萼及花瓣,有雄蕊1-7,长 6-8 毫米,花丝纤细,无毛,花药椭圆形,紫色;雌花或两性花具下位子房,6-10 室,与花托合生,子房的顶端具退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壮,分成6-10 枝,柱头向外平展,每室有1 枚胚珠,常下垂果实为长卵圆形核果,长3-4 厘米,直径15-20 毫米,紫绿色具黄色斑点,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具沟纹,种子3-5 枚;果梗粗壮,圆柱形花期4 月,果期10 月 产湖北西部、 湖南西部、 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在四川西部的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等县极常见;生于海拔1500-2200 米的润湿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10.一串红唇形科菊亚纲Salvia splendens 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90 厘米。
茎钝四稜形,具浅槽,无毛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 2.5-7 厘米,宽2-4.5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稀钝,边缘具锯齿,上面绿色,下面较淡,两面无毛,下面具腺点;茎生叶叶柄长3-4.5 厘米,无毛轮伞花序2-6 花,组成顶生总状花序,花。





